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行動
到2027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中西部領先,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6%,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4%,常住人口達到22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80%,初步建成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態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1.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承載能力
2.打造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主戰場
3.建設輻射力帶動力強勁的動力源
4.強化城市規劃統籌
二、實施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行動
到2027年,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現代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顯著優化,互聯互通、智能綠色、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
1.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打造級配科學的城市智慧交通系統
3.構建多元現代的能源保障體系
4.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
三、實施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
到2027年,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大幅提升,產業數字化縱深發展,數字產業化持續提速,新興數字產業加快布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保障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戰略備份作用顯著增強,力爭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
1.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3.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
4.發展優勢特色農業
5.打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四、實施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
到2027年,建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級躍升,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形成,力爭產生3項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成果,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實現“雙倍增”、總量分別達到1.27萬家和8.6萬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1.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2.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3.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4.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5.加快擴大科技開放合作
6.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
7.加快營造一流創新生態
五、實施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行動
到2027年,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推動打造國際消費巴渝新地標、巴渝新品牌、巴渝新場景,全面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推動消費規模能級不斷壯大、國際消費資源加快集聚、標志性品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數字消費新潮流加快形成、國際消費環境持續優化,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5萬億元,基本建成富有巴蜀特色、彰顯中國風范、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1.營造高品質國際消費空間
2.創新發展消費新場景
3.集聚全球優質消費資源
4.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5.發展會展賽事經濟
6.塑造安全友好消費環境
六、實施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
到2027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左右,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38天左右,長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全國領先,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階段性目標,生態環境保護能級大幅提升,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建設。
1.全面激發生態文明建設活力
2.深入實施生態系統保護
3.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4.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5.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
七、實施勇當內陸省份改革探路先鋒行動
到2027年,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不斷發揮,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市場活力全面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跨行政區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擔機制不斷創新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1.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推進數字化應用
2.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3.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
4.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5.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6.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八、實施打造內陸開放高地行動
到2027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更加完善,“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加快形成,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開放口岸集聚輻射功能明顯增強,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更加突顯,開放門戶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明顯提升,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率達到10%、位居西部前列,更好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1.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2.積極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
3.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4.高水平建設對外開放平臺
5.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
6.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
九、實施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行動
到2027年,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3∶1,實現城鄉空間加快重塑、城鄉發展更趨協調。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實現“生態富民、強縣富民”有機統一,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庫區山區現代化樣板。
1.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2.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3.加快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
4.加快渝東北渝東南現代化建設
十、實施高品質生活惠民富民行動
到2027年,西部地區新時代文化高地、社會全面進步高地和全體人民全面發展高地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取得重要進展,人文關懷體現到城鄉每個角落,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教育綜合實力處于中西部前列,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80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增就業累計300萬人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達到5萬元以上。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6個,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0.015,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不斷增強。
1.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2.完善收入分配機制
3.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
4.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
5.高水平建設教育文化強市
6.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