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研究,對自身的教學方式予以調整,才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造性發展。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著教學環節復雜、無法進行知識延伸、實踐操作引導不足、題海戰術依舊盛行等問題,需要數學教師積極進行提升教學質量方法的研究。
小學數學的知識多數屬于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知識,在課堂上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被掌握,因此教師可以高效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使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教師要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簡化,概括教材知識點,優化教學計劃,瞄準教學目標,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給其更多的思考空間,教師應盡可能地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各方面潛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會得到發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進行訓練,還可以引導其聯系實際生活經驗,對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提升,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使學生擺脫“題海之苦”,減少其學習負擔,教師可采用系列題型量化解答的方法來指導教學,直至學生將與重點、難點相關的題型完全掌握。在滿足教學目標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地降低習題的數量。如果未能滿足教學要求,就應讓學生做一些有針對性地訓練。
教師們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要做好教學準備、把握講授流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本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使其在課堂中發揮出自己的主體性,并確定自己在每一節課中所要講授的知識量,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現都應有詳細的計劃;要對教材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究,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對其潛能進行深度挖掘,因材施教地開展教學,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在“雙減”的大環境下,數學老師要打破常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此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數學教學方式,對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后認真總結和反思,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持續優化,為實現高質量的數學課堂教學做好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的每一項工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海陵區大馮中心小學 孫芹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