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時照
懶政就是不干政事,方式很多,花樣百出。但是,只有懶出理論,懶成藝術,懶入青史,才是真的高手。
大宋王朝,有兩位高官懶出高水平。王珪歷仕三朝,無所建樹,官卻越做越大,宋神宗十六年,時稱“三旨宰相”:上殿奏事時,王珪只說“取圣旨”;皇上若問他有何意見,他只說“領圣旨”;退朝交辦事項,他只說“已得圣旨”。堂堂宰相,位高權重,他每天所做之事就是“請旨”“奉旨”“傳旨”,遇事堅決不表態。
有宋一朝,王珪不是孤證,與其“媲美”者,天官侍郎趙叔問也。趙侍郎肥而喜睡,又討厭賓朋好友。無論在單位還是下班回家,常常將“休息,勿擾”的牌子掛在門口。大家稱他是“三覺侍郎”,就是“朝回、飯后、歸笫”也。他身居要職,養尊處優睡大覺,只顧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根本不問國家大事和天下蒼生。
還有比這更厲害的。五代末帝時,馬胤孫為相,時號“三不開相公”:入朝印不開,見客口不開,歸宅門不開。十國時,徐光溥為宰相,開始喜論事,后為同朝官員構陷。吃過悶虧之后,每次開會,他一言不發,但假寐而已,時號“睡相”。官僚機構的決策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開會,一是批公文。開會不開口,辦文不動筆,今古奇觀。
大臣懶政,皇帝怠政。怠政“冠軍”非萬歷帝莫屬。萬歷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罷工”三十四年,藏在深宮中,“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內閣首輔李廷機受不了,打算辭職,寫了一百二十三份辭職報告,都石沉大海。李廷機冒著殺頭的危險,自作主張跑回福建老家。這么大的事,萬歷皇帝都“懶”得追究,由他去了。
《世說新語》載,東晉丞相王導到了晚年,處理政事只在文件上畫圈簽“同意”。自己感嘆說:“人家說我老糊涂,后人會想念我這個老糊涂?!碑斎?,不想干事的,一定會想念這位老前輩。
(摘自《字里人間》)
下棋就是不停地貫徹戰略。就是敵人破壞了你的計劃也不放棄,而是馬上想出另一個戰略。勝負并不是在王被將時決定的。當棋手放棄運用任何戰略時,勝負就已經定局了。
——[英]石黑一雄《遠山淡影》
瀑布在跌落時,變得舒緩飄逸;實干家在行動時,將強烈的渴望化為徹底的冷靜。
——[德]弗里德里?!つ岵伞杜c孤獨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