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省人大常委會選聯工委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任務重大、意義深遠。會議期間,廣東代表團代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心系民生、傳遞民意,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積極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廣東力量。
廣東代表團代表共提交議案5件,領銜代表4名,聯名代表181人次;提交建議393件,領銜代表138名。總體來看,今年代表議案建議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新”“兩高”上,即“新履職、新方式、高要求、高質量”?!靶侣穆殹保衲晔鞘膶萌珖舜蟠砺穆毜牡谝荒辏韨兗缲撋袷ナ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奮發的精神風貌,積極投身于代表履職工作中,圍繞中心大局和民生關切提出議案建議?!靶路绞健?,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臺為代表積極履職、有效履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代表們提交議案建議有了新方式,通過全國人大統一配發的履職終端平板電腦實現了電子提交、全程可視化跟蹤管理?!案咭蟆?,根據大會議案組和廣東代表團的有關要求,代表提交議案建議實行“提級審核、臺帳管理”的工作制度,引導代表提出議案建議不追求數量,要更加注重質量。“高質量”,從分析匯總情況來看,今年領銜提出建議代表數量較往年有較大幅度增加,每位領銜代表提出建議數量較為均衡,所提建議大都結合自身專業、職業特點,且調查研究較為深入,基本符合圍繞中心大局、內容充盈、分析有力、建議具體等要求,質量較高。
代表所提議案均為法律案,分別為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法、志愿服務法,修改勞動法、證券投資基金法,案由充分、案據充足,內容規范,均被大會議案組確定成案。
代表所提建議涵蓋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熱點難點問題,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民營經濟發展、產業科技人才培育、教育醫療衛生、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具體如下:
圍繞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推廣東更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盤子”進善言,相關建議有37件。主要建議有: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引航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要素便捷流動、高效融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對接國際碳規則和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合作試驗區,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支撐作用、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謀劃布局中國國際交往中心城市體系,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人才特區進一步推進大開放,加快推進廣州至河源高速鐵路項目規劃建設,打造前海高水平國際航運服務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新型裝配式建筑生產示范基地,創建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推動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賽龍舟”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等建議。
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謀良策,相關建議有33件。主要建議有:支持我國標準組織自主制定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建設區域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加大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長期穩定支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實現國產化替代,提升國產芯片應用率、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國產工業母機核心技術突破,將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投入納入技術改造投資統計,加速數字孿生設備實現自主可控,支持廣東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試點,促進東數西算戰略落地實施,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等建議。
聚焦制造業當家、加強產業科技人才培育出點子,相關建議有30件。主要建議有:加快成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云制造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深圳創建首批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國產操作系統在工業領域適配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推廣、加速汽車行業轉型,加大支持科技制造業技術創新與資本投入,提升跨境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化,加大銀行業對制造業金融支持,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加強對民營經濟扶持,拓寬高端裝備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途徑,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激勵制造業技術人才,創新勞動力技能提升機制,充實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快推進技能等級證書跨區域互通互認,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建議。
緊盯區域協調發展,為持續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獻智慧,相關建議有51件。主要建議有:支持廣東省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城鄉高質量發展,實施強縣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珠江-西江經濟帶,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盡快啟動建設合湛高鐵項目,加快粵西地區、海南自貿港與全國高速鐵路網連通,加強粵湘贛區域交通互聯互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耕地保護經濟激勵和補償機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縣扶持力度,支持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三期工程建設等建議。
著眼守牢國家糧食生命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想對策,相關建議有36件。主要建議有:將廣東納入中央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加快農村耕地撂荒續耕復種,支持地方儲備糧由靜態管理轉為動態管理,進一步對全國耕地種植農作物部分類別明確劃分,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對廣東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支持特色農業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打造特色產業小鎮,加強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支持南海區域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推進水產養殖業融資政策發展,支持省部共建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健全全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全面實施縣鎮村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養專項計劃,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注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助推鄉村振興等建議。
針對加快綠色轉型,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出主意,相關建議28件。主要建議有:加快推動廣東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對廣東海上風電發展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碳循環清潔能源島建設,推動陶瓷燃料電池產業、生物天然氣產業、氫能交通產業鏈發展,保障新能源電池行業供應鏈安全可持續發展,支持韶關市利用石漠化區域建設光伏示范區,推動綠色水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大氣污染治理模式創新,支持將連江流域綜合治理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粵東清潔能源與綠色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升級家用空調節能降碳評價指標體系,加快推進橡膠林碳匯開發,支持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加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政策扶持等建議。
著力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遞民意,相關建議40件。主要建議有:推動老年介護行業規范發展,大力推進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讓外來務工者隨遷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義務教育,規范新興業態治理、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加強新形勢下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以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健康中國”建設,深入強化醫聯體建設、助力提升新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推進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加強經濟欠發達地區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設立公共衛生服務健康體檢專項基金,促進青年群體高質量就業,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政策實施,加強對殘疾兒童保障,優化社保及公積金,加強稅收與社會治理融合,加強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等建議,使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王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