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川



從5 歲開始接觸排球,魏秋月一步步向前走,從天津女排出發,并跟隨中國女排參加了北京、倫敦、里約三屆奧運會,斬獲奧運冠軍。作為世錦賽最佳二傳得主,她的職業生涯,可以說,經歷了中國女排從低谷到攀登世界頂峰的全過程。我們也從她的身上,再一次領悟了“女排精神”的傳承。
中國女排前隊長魏秋月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張獎牌的照片,當球迷們看到照片的那一剎那,有人說“這是姐的榮譽也是我們的回憶”,還有人發問2019年的那枚金牌是“月姐夫”的嗎,更多的人看到這些榮譽獎牌,都開始想念曾經在賽場上拼搏的“月神”。
魏秋月的故事, 并不只是一個職業運動員不斷奮進成功登頂的故事,也不只屬于熱愛排球的人。相反,魏秋月身上最吸引人的, 是她的低調謙遜, 堅持不懈, 以及她作為一名女排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的最低谷和岔路口,如何堅持下去并做出正確的選擇。她不僅給了我們解答,也給了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參照。
退役后,她的工作、生活、角色、心態都在變化,但心中對排球的熱愛依然還在。她用傳奇的經歷回答了幾個問題——什么是“女排精神”?運動員的堅持是為了什么?以及,一項運動如何改變并塑造一個人?
最佳二傳
2023年,魏秋月好像更加忙碌。她不僅抽時間為小學師生上思政課,還遠赴云南蒙自,以中國體育文化宣傳大使的身份參加“奧運冠軍進校園”體育文化系列活動,為學生們教授排球知識。她一邊拍攝短視頻,向公眾科普排球和運動健康知識,一邊參加各種排球公益活動。
在她身上,并存著很多標簽,世界最佳二傳,女排隊長,奧運冠軍,嚴重膝傷……了解魏秋月職業經歷的人都知道,早在2010年世界女排錦標賽,她就憑借穩定優異的發揮拿下最佳二傳殊榮。但很難評的是,那年國家隊在不斷換帥的影響下,隊員又受傷病困擾,隊伍整體實力有限,只拿到了第十名的成績。
“2010年世錦賽的經歷,對我而言特別不平凡,很艱難的一年。在世錦賽的比賽期間,晚上沒有睡過好覺,基本上都睡不著,因為承受的壓力很大,隨時都面臨著輸掉比賽后回家。”那屆世錦賽國家隊成績不好,魏秋月反而拿到了大賽最佳二傳,就在大家為魏秋月祝賀的時候,她的感受卻不是興奮,而是很復雜的心情,好像這獎拿了就拿了。“當然我更希望和隊友一起站上領獎臺,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獲得這項殊榮是對我表現的認可,尤其在當時壓力很大,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的時候,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是一種動力,讓我更加自信和堅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2000年,魏秋月進入天津女排一隊, 2 0 0 4 年雅典奧運會之后,魏秋月進入了北京奧運周期后備人才名單被重點培養。2007年賽季,由于當時的主力二傳馮坤受傷病困擾,年輕的魏秋月完成了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飛躍,被陳忠和選入國家隊,并作為主力二傳打滿了整個賽季。
用她的話說,雖然她不像袁心玥、朱婷這些運動員有著過人的身體條件和天賦,但在二傳這個位置,無論是身高臂長還是其他方面,教練第一眼看到她就認為她是一個可塑之才。加上在天津女排主教練王寶泉、國家隊主教練陳忠和兩位業內出名的,對訓練要求非常嚴格的“魔鬼教頭”調教下,魏秋月在技術上很快迎來了質的飛躍。
很多行家曾評價魏秋月的二傳技術基本功扎實,手上功夫了得。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有成就的運動員除了刻苦的訓練,靠的就是一種感覺,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但排球這項運動有些現實的是,打贏了一場比賽,外界不會把贊譽過多地給到二傳,光芒總會在那些攻手身上。相反,輸球的時候,卻都會聚焦到二傳的發揮, 這場球有沒有合理分配,有沒有調動出好的狀態。
“二傳并不像攻手那么光彩奪目,但我覺得二傳身上都有綠葉精神,球隊需要我們去穿針引線,去調動每個攻手的狀態,給他們進攻創造好的條件,這應該是二傳手在比賽中要具備的大局觀。”
熟悉魏秋月的人知道,她是不輕易表露自己情緒的一位運動員。只是在2017年的全運會,天津隊錯失全運會四強名額后,在接受采訪時,魏秋月一度無法壓抑自己悲傷的情緒。畢竟,這不僅僅是天津隊的一場失利,也是她排球生涯的落幕演出。
直到現在,有心的球迷都會把她的比賽精彩集錦剪輯出來:穩定地調整高球,難度極大的單手托球,隱蔽的二次吊球……一個個比賽瞬間仿佛又把所有人拉回到賽場令人窒息的決勝時刻。“每一個二傳的技術特點,性格,風格都不一樣,二傳的培養周期肯定是最長的,要比攻手長得多,需要大賽的經驗積累,需要給予他們成長的時間。”面對國內涌現的一批年輕二傳,魏秋月希望在訓練比賽之余,球迷要給予他們耐心和發展空間,讓他們更快地成長。”
把排球種子埋進青少年的心里
今年世界女排聯賽中國香港站的賽場里,很多觀眾又看到了魏秋月熟悉的身影,盡管退役已有6年,但她似乎還是人們記憶中的那位中國女排隊長。
效力國家隊十年,魏秋月幾乎每年都要隨球隊來港參賽。這次回到熟悉的香港紅磡體育館,她不用再專注比賽,從出席排球義工計劃啟動儀式,到指導香港青少年,再到給中國隊加油助威,她依然很忙碌。即便面對工作和生活的雙重責任,依然可以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她如今的狀態:離開了排球場,卻從未離開排球。
作為天津體育職業學院名師工作室負責人,魏秋月領銜創編了青少年排球操。在短視頻平臺,她親力親為,傳授排球知識和技術,分享過往經歷,在大眾當中普及排球、傳播女排精神。
“無論是運動員時期,還是退役后,我希望通過推廣排球運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排球,所以選擇了拍攝短視頻跟大家交流,讓大家看到運動員生活中的另一面。”更重要的是,她在日常生活中與青少年的交流,希望可以把排球、體育的種子埋進更多青少年的心里,通過體育培養他們堅韌的性格與拼搏精神。“通過讓更多人認識排球運動,提升打排球的青少年基數,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專業隊伍提供更多人才。”
深入基層也給魏秋月帶來了很多新鮮的體驗。走進比較偏遠的學校,與魏秋月最初的想象不同,當地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熱愛排球,一提起排球運動,就會提出很多問題。還有的孩子說將來要好好學習,長大想當醫生,把排球當作一生的運動愛好。聽到孩子們的故事,這些真摯的聲音讓魏秋月對于排球以及她的工作有了新的認知和動力。走過職業運動員的路,魏秋月深知其中的艱辛和不易,所以,“你會讓自己的孩子打排球嗎?”
“我認為熱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會積極地引導他并尊重孩子的喜好。我和袁導都希望他可以從事一到兩項體育運動,無論他長大以后是否選擇職業道路,我都認為體育運動對于小孩子的成長,包括未來的人生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當然,我孩子現在還比較小,引導的過程對于為人父母而言也是挺痛苦的。”對魏秋月來說,很多事都是先做再說,一邊做一邊摸索成長,未知意味著興奮,也意味著新的開始。
終生難忘的痛
在魏秋月的職業生涯里,有過日復一日的訓練疲累,有過不曾遇見過的困難,也有傷病的折磨,有過對前途的猶豫和迷茫。公允地講,即使停下,她的生活也可以很好。但每向前一步,在競技體育的世界里,就會將自己置于一個搖搖晃晃的、不知所終的起點。
2010年世錦賽第十名,這是中國女排罕見的一次大賽失利。對于這支榮譽之師,這個成績顯然讓每一個隊員都心灰意冷。在回國短暫的調整后,女排姑娘們又迎來了廣州亞運會決賽,對手恰恰是剛剛在世錦賽輸過的韓國隊。
這場亞運決賽開局,韓國隊再次2比0領先,但女排姑娘們在危急時刻卻爆發出能量,將總比分扳成2比2平。進入決勝盤,在韓國隊14比12領先的時候,金牌似乎已經不可能,但處于絕境中的女排沒有放棄,最終魏秋月與隊友一起連追四分,再造了一次經典的大逆轉。
第二年,在世界杯的賽場,在關乎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這屆大賽上,不被外界看好的女排姑娘們,在魏秋月和全體隊友的努力下,卻給了低谷中的女排一個驚喜:中國女排在11場大循環的比賽中,面對弱旅毫不放松,并戰勝了當時和自己實力相近的日本、塞爾維亞、德國等對手。
也正是在這一屆世界杯,魏秋月的表現獲得了專家和觀眾兩級的好評。在她的調動下,我們又看到了中國隊精彩的雙背飛、前交叉戰術,看到了副攻與她默契的快攻配合,看到了她前后排立體進攻的調度。最終球隊獲得銅牌,第一時間拿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入場券。
然而20 1 2 年, 第一次以主力二傳身份登上奧運賽場的魏秋月,卻在倫敦奧運會女排四分之一決賽中遭受了重大打擊。在與日本隊的較量中,中國隊在兩局落后的情況下將比分追成2比2,但在決勝局功虧一簣,以16比18不敵對手, 被淘汰出局。“ 終生難忘兩場球,其中一場就是倫敦奧運會女排八進四打日本那場比賽,我至今都沒有再回看過。對于我來講是終生難忘的痛。”
寫過好多運動員, 與他們交談,我發現他們在比賽中的果斷和勇敢,不是因為他們本性就一定勇敢,而是因為他們對勝利有著堅定的信念,正是這些信念曾經照亮過他們,讓他們在極度困難的時候,還能咬牙頂下去。
但當你聽到她用終生難忘來形容這場比賽帶來的心痛時,你才能真切感受到運動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心存的信念和理想究竟是什么,你才能真正體會到競技體育是有多殘酷,你也會突然發現原來一直勇敢真的很難。
“那段時間我情緒非常低落,無論是從比賽成績,還是外界對我個人的質疑來說,是很困難的一個階段。但我也是因為那幾年的磨煉,變得逐漸強大,更是受到不服輸的‘女排精神的激勵,我就想著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大家的看法,要為球隊做更多的貢獻。”
努力留下東西
而魏秋月終生難忘的另一場球,就是里約奧運會八進四中國隊對陣巴西。
里約奧運周期,在郎平的調教下,中國隊整體實力大大提升,世錦賽銀牌、世界杯金牌的優異成績,讓外界對這支球隊在里約奧運會的突破有了更多期待。
在里約奧運會第一階段的小組賽,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許是緊張,或許是對手給的壓力太大,在跌跌撞撞勉強擠入八強后,中國隊就要直接面對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的東道主巴西隊,球員心里不犯嘀咕,那也是不可能的。
這對參加過三屆奧運比賽的魏秋月來說,同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比賽即將開打,自己如何調整心態,面對逆境如何應對,場上每個人的狀態和技術發揮都不一樣,如何讓全隊12個人融入比賽都是問題。
“你當時緊張嗎?”
“說實話,我對那場球沒有特別緊張,也沒有去考慮輸贏的問題,我心里就是想著放手一搏,就像戰士上戰場一樣,反而是對勝利的渴望,一定要打贏這場仗的心情激勵著我,就是眼紅血熱的感覺。我希望可以拿下這場比賽,所以在賽前跟隊友們交流的時候,就是說不要再像2012年倫敦奧運會那樣了,比賽中要果斷堅定。”
最終這場比賽從落后、追平、領先、被追平,直到最后一分取得勝利,未知、忐忑到享受勝利的大反轉讓所有人興奮至今。運動員最美麗的人生記憶或許就是此刻。
“那場比賽真是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的團隊精神,只要在場上的隊友,都盡全力發揮了自己最好的水平,這其實非常難。因為對于奧運會這樣級別的賽事,很難要求所有運動員不緊張能把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這是這場比賽最經典的地方。”
回過頭看,在中國女排的這10年,魏秋月從高峰走向低谷,又從低谷重新走向輝煌,煎熬的過程,傳奇的經歷,也讓她用個體詮釋了競技體育不是輕易就能取得冠軍,每一個冠軍都是要靠集體的力量一點一滴、一分一分拼下來。
如今無論是為人母還是為人妻,還是作為老師或者排球推廣者,魏秋月正享受著角色轉換帶來的幸福感。她由衷地感謝一路支持她成長的球迷和朋友們,未來希望大家繼續關心女排的發展,給中國女排加油。
在新的事業道路上,魏秋月未來還有許多新的東西需要適應。適應燈光,適應攝影機拍攝,適應教學,適應給青少年們傳授經驗和心得,陪著丈夫繼續為女排事業發光發熱。
這位前中國女排隊長的經歷或許會讓你相信,人生有界而無邊,無論路上有多少起伏,無論昨日站到什么高度,人總是能找到向前的道路。不管是在最難還是最好的時候,一定要不失信心和勇氣,一定要努力留下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