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楊葉芳

【摘 要】勞動素養是指經過生活和教育活動形成的與勞動有關的人的素養,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新時代勞動素養評價應以勞動教育目標為基礎,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在勞動中的發展變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勞動評價;勞動素養;五育并舉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2-0014-04
【作者簡介】1.高穎,江蘇省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江蘇丹陽,212300)學生成長中心主任,一級教師,鎮江市少先隊工作先進個人,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江蘇省少先隊輔導員活動輔導技能展示特等獎;2.楊葉芳,江蘇省丹陽市埤城中心小學(江蘇丹陽,212311)教師,一級教師,鎮江市少先隊工作先進個人,鎮江市五一技術標兵,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二等獎。
為了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促進五育并舉,筆者嘗試將勞動評價從勞動素養評價轉向聚焦班級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系統設計班級勞動教育評價制度。
一、班級勞動教育評價的目的
評價是從特定的目標或目的出發,以一定的標準為依據,通過特定的評價程序對客體作出合理判斷的過程,具有檢查情況、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明確方向的作用。教育評價是反思教育行為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習得水平以及教育工作者傳遞知識的數量與質量,具有檢測、診斷、 甄別、預測、導向等多種功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 要全面系統地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政策,必須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切實保證勞動教育提質增效。把評價貫穿于勞動教育全過程,班主任建立體現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勞動素養評價是指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根據勞動教育培養目標設置評價內容與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準確定位,從勞動技能、品德素養、智力發展、康心健體及審美能力五個維度,對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進行檢測和診斷,并依據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對評價結果進行恰當解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勞動素養評價反饋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提升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展現班級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學生的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也是衡量班級勞動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措施與手段,可以如實反映班級勞動教育狀況,確保班級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靈活地選擇評價方式,將教育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完善學生素養的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因此,班主任運用多種手段,監測并評價學生勞動素養水平,完善中小學班級勞動教育體系,是促進勞動教育高質量開展的重要保證。依據五育并舉的要求,筆者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角度探索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二、班級勞動教育評價的原則及方式
勞動素養指經過生活和教育活動形成的與勞動有關的人的素養,包括勞動的價值觀(態度)、勞動的知識與能力等維度。勞動素養的內涵是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素養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
勞動素養以什么標準評價?該如何進行評價?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素養評價首先要以勞動教育目標為基礎,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采用家校社互動以及第三方介入等方式進行多主體評價。筆者在班級勞動素養評價過程中遵循“五性”原則,即導向性、發展性、創新性、實踐性、針對性,將表現性評價和效能比析評價貫穿勞動教育全過程中,充分發揮勞動的綜合育人價值。
勞動素養的評價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導向性原則,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通過評價轉變學生的勞動意識,形成人人愛勞動的良好氛圍,達到在勞動中錘煉品格的目的;二是發展性原則,班級勞動教育評價要與課程實施相輔相成,發揮評價的反饋改進功能,為優化課程內容與方法提供指引,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三是創新性原則,在勞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自我創造性;四是實踐性原則,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實踐中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掌握勞動技能;五是針對性原則,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特點以及班級發展實際,以促進學生發展和班級建設為主要目標。
關于班級勞動素養評價方式,筆者選擇了表現性評價和效能比析評價。表現性評價主要呈現勞動過程中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通過學生的勞動表達,了解其道德品格的發展水平;通過學生的勞動展示,了解其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個人身體素質情況;通過學生的勞動作品評比,了解其審美水平的發展。效能比析評價,指將學生一段時間以來參與勞動前后變化的數據進行直觀對比展示,用科學的方式凸顯勞動教育的效果,通過可視化數據讓學生感受教育成果,感知成長力量。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可視化的成長數據變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利用效能比析評價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學生不僅能看到顯性的勞動成果,更能感受自身在整個過程中由內而外的進步,發現隱性成長因子,從而激發勞動興趣,促進全面提升。
三、班級勞動教育評價指標
勞動素養評價指標與要素是勞動教育評價的核心和基礎,通過梳理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明確勞動素養的要義,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愿景,筆者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進行設計,遴選以下內容作為勞動素養評價指標(見下頁表1)。
四、班級勞動教育評價的實施
根據中小學生的發展實際,班主任在進行勞動素養評價時應堅持從五個維度出發,將表現性評價與效能比析評價相結合。
1.表現性評價實踐
以小學為例,班主任可以組織“勞動積星”“勞動打卡”“勞動微視頻展播”等活動,創設學生喜愛的、簡單直觀的勞動教育情境,讓班級勞動過程“可視化”,讓師生可見、可做、可學、可改。如筆者經常在班級舉行“微型勞動比賽”課,活動后學生投票選出“勞動小能手”,評選后組織學生進行經驗交流,讓小能手傳授勞動技巧,大家互相學習、模仿;利用班隊課時間開展“學勞模,做主人”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勞模精神,學生在討論中提升道德素養,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深刻內涵,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價值觀;利用小學生樂于競爭、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組織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勞動,定期組織學生相互評一評“誰干得最起勁、誰的勞動力量增強了、誰的勞動安全意識最強”。此外,筆者還組織開展“我是小當家”主題活動,側重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的展示,鼓勵學生將勞動成果用圖文、影像等形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自我表達、自我評價,線上開展“小當家成長日記”評優活動,組織學生講一講勞動故事、畫一畫勞動過程、秀一秀勞動技能、曬一曬勞動結果,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精心設計,感悟勞動之美、展示勞動之美;組織學生參觀現代化農場,讓學生發現知識的力量,學會用課堂學習的知識解決勞動中遇到的難題。
2.效能比析評價實踐
班主任除了要評價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發展和提升。以“我是小勞?!敝黝}勞動教育活動為例,筆者調查統計學生參與勞動的次數,帶著學生分析理解數據,回顧勞動教育全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表達、實踐,形成人人愛勞動的良好氛圍,提升學生勞動能力,達到以勞增智、以勞樹德、以勞育美、以勞強體的目的,促進勞動育人價值的實現。
我們期待通過以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公益勞動樹德,以腦力勞動增智,以手工勞動育美,以體力勞動健體,以勞動素養評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賦能。
【參考文獻】
[1]曾天山,顧建軍.勞動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2]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44.
[3]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呂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4]曹飛.中小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探析[J].勞動教育評論,2020(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