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翁創苗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出現了更多的“90后”全國人大代表。這群優秀代表來自各行各業,既有可愛率真的年輕人氣質,又迅速成長為沉穩通達、視野開闊的青年代表,是會議期間的一抹亮色。來自廣州市增城區的沈燕芬就是其中一位。
沈燕芬常以“90后返鄉新農人”自居。面對采訪,她把對鄉村振興的建議娓娓道來:“我們現在的新農人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懂市場、懂品牌、懂策劃、懂政策的一代人,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參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沈燕芬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近年來,大學畢業的姐弟5人先后返鄉,從都市“白領”到農機手,當上了“新農人”。這一有趣現象其實是受父親沈燦星影響,沈燦星是當地最早的一批農機手,也是最早成立農機合作社的一批人。
大學畢業后,沈燕芬一開始是在深圳從事房地產廣告行業。2020年,她正式返回家鄉增城區石灘鎮發展。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正是沈燕芬小小的初心。
由于缺乏對農業的了解,剛返鄉那年,沈燕芬基本都是在田間地頭“打滾”,跟著父親去和農戶溝通,到稻田里做服務。她對整個行業也漸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經過三年的不斷實踐,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無人機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沈燕芬都能熟練操作,不久前,她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
在她的主導下,周邊村鎮的多家農機合作社聯合起來,成立了廣州首家星級農機聯合社。他們聘請熟練農機手,開展農機培訓,創新拓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讓有志于返鄉承包土地耕種的農田“小白”放心地將耕種和產銷全流程交給合作社托管。
幾年下來,沈燕芬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帶領石鄉農機團隊實現水稻生產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服務,讓近1000畝撂荒地完成開荒復耕,讓周邊農戶實現增收。
“我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從一名白領變成‘新農人’,又以‘新農人’的身份成功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談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事,沈燕芬頗感驚喜。
去年初,沈燕芬當選為廣州市人大代表,第一次參加調研時,她就意識到,自己在履職方面是一個“菜鳥”。于是,她仔細觀察其他優秀的代表是怎么履職的,認真傾聽他們的發言,了解他們的建議、議案并積極參加聯名。一年多來,沈燕芬通過積極參加調研,“惡補”人大知識,認真參加代表培訓活動,迅速成長起來。
“我肯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把更多的農民心聲帶到全國人代會,為農民建言獻策。”“晉級”后的沈燕芬始終秉持著她關注農業的初心。

沈燕芬
在沈燕芬看來,實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更離不開農機手。為此,她建議以縣域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為載體,將裝備、設施、技術、人才等資源高效整合,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并賦能給農機專業合作社,鼓勵、支持先行農業經營主體創新開展農業綜合社會化服務。
沈燕芬認為,吸引青年返鄉投身鄉村建設,光憑一腔熱情和一時的新鮮感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職稱評定、職業發展機制和指引,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這個領域的希望,大膽返鄉、留鄉,為鄉村發展貢獻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