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上一次來全英公開賽還是百年全英那一年,如今已經過去11年。時光飛逝,慶幸我可以在伯明翰再次見證跟10年前相比全新的一批隊員,依然在這個歷史最悠久的羽毛球比賽中啟程自己的朝圣之路,去感受羽毛球最真實的魅力。


或許因為歷史太悠久了,也可能是全英賽場的確很特殊,提到全英,對于很多人來講就是會比其他比賽多了一份感情。
全英期間,總是會聽到有已經退役的球員在找當年自己奪冠的照片,來一波回憶殺。伯明翰體育館內,從訓練場到熱身場的路上有一面墻,上面記錄了這座體育館的一些精彩瞬間。其中就有2001年全英公開賽的海報,當年狀態正盛的夏煊澤就是唯一在海報上的中國運動員。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也是一份驕傲。
第一個比賽日,開賽前,伯明翰室內體育館兩側的下看臺已經坐滿了人,所有追光都照向場地內的四片球場。陳雨菲說,王祉怡第一天在這片場地訓練,雖然是最邊上的場地,但自己都感覺像在中心場地一樣。
半決賽變成只有一片場地比賽,運動員出場又做了新的設計,從LED背景的門走出來,兩側是交戰雙方的國旗,還是動態的,國旗上面有選手的照片。選手在一束追光下,走過長長的舞臺,進入到場地。
是的,這就是全英的魅力。時時刻刻讓你感覺,你就是這個球場聚光燈下的明星。石宇奇說,這也是他對全英印象最深刻的畫面。而他,在這次全英公開賽上也挺進了決賽,兩次享受到了這份榮耀。




當然,最榮耀的還算是鄭思維。雖然已經是第二次奪得全英冠軍,但這一次,他在這樣的聚光燈下,站在英語是母語的國家,全程用英語接受奪冠后的采訪。或許,這一瞬間也會給他更大的信心。
有榮耀也會有遺憾,這也是這座賽場一直在見證的。當劉雨辰說出自己的全英回憶,是第一次和李俊慧參加全英就進入決賽、最后遺憾輸給印尼小黃人組合的時候。從劉雨辰的話里話外就能感覺出,雖然已經過去幾年,身邊的搭檔也從李俊慧換成了歐烜屹,但他始終記著這個全英冠軍的夢想。所以,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阿山/亨德拉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從未贏過全英,2023年夢碎了。”
但,有夢就不會覺得夜長。
還有“凡晨”,輸掉了那場自己怎么都覺得匪夷所思的四分之一決賽后,兩個人回去徹夜長談,不停反思,這何嘗不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經歷呢?
李詩灃說,自己曾經在睡覺前想過是不是能奪個什么冠軍,但也當是夢。這一次,夢不就實現了么?在李詩灃奪冠后接受現場采訪時,石宇奇就坐在李詩灃后面的凳子上,看著靦腆的李詩灃在回答的時候還不時略顯羞澀,“石頭”嘴角淺淺一笑。賽后我問石宇奇,看著李詩灃奪冠,是否想到了他自己曾經在這個賽場上擊敗林丹奪得冠軍的那個時刻。他當然會想起,但他更清楚自己未來也終于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也更清醒地意識到,未來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歐洲永遠是這樣,10年之后再來,你似乎感受不到什么大的變化。雖然隊員們也開玩笑,每次入駐的皇冠酒店門口的那條路,幾乎每年來打全英都看見它在修,幾年下來,好像也沒看出什么變化。
那天和“雅思”一起從酒店走到伯明翰室內體育館,兩個人熟門熟路,雅瓊也開玩笑似地問我,難道我還開辟出了什么新道路?我當然比不了你們這些每年都來的人。
一路上,熟悉的小酒吧,每天晚上都能聽到現場音樂聲飄出。聽著音樂,沿著那條運河,就能來到伯明翰室內體育館。曾經,那條運河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恐怖的回憶。百年全英那一年,有一個比賽日的比賽打到了凌晨2點多,我們干完工作離開球館的時候,沿著這條運河回到公寓,已經是凌晨3點多。那可能是我經歷過最晚的一次羽毛球比賽。
還好,今年的全英提前一天開賽,一下就輕松很多。還破天荒地上午10點開始打決賽,以至于每天都是第一場比賽的鄭思維說,自己都不用倒時差。
雖然很久沒出來跟國際比賽了,但依然還是能見到很多熟悉的世界羽聯的朋友。他們能在國際比賽的賽場上看到許久未見的中國記者,當然也很開心。
曾經有一天,我在我們入駐的公寓里看到兩個胖胖的女孩兒,兩個人糊里糊涂到電梯里了,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房間在幾層。我在電梯里“撿到”她們,陪著她們挨個樓層找。她們看到我的證件,開心地說她們來自愛爾蘭,就是為全英服務的志愿者,而且她們的工作區域就是媒體的混合采訪區。給她們送到樓層,我就去了球館。

第二天,我在賽場里迷路了。剛進門看到她倆,熱情的她們帶著我走了一條絕對是我之前沒有走過的路,整整繞了球館大半圈。她倆安慰我:“沒事兒,跟我們走沒錯!就是遠了點兒。”那天,她倆穿著愛爾蘭標志性的綠色T恤,頭上還帶著小精靈的發箍。她們告訴我,那天是愛爾蘭國慶日。
她們把我帶到混合采訪區的時候,我見到了這幾年一直給全英做中文翻譯的留學生小峰。小峰笑著告訴我,這兩個姑娘特別有意思,她倆每年都結伴來全英做志愿者,是媒體服務團隊的開心果,但就是這認路的水平一直沒有長進。
小峰也是服務團隊特別好的成員,每天只要中國隊在,他就要在賽場里全天候,隨時到混合采訪區給英語媒體做中文采訪的翻譯。他是個羽毛球深度愛好者,自己在校隊打球,對于國內羽毛球媒體人甚至都格外熟悉,也是鄭思維的球迷。不過,雖然已經服務了幾年全英,他只是認真做自己本職內的工作,從沒有去打擾過運動員。能夠在這個賽場里做服務,他就已經很享受。決賽結束當天下午,他就馬不停蹄趕回家,因為教授又在催論文。
如果說這次全英給我印象最深的回憶,那一定是那些可愛的中國球迷。11年前來伯明翰的時候,更多來加油的都是在當地生活的華人。而這一次,華人、留學生齊上陣,那架勢分分鐘把伯明翰變成主場。
半決賽那一天,我在媒體席上看到來自印尼的記者,跟他們說今天中國隊壓力有點兒大,因為印尼球迷太多了,我感覺自己可能要回到塞納揚球館的感覺。但是她搖搖頭,告訴我:“不會的!你們中國球迷震耳欲聾的‘中國加油’才是震撼!”
的確,我那天就被震撼到了。
當然,第一天開賽我就已經被震撼到了。因為全英兩側的看臺都是抽出來的臨時看臺,距離球場非常近,高度也剛剛好,所以在一些運動員必須要路過的位置,大家在比賽結束后都會提前站在那里簽名。而國羽的隊員們好像早就熟悉了這個節奏,只要征得裁判同意,就飛也似地沖到大家身邊,一一滿足要求,主動拿過手機和大家合影。幾乎每個中國運動員比賽結束后都是最晚來混合采訪區的,就像賈一凡賽后開玩笑說:“我這么火啊!”
對啊!你們就是很火!因為這里有一批熱愛和關注你們的球迷。
這些留學生真的不是來玩玩的,很多人非常了解羽毛球。賽場昏暗的燈光下,鄭思維帶班做攝影師,當他穿著攝影背心走過時,都能被球迷一眼認出來。
國羽隊員在全英公開賽期間,解決飲食最常去的就是從酒店步行10分鐘的唐人街。當然,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講,伯明翰唐人街的中餐也是填飽中國胃最好的地方。所以,在這里偶遇國羽運動員,似乎也不需要刻意安排。但就是這樣難得能抓住運動員的機會,這些留學生們卻都很有禮貌。如果在餐廳門口發現某個運動員,他們都會在餐廳外等候,直到運動員用餐完畢,才會索要簽名。他們寧愿在外面吹風淋雨,也不想打擾偶像片刻的用餐時間。
決賽結束那天晚上,在唐人街有兩個留學生小姑娘,原本是打算在唐人街吃完飯、坐火車離開伯明翰的,結果在那里遇到國羽球員。兩個小姑娘看到這次比賽沒能走到最后的球員,特意拿出了棒棒糖送給大家:“老默說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吃糖就好!你們加油!”
糖是不能吃,但這份心,誰都會感動。
這就是我對2023年全英的回憶。因為全英之于一個羽毛球記者來講,也是一種朝圣。喜愛這里的氣氛;喜愛這里工作人員之間像家人一樣的關系;喜愛這里的中國球迷。我想,未來如果可以,我也想每年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