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3月18日,“向未來·再出發”——明月湖數字經濟暨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
在這場大會上,“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研究院理事長芮曉武,中國星網集團董事長張冬辰,華潤集團副總經理陳小軍等200多位國內外專家、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
也正是在這場大會上,位于兩江新區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承載體暨衛星互聯網產業園(簡稱重慶數創園)正式揭牌,宣布將成立衛星互聯網聯合創新研究院、搭建通導遙一體化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衛星超級工廠等。這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后,國內啟動建設的首個大型數字經濟產業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當前,重慶正深入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推動數字重慶建設。在此大背景下,重慶舉行明月湖數字經濟暨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意義非凡:在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上,重慶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未來已來,重慶正瞄準數字經濟和衛星互聯網,逐夢“星”辰再出發。
“星”機遇
作為重慶發展數字經濟和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群的重要平臺和載體,重慶數創園的目標是10年達到萬億級規模。
這是不是“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
從首批50家企業的簽約落戶便可管中窺豹。
“重慶是西部地區發展最快的城市,兩江新區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環境,重慶數創園提供了產業基金、應用場景、政策支持等培育服務,這些都是吸引我們簽約的重要因素。”北京賽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云春說,賽微電子此前在重慶已有合作項目,目前已在重慶數創園注冊了1家新企業,主營業務涉及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計劃兩年內成長為上市公司。
北京星移聯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融資副總裁周航表示:“重慶在空天信息產業方面有深厚的積累,重慶數創園設立了100億元的產業基金,這意味著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重慶可以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上下游生態。”
……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數字經濟企業突破兩萬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其中聚集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900多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2200億元。
更重要的是,重慶已經形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集聚區——兩江新區。兩江新區已基本建成“四節點一通道兩中心”格局:國家頂級節點標識解析注冊量達到88億個,互聯網骨干直聯38個城市;建成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兩江云計算中心也已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西部智能算力中心初步形成。兩江新區擁有數字經濟企業近8000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全市近三分之一,軟件服務、大數據和數字內容等產業發展迅速。兩江新區的照母山區域,有上百棟樓宇,入駐了5000多家開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業務的企業,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產業規模約占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總量的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重慶已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目前,重慶市數據中心集群已具備9萬個機架、45萬臺服務器的支撐能力;政務云的上云率達100%,在全國處于第一方陣。重慶還建成投用了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推動“云貴川桂”共建共享共用通道,同時還是全國5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之一。
系列數據表明,作為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的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這為重慶逐夢“星”辰奠定了堅實的數字基礎。
而重慶大力發展衛星互聯網,也具備相關的產業底蘊,具有先發優勢。
一方面,重慶擁有完善的工業產業體系,電子信息、制造業基礎雄厚,擁有多家具備國內唯一性的企業,有廣闊的成長與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重慶很早就引進的中國星網集團一直將重慶作為重要布局地,不僅在渝設立了中國星網網絡應用有限公司、重慶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還與重慶就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等多項戰略合作達成共識。”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副處長郗冬說。此外,早在2018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起,聯合中國電信、中國電子集團等多家央企聯合成立的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在渝落戶,在兩江新區建立全球總部及運營中心、人才培養基地等,發力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項目建設。這些都有助于重慶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形成閉環。
衛星互聯網是數字經濟中的新賽道,也是未來解讀重慶的一把“鑰匙”。著力打造衛星互聯網這一極具標志性的產業,意味著重慶數字經濟發展迎來了“星”機遇。
“星”選擇
2023年3月5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重慶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推動重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建議》。
這又是一次新的布局。
當前,重慶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電子制造業正在著力改變以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為主的單一結構,汽車制造業正加速向智能網聯化、新能源化轉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正處于發展沖刺期。
如何破局?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也是數字時代國家和區域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既是當下“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一道必答題。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主要由以金屬材料、燃料、電子元器件制造為主的上游產業,以衛星發射、衛星研制、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為主的中游產業,以及以衛星應用為主的下游產業3部分組成,既能集聚上下游數字產業,也涉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打破數字競爭膠著狀態的一條“蹊徑”。
事實上,重慶在數字經濟和衛星互聯網領域動作不斷:在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上,市委書記袁家軍提出“深入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2+6+X”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規劃,其中的“X”就包括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集群;202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51次提到“數字”一詞,并提出“加快布局衛星互聯網、硅基光電子等產業新賽道”“提速建設重慶衛星互聯網產業園”;1月31日,市第六屆人民政府第1次常務會議審議了《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衛星互聯網產業成為重慶市重點發展的先導性產業之一……
在發展數字經濟中,重慶選擇在衛星互聯網賽道搶跑,加快布局未來產業,與其他地區形成錯位競爭,是智慧之舉。
藍圖已繪就,重慶如何全面發力?
在2023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大數據應用發展、招商投資促進工作會上,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將力爭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我們將以數字化變革為牽引,以一體化智能化數字平臺為支撐,以數據賦能為動力,以重大應用為抓手,提升數字重慶建設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央企的布局,重慶還將大力引入一批上下游企業,完善衛星產業鏈,具體可分3步走:引入大量經營主體,包括國內的一些頭部企業;打造好產業生態,提供一流的營商環境,結合重慶現有的產業,開發大量的應用場景,通過應用場景帶動整個產業發展;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建國家級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郗冬表示。
朝著星辰大海,萬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星”名片
重慶市云陽縣,正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
2023年2月14日,“中國復眼”二期工程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在云陽縣龍角鎮中洲島開工建設。這個項目舉世矚目:建成后將成為全世界綜合性能最強的深空探測雷達。
“該項目將打造重慶‘雷達天文城市新名片,全面推動云陽縣及重慶市大數據、電子信息、衛星互聯網等高端產業發展。”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龍騰說。
實際上,近年來,在進行宇宙探索的過程中,從不缺乏重慶的身影。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搭載有重慶大學牽頭研制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在月球背面開展生物生長實驗,構建太空生態系統。
2022年10月31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向實驗艙和火箭提供大量關鍵鋁合金材料的,正是來自重慶的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而試驗艙使用的太陽能電池翼的阿爾法對日定向驅動機構,則由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
2022年底,位于兩江新區的深空雷達探測“中國復眼”一期工程,成功拍攝出國內首張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
……
重慶發展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時間并不長。2010年,在國家啟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時,重慶抓住契機,培育空天信息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2023年2月28日,重慶為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不斷完善衛星互聯網發展體系”“加快通導遙融合,率先建成綜合應用示范區”“推動補鏈成群,著力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群”“加強組織保障,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這次機遇,又能讓重慶飛多高?
“到2025年,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務體系,創建國家級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空天信息產業基礎設施主陣地、原始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集聚地、應用服務新高地。”該意見明確指出。
由此,一批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項目與企業,正源源不斷地在渝聚集。
重慶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落地重慶后,發展迅速,不僅發射了中國第一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還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民營商業火箭智能制造總裝基地;先后進行4次火箭發射,實現了火箭核心技術產品的自研自造。如今,零壹空間已發展出以“空天+”服務產業為支撐的“1+5+1”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建設航空航天產業核心區、衛星互聯網產業示范區、航空航天產業孵化園、無人機孵化園、航空航天場景化展示及總部基地等,構建完善產業鏈條。
2023年2月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渝戰略合作重大項目——空間電磁頻譜研究院及低軌衛星星座產業化項目落戶重慶另一個經濟發展“引擎”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帶動重慶衛星互聯網產業能級躍升。
“當前重慶正處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由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正成為重要抓手。”重慶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安說,空天信息產業是實現空天地大互聯的支撐性產業,將使重慶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
可以預見,隨著一攬子產業項目加速落地,重慶繪制的萬億級產業集群藍圖將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