林紫曉 張軍紅
代表委員談高質量發展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春暖花開時,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開啟履職盡責的新征程,對于如何推動質量強國建設、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他們建言獻策、各抒己見。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列入2023年重點工作。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周鴻祎表示,作為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深切感受到國家對于民企發展的關心與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讓我們備受鼓舞。
他認為,在推動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既要攻關核心“硬科技”,也要加速“數實融合”,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實體經濟各領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改造,提升生產力。“我們科技企業更要響應國家號召,特別是要利用自己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推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以數字化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到數字化‘一個都不能少。”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發展成績時還指出,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周鴻祎認為,面對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巨大躍升,我國理應迎頭趕上,打造中國自己的“ChatGPT”。他建議,應通過建立大型科技企業+重點科研機構的產研協同創新模式,設立多個國家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長期開源項目,以此打造中國的“微軟+Open?AI”組合引領大模型技術攻關,形成開源眾包的開放創新生態。“在國家鼓勵性政策的支持下,我相信,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上能用兩三年時間達到比較好的跟隨水平。隨著更多利好政策的出臺,民營企業也將更好地發揮經濟創新主體作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