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對健康與運動的需求不斷擴大,消費者們不再滿足于足球、籃球等傳統主流體育項目,“獵奇”與“獨特”成為新體育人對于運動選擇的方向,會進一步關注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從而個性化的“新城市運動”項目開始受到市場的追捧。
進入2023 年,在小紅書搜索“匹克球”三個字,大概會有這么幾個關鍵詞:“最in 運動”“越玩越上頭”“看看是誰還沒玩上匹克球”——如果把其中的“匹克球”換成飛盤,很容易讓人有種穿越回2022 年夏天的錯覺。
01
那么到底什么是匹克球?
作為一個曾經專屬于美國老年人的“退休”運動,在其短暫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從班布里奇島的養老院飛到了中國,成為2023年最有潛力的新城市運動之一。
打開社交媒體,你能看到各路公眾人物扎堆“入坑”這項運動——比爾·蓋茨自己學完之后帶全家種草;卡戴珊姐妹在豪宅里自建匹克球場;就連幾乎從來不會出現在任何運動場合的小李子,也拿起球拍,在洛杉磯的海邊大玩特玩。
名人效應加上如《Vo g u e 》《Times》《Vanity Fair》等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讓匹克球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被無限放大,但星光熠熠背后,匹克球的誕生,卻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住在西雅圖旁邊一座小島上的幾家鄰居想一起運動,便在后院的廢棄羽毛球場拉了一條網,找不到羽毛球拍就用閑置的乒乓球拍代替,還把寵物狗“匹克”心愛的玩具塑料球搶了過來,就這么開始玩,一玩就是十年。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游戲產生好奇并開始參與,活動的組織者發現,這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說不定真有機會流行起來,便根據其特征定制了專屬裝備和場地,注冊專利后開始向全國推廣。
常見的匹克球拍長39.8厘米、寬19.4厘米,重量在200——250克之間,相當于半瓶礦泉水的重量。最初匹克球拍大多為表面光滑的木質,后經過革新,逐漸被運動表現更好的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新型材料所替代;匹克球則是直徑為7.4厘米的空心塑料球,根據國際匹克球聯合會規定,大多為白、黃、綠等較為醒目的亮色,表面布有26個(室內)或40個(室外)圓孔。而匹克球場地大小為6.1米*13米左右,除了劃線以外,其他與一個正常的雙打羽毛球場并無不同,這也是匹克球容易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低門檻給這項運動在最初的普及提供了可能,但過去兩年匹克球從普及到爆火,還有更復雜的原因。
根據美國匹克球協會的調查顯示,2020年以前,美國境內匹克球玩家的平均年齡接近44歲,遠高于網球(36.3歲),在所有深度參與者(每年參與8次及以上)中,55歲及以上的玩家更是超過了60%。因此匹克球在美國一度被稱為“老年版網球”。
2021年疫情在美國爆發,戶外運動大幅度縮水,匹克球便因其低門檻、場地便捷等屬性獲得了大眾的青睞。從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美國境內匹克球玩家從482萬人瘋漲到超過3600萬人,2022年漲幅更是達到了恐怖的85.7%。
除此以外,在如今翻了快十倍的匹克球群體中,18——34歲的年輕人占比接近30%,成為了推動這項運動發展的最重要年齡群體,也讓這項運動的平均受眾年齡從43.8歲直接降到了33.6歲。
當然,這個潛力體現在多個層面。除了玩家的爆發式增長以外,許多投資者都看好這個“四不像”運動的發展,其中就包括體育界中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勒布朗·詹姆斯。
2022年9月29日,詹姆斯與其商業伙伴馬弗里克·卡特宣布,將以收購一支球隊的形式,支持美國職業匹克球聯盟(Major LeaguePickleball)的擴軍計劃。
除此以外, 包括凱文· 杜蘭特、湯姆· 布雷迪等在內的數十名明星運動員,也都將職業匹克球納入了自己的投資版圖當中。MLP聯盟以及各球隊目前的估值尚未公布,但《華爾街日報》曾透露,聯盟已有的12支球隊估值均已經達到七位數。
02
匹克球在美國的流行有著其獨特的社會背景,但在大環境已經放開的當下,這項運動的熱度并沒有因此走低。
為了迎合匹克球熱潮,美國境內網球場將部分場地改造成匹克球場的情況層出不窮;而最大的連鎖匹克球綜合場館品牌、MLP聯盟官方合作場館“Chicken N Pickle”,更是在2022年迎來了爆發——據統計,Chicken N Pickle在2022年收入達到5400萬美元,同比上漲超過400%,且2023年還將有四個大型場館落地。
暴增的規模和收入不僅來自于他們與MLP的合作,更是當下大眾對于匹克球場地需求的激增——據Chicken N Pickle透露,他們在2022年收獲了有史以來最多的匹克球會員,而在這其中,以家庭為單位辦卡則是最常見的情況。
雖然說在羽毛球場甚至家后院就能打,但專業場地總會提供更好的體驗,而且場館周邊配套的餐飲、商店,也將這項運動拓展到了現代人們所注重的生活方式上,“打球-聚會”的一站式快樂,匹克球玩家也能享受到。
放眼近兩年國內運動市場,飛盤、腰旗的先例已經證明,要想發展一項新興運動,就必須先打中年輕人的心。在中國西南地區首家匹克球俱樂部“PICKBOOM”創始人丹澤看來,匹克球要想在中國流行起來,也同樣如此。
丹澤認為:“一個運動被年輕人們喜歡,除了因為它本身的樂趣以外,無非就三點,社交屬性、潮流屬性和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人們才愿意來消費他們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雖然這也是飛盤和腰旗流行初期最具爭議的話題,但反過來講,當下誰又愿意花錢去孤身一人玩個完全沒有內涵和延展性的運動呢?
在丹澤看來,匹克球的社交屬性不同于飛盤,最多情況下,一局雙打帶替補也只有8個人,這也注定了匹克球所提供的社交范圍會更精準,也更深層。
“據我了解,很多玩飛盤的朋友會遇到組不起來局的情況,匹克球你和你的隊友下班說去打就去打了;而且一般來說,如果你找到一個合適的球友或者搭檔,你們對外打出一些屬于自己的代表性戰役之后,會彼此建立起很深的聯系和默契,這也很難得。”
同時, 隨著生活工作節奏加快,許多人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攢一個動輒15——20人的局,那對于他們來說,匹克球既能夠滿足運動量上的需求,又能精準社交,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今年三月, 丹澤帶著團隊在成都IFS商圈的地標大熊貓前,“空降”了一場匹克球快閃活動,幾個成員拿著熒光黃色的球拍在當地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打起了匹克球,新奇的運動項目和潮流感十足的場地設置也吸引了許多路過的行人和上班族駐足觀看。
匹克球的潮流屬性絕對不只體現在線下活動上,還能衍生出與許多其他潮流品牌交互的機會。據丹澤介紹,他的俱樂部和最近大熱的戶外潮流品牌Salomon已經展開合作,并成為了該品牌在全國主推的21個運動主題俱樂部之一。
攜手獨立藝術家共同打造匹克球公園、與潮牌進行產品層面的聯名等動作,也都在一家匹克球俱樂部能夠操作的范圍內,并且將為這項運動的潮流屬性帶來增益。
在這個問題上,丹澤也帶來了另一個有趣的角度:“我并不認為任何一項運動本身就具有潮流屬性,更多是在于參與的人和我們玩的方式,潮流裝備和場地設置只是加持,大家帶著一種很酷很輕松的心態去玩,怎么可能不酷呢?”
在交流中,丹澤曾提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匹克球的聚焦功能。簡單理解,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大眾對于工作、社交,甚至與家人相處都開始追求效率,而快餐式內容也已經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因此很多人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去做某一件事,更別提沉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這時,匹克球的“老年友好”標簽就成為了一個優勢——不同于網球初學入門至少20——40小時的課程需求,匹克球屬于“上手即玩”的運動,沒有運動背景的初次體驗者也能打得像模像樣,立刻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能夠極大節省時間成本。
“而它的強度又適中,既不要求網球那樣巨大的體能儲備,又能剛好讓你集中精神投入其中:隨著匹克球每一次飛起,落地,我們希望玩家也能夠在這一段時間內從快節奏的生活中暫時抽離出來,投入到這項有趣的運動中,最終通過這種方式,‘落地自己人生中的焦點和目標。”
根據閃動平臺給出的數據,從2023年第二季度開始匹克球在平臺上的搜索次數平均達到每天6632次,僅在北京市內就新增了超過100家匹克球俱樂部,并且新建了9塊匹克球場地。
放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興運動,如果說飛盤、腰旗代表的是“釋放”,戶外騎行追求的是“速度”,那么匹克球就是用一種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耐克推出的匹克球能參與其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