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
摘要:蔬菜根結線蟲病是危害性很強的病害,主要危害黃瓜、茄子、白菜、番茄、辣椒等蔬菜。本文就大棚的蔬菜根結線蟲病的傳播途徑、發病特征等進行表述,并對應闡述了其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溫室蔬菜;根結線蟲病;發病特征;綜合防治
海城地區現有耕地面積168萬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為17萬畝,包含設施農業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主要種植有黃瓜、菜豆、白菜、芹菜、辣椒、番茄等。但是,在設施蔬菜快速發展的同時,絕大多數生產者依然沿用傳統的栽培方式,長期連作,過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傳病害日趨加重,土壤嚴重板結、酸化等,由本來只危害黃瓜、菜豆發展到侵染番茄、白菜、辣椒、芹菜等蔬菜。通過對中小鎮、望臺鎮、耿莊鎮的溫室大棚種植蔬菜的考察得出,生產超過24個月的溫室,根結線蟲病發生相對突出,發病率達到了40%左右,嚴重的地區達了100%感染,給菜農帶來了巨大損失。
此病通常會直接破壞蔬菜的根系。初期發病,植株的上部葉片黃化、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成熟期的果實既小又少,色澤差,廣種薄收。尤其是在遇到干旱時期,相較于健康植株,感染根結線蟲病蔬菜植株更易出現停滯生長,枯萎死亡。較病重植株拔起后去除根土,可見蔬菜根系有大量參差不齊的隆起的粒塊形態,且其主根粗腫。將其解剖置于高倍光學儀器時,呈現梨形的淡黃色或乳白色雌成蟲。
病害一般存活于在植株地表下8~25厘米,其形態為蟲卵和幼蟲,且附著于受病植株在地表下的殘根之上。根結線蟲通常生存12~36個月,如遇土壤、水質等有利于其成長環境的因素,則存活在根系內的寄生蟲會產出細胞卵,細胞卵在一段時間后將成長為幼蟲,幼蟲蛻皮后繼續生長,隨后入侵植株根系,根系的細胞因刺激而膨脹,形成根結,而入侵根系的幼蟲繼續生長、成熟,并交配產卵。初孵幼蟲留在卵內,幼蟲蛻皮后脫離寄主根系至地表或再侵染,循環往復。
溫度是影響根結線蟲產生與繁殖的常見因素之一。25~30℃時,根結線蟲的活動最為頻繁,而當溫度高于40℃或低于5℃時,根結線蟲則很少活動,甚至當溫度為55℃時,經10分鐘致其死亡。土壤濕度是影響根結線蟲產生與繁殖的另一常見因素,當土壤濕度在40%~70%時,是最適合該蟲生長和成熟的土壤環境,此時其成長最為迅速。如果土壤過于干燥或者過于濕潤土,其活動將會受到很大抑制。也就是說,如遇地勢高且干燥,土質疏松的中性沙土時,將很適宜根結線蟲的活動,此時發病重;如遇土壤潮濕、黏土、板結的田塊時,將不利于根結線蟲的活動,此時發病輕。連作地發病較重,連作期限愈長,發病愈重。
4.1 蟲害傳播速度快,途徑廣
根結線蟲具有種類多、繁殖速度快、生殖方式靈活、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等特點,可以跟隨人為活動、自身運動或自然因素傳播。例如農機具耕作、澆水灌溉、人為走動、翻地除草等。
4.2 缺乏防治意識,不善管理
種植戶對根結線蟲病認識不足,不注重防治管理,缺乏土壤消毒意識,病株殘體得不到妥善處理,耕種植株深度不夠,致使根結線蟲病發病率日趨加重。
4.3 濫用農藥,耐藥性逐年增強
過量施用化肥農藥,致使土地酸化,土壤質量降低。為防治蟲害,種植戶大量使用相同種類農藥,導致根結線蟲的抗藥性提升,降低蔬菜質量,加大今后防治難度。
4.4 寄生范圍廣,繁殖能力強
根結線蟲可寄生多種植物,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擴展,泛濫成災,防治困難。
根結線蟲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新技術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性可持續防治,提高溫室蔬菜根結線蟲害的防效,達到減少蟲源,減輕蟲害的目的。
5.1……農業防治
清除病殘體: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遠離植株,在種植地外對殘根進行徹底的清理、消毒和銷毀,病坑處用石灰進行消毒處理,確保土壤中不存在殘留的病原物,以此杜絕擴散蔓延,減少感染源。
合理選用無病健壯秧苗:選用無土基質穴盤育苗或工廠化育苗企業、合作社培育的壯苗。合理篩選耐病變或者抗病變的品種秧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變發生,有效防治秧苗傳播擴散攜帶病原菌。
合理施肥,科學澆水:施用不帶病殘體或已充分腐熟的生物菌肥和有機肥,減少病原菌。對耕種土壤進行檢測,依照檢測結果,有目的地進行施肥,可以有效避免過量施肥,創造穩定的土壤環境,減少根結線蟲病發生,抑制病害增殖。溫室蔬菜種植可以實行膜下滴灌,可有效抑制水分過量蒸發,降低溫室內空氣濕度,減輕根結線蟲病害發生和蔓延。根據天氣情況、地溫高低情況、土壤干濕情況、蔬菜生長情況4點進行科學澆水,可抑制根結線蟲的生長和繁殖,避免因澆水不當對病原菌產生繁殖刺激。
深耕翻曬:定植前深耕深翻60厘米左右,把有可能存在的蟲卵幼蟲的土層翻到土壤深處,深耕深翻可以使土壤變得較為疏松,經過日曬后降低土壤含水量,不利于線蟲存活,可減輕病害。如前茬作物已成熟,應先對土壤進行翻曬后,再對現茬作物定植,特別是發生過蟲害的地方更應如此,或者在土表覆蓋地膜,暴曬一周左右,也可達到其效果。
輪作倒茬: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不良環境,提高土壤質量,為土壤補充養分。辣椒、大蔥、韭菜是抗耐病菜類,番茄、芹菜、黃瓜是高感菜類,可在重發病田種植抗耐病蔬菜,達到控制根結線蟲繁殖蔓延、減少蟲源作用,利于植株生長。
5.2……物理防治
夏季高溫季節在溫室或大棚內覆蓋地膜,做好棚內高洼,防水浸泡,密閉棚室15~20天,利用夏季高熱、棚內高溫和淹水缺氧殺死線蟲,可有效防止或減輕線蟲病的發生。高溫悶棚時,在棚內溫度達到50℃以上后,沖施熏棚農藥,也可以更有效徹底地殺死線蟲。
5.3……生物防治
根據植株的生長規律,在育苗期、定植期、生長期,合理使用線蟲必克純生物制劑,可以有效抑制線蟲生長,提高植株抗病力,減輕病害,施用后可達到土壤無殘留。
5.4……新技術防治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所謂秸稈反應堆技術,就是在棚室蔬菜壟下(種植行下)埋了施用菌肥的秸稈。這項技術主要是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將秸稈轉化為作物所需的熱(提高地溫)、二氧化碳(補充氣肥)、礦物質、有機質,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的一項新技術。方法是,在棚室蔬菜壟下(種植行下)挖25~30厘米深、50~60厘米寬,與栽培壟等長的溝、鋪秸稈、撒農家肥、撒菌種(尿素)、覆蓋18~20厘米深的土,將秸稈澆透水。以后的管理與常規相同,也就是覆蓋地膜、定植、進行正常管理等。
全層翻埋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針對挖溝難、勞動力急缺等,可采用秸稈粉碎(全層翻埋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法,璇地前把粉碎的秸稈撒在地里,噴殺菌劑、有機肥,深翻、做壟、定植、澆水,效果比挖溝差一些,但是省時省工。做了秸稈的還是比沒做的增產增收明顯。
秸稈還田:針對常年重茬連作的日光溫室,特別是集中連片的舊老區,根據連作障礙發生程度輕重,采用多功能(消殺、補肥、提pH值、增效、解毒)棚室土壤調理劑“榮寶”,解決連作障礙問題,主要是土傳性病害(根結線蟲等)。夏季休棚期,在棚室內秸稈(青秧子)粉碎或清理上茬秸稈后,將玉米等碎秸稈均勻撒于地表,撒施農家肥、施土壤消毒劑,深翻、噴水(水分保持在90%以上),用透明塑料膜蓋嚴,封閉溫室,然后揭開地膜,10~15天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