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戎丹萍

【摘 要】勞動具有綜合育人價值,是實現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創新班級勞動教育空間,通過班級農場建設,與學生一起開墾、種植、治理、收獲,一起感受勞動的艱辛、享受勞動的快樂。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獲得勞動經驗、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實現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全面發展;班級農場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2-0018-03
【作者簡介】1.張琦,江蘇省丹陽市練湖中心小學(江蘇丹陽,212300)德育處主任,一級教師,鎮江市少先隊工作先進個人,鎮江市少先隊優秀大隊輔導員;2.戎丹萍,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江蘇丹陽,212300)教師,高級教師,鎮江市德育骨干,鎮江市“十佳”班主任。
接班不久,我發現班上部分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甚至不愿勞動,于是我主動向學校申請了一個空間來建設班級農場。在班級農場,我們一起開墾、種植、治理、收獲,一起感受勞動的艱辛、享受勞動的快樂。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獲得勞動經驗、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形成了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學會了探究、合作和創造。
一、主題班會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認識
認知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是行為形成的基礎。班主任要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首先要讓學生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因此,我圍繞班級農場建設,組織開展了系列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懂得每天吃的糧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學習用的文具等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將勞動知識內化于心。
活動一:農場作物我認識。我將植物卡分發給學生,讓他們初步了解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并結合農場的條件以及區域的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班級農場種植的農作物。在認識和了解各種植物的過程中,讓學生系統學習生物知識、氣象知識,激發他們參與農場勞動的興趣。
活動二:農場蔬菜我來講。第二次主題班會上,我引導學生分小組介紹自己選擇的適合在班級農場種植的蔬菜,利用項目式學習進行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組織領導下,分工合作,對本組選擇的蔬菜進行全方位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入體會自主完成一項勞動任務的喜悅,初步學會合作解決問題。
活動三:農場問題我解決。經過前面兩次主題班會,學生對班級農場的興趣已經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中的很多人對參與班級農場勞動充滿了向往,但我依然不打算馬上帶著他們投入勞動實踐。第三次主題班會上,我搜集了農場作物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組織學生集體診斷,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除了組織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討論交流外,我還布置他們向父母請教,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我們班的一個小組選擇種植向日葵,因為在之前的班會活動中,我們考慮過可能會遇到的病蟲害,所以當在田間管理中真的遇到病蟲害的問題時,學生馬上想到最初提交的方案。
大家當時提交了三個方案:一是適當拋灑農藥,及時止損;二是生態農場不應該用農藥,建議每日組織人工捉蟲;三是立即補種,為防止被蟲子再次吃掉,還可以先用紙杯育苗然后再移栽。大家綜合比較各組觀點之后,一致同意及時育苗補種,并迅速分工完成任務。從發現問題,探尋問題根源,提出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到最后民主決定有計劃地進行。學生親身經歷,現場觀察,既提高了觀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又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
二、勞動崗位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當學生對勞動有了正確的認知和產生了參與班級勞動的意愿后,班主任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勞動。學生勞動技能的提升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通過勞動崗位設置,為學生提供適切的發展空間。我根據班級農場的勞動任務設置了不同的勞動崗位,讓學生自主認領。當然,學生也可以自主進行勞動崗位申報。以下為我們的班級農場崗位設置一覽表(見表1)。
學生小安,因為父母的溺愛,自理能力特別差。在參與班級農場勞動時,他選擇了“種植崗”,可是小鋤頭不會用,總使不上力,干脆亂鋤一通。于是,我給他設置了臨時“勞動觀察員”崗,請他負責觀察其他同學的勞動過程,然后對同學進行點評。小安非常高興,一邊觀察一邊記錄,非常負責。點評時,我特意讓他結合勞動實踐指出同學的問題、總結同學的優點。兩次觀察后,小安就“轉崗”了,成了真正的“種植小能手”。學生自主設崗、選崗、輪崗,很多學生從一開始抗拒勞動到后面得心應手,每個人都在勞動中發揮特長,發現自我的價值,逐漸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指真正的勞動生活——這是要流淚的,雙手會磨出硬繭的……”總之,勞動是鍛煉能力、磨煉意志的礪石。
三、學科融合發展學生的勞動思維
“雙減”背景下,我發動班級任課教師,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教學重難點,設計有趣、有料、有效的勞動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和思考。
當學生在班級農場播下第一顆種子后,老師們就開始帶著學生認真觀察種子的生長變化。學生在數學老師的指導下測量農作物株距行距、計算農場周長面積,將數學學科知識運用到勞動實踐中,提升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將課堂知識與勞動實踐結合起來,讓知識真正服務于生活。語文老師會帶著大家一起觀察、體驗、發現、思考、積累,帶著學生寫觀察日記,隨時記錄農作物的生長變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悟,有滋有味地表達出來:一只小昆蟲的爬行,一顆種子的成長史,一朵小花的盛放與凋謝……
美麗的班級農場也是學生的美術寫生基地,藍天白云、花開花謝、飽滿果實……在學生的筆下瞬間生動起來。我們還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觀察種子、土壤、果實,制作標本,發現科學奧秘。收獲的季節,學生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老師的指導下,用果實制作創意手工作品,學生們的創意無限、精彩無限。
四、家校協同鞏固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班級農場勞動教育成果的鞏固離不開家校的協同共育。在學校勞動教育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發動家長,發揮家長的力量。我們的班級農場里時常能看到家長們忙碌的身影。
我們有“種植顧問大計劃”。班級邀請家長擔任“種植顧問”,對當季的各種蔬菜瓜果的習性與種植要求進行詳細講解和指導。我們組織“家校攜手共耕耘”。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出好的果實,在播種之前,老師、家長和學生齊心協力,除草翻地,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小小農場里一派歡樂和諧的景象。我們將“成長記錄銘心間”。滴滴汗水,詮釋勞動的要義;細心觀察,記錄勞動的美好。學生對種植的每個環節都做好了細致的記錄:對種子的觀察、為種子做的事、自己的感受,當所有的體會通過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之后,所有的收獲都牢牢印在了學生們的心間。
勞動是美麗的,實踐是真實的。在班級農場里,教師、家長帶領孩子觀察花草,感悟花草奇幻的美麗;走近昆蟲,感受昆蟲生存的奇妙;研究自然,體悟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班級農場,為學生創設了全面發展的實踐空間,他們在這里享受勞動,感受自由、快樂,創生智慧。學生們在勞動中養成了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習慣,在勞動中學會學習、創造和合作。勞動勵心智,實踐促成長。學生們在勞動中互相欣賞,他們從父母身上汲取經驗,從教師身上感受智慧,從同伴身上獲取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說:“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勞動教育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品德修養、體力增強、美感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周蕖,王義高,劉啟嫻,等譯.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2021.
[2]葉海波,魏超燕.“雙減”背景下家校社“三元循環”的協同育人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2(13):37-40.
[3]張玉珍.“以勞育人”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2):17-18.
[4]白彥軍.小學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202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