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棟巷





今年是香港蘇富比登陸亞洲50周年,在今年的蘇富比春拍中,集結了有史以來的最強古董陣容,也顯示出目前的市場趨勢。
張永珍博士珍藏琺瑯彩碗,是拍賣場上傳奇珍品之一,早在2006年就以1.5億港元刷新中國藝術拍賣紀錄。此御瓷瑰寶,胎質細密,繪畫精致入微,成于乾隆寢宮之鄰,由北京宮中琺瑯作藝匠繪就,妙不可言。
趙從衍舊藏明永樂·御制青花五爪云龍紋執壺舉世無雙,乃御窯為了帝皇專用而特制之品,堪配永樂青花重器之美名。此永樂重器于1987年為趙從衍珍藏專場圖錄封面拍品,近40年來絕跡市場,如今重現藝壇,尤為受人關注。
康熙全套十二花神杯,早在1950年或以前已成套入藏,各杯在尺寸、顏色、書風和款識上非常匹配,為現今尚存品相最佳之一套。其曾于中國香港及紐約蘇富比共兩次上拍,先后經仇焱之、白納德伉儷、徐展堂等鑒藏名家之手,最后由莊紹綏珍存至今20年。
在春拍中,高古藝術品也是一大亮點。本季拍賣所獻佳器源溯華夏文明之初,同場呈現一系列頂級高古藝術品,其中吉金禮器曾由著名英國古董商埃斯卡納齊經手,每件均展示高超青銅工藝,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最大亮點要數商晚期青銅獸面紋提梁蓋卣,器型經典,鑄工精美,比例勻稱,綴饕餮紋,輔以繁復裝飾,其形與飾搭配鮮見,卻兩相呼應,華美絕倫。商代中葉,“安陽風格”青銅器于殷都(今河南省)地區始漸興盛,本品即為此風格成熟之典例。
蘇富比成立將近300年,一直為藏家搜羅世界頂級藝術品和奢侈品。在亞洲,蘇富比于20世紀70至80年代舉行過一些極具歷史意義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奠定了蘇富比作為亞洲市場龍頭的地位。今年是蘇富比進駐亞洲50周年,經過半世紀的歷練,蘇富比已超越拍賣行的傳統定義,發展成藝術界專業權威和文化體驗場所,藝術品及奢侈品頂尖收藏家和愛好者在此匯聚一堂,向世界展示亞洲地區新舊交融的獨特面貌。
1973年,蘇富比在亞洲首選中國香港設立代表處。1974年,其在香港注冊成立了蘇富比-帕克-博內(香港)有限公司。名稱中的“帕克-博內”字號是因為蘇富比為進入美國市場曾于1964年收購了美國當時最大的藝術畫廊帕克-博內。
蘇富比亞洲區第一位CEO兼首席拍賣師是朱利安·湯普森先生,他給自己起了中文名:朱湯生。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不斷有人提議蘇富比到香港來,朱湯生覺得有理,但他擔心當地拍品貨源不足。為了進一步了解香港拍賣的可行性,朱湯生特地到港拜訪了著名藏家趙從衍、利榮森等業內人士,大家都給予了肯定的答復:在香港征集拍品不會困難,支持蘇富比來香港。于是,朱湯生向倫敦總部提出了在中國香港設立分部的方案。
1972年,香港知名收藏家吳坤生先生過世,為了合理分配遺產,吳坤生的兒子來到倫敦,希望蘇富比能將父親的藏品進行拍賣。蘇富比擔心成交不好,提出了條件:無論拍賣結果如何,吳家都要支付一筆費用。達成協議后,蘇富比上拍了吳家的2000件藏品。而香港的藏家們,尤其張宗儒、張宗憲兄弟等人拼命舉牌,帶動了這場拍賣的“買氣”,最終2000件拍品只有一件流拍,成交結果讓蘇富比十分震驚。這場成功的拍賣,促使蘇富比定下了出師香港的決心。
1973年入駐香港后,蘇富比成了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家藝術品拍賣行。他們隨即于當年11月16日在文華東方酒店舉行了第一次拍賣,拍賣師由朱湯生擔任。蘇富比對香港市場的影響非常顯著,主要表現在推動藝術市場發展和樹立正確的市場導向上。香港的藝術收藏圈原來一直比較封閉,業界互不往來,古董鑒定水準不高。蘇富比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局面,拍賣行給藝術市場提供了貨源和變現的渠道,信息更加透明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市場則越做越大。
2022年,蘇富比連續第13年領先中國藝術品的亞洲拍賣市場,蘇富比亞洲的中國藝術品、中國古代書畫及近現代書畫部門的總成交額達24億港元,成績斐然,其中單一藏家專場由何鴻卿爵士私人珍藏及吳權博士藏珍領銜,造就新拍賣紀錄。最近令市場矚目的成交包括以1.2億港元成交的明代黃花梨圓后背交椅、以1.7億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御制洋彩紫紅錦地乾坤交泰轉旋瓶,以及以1.5億港元成交的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乾隆御覽之寶”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