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雷鋒精神穿越時空,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面旗幟,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符號,成為億萬中國人民心中一座巍峨的道德豐碑。
2022年6月,《人民周刊》與中國楹聯學會共同組織“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得到全國各地楹聯愛好者響應。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前夕,本刊記者采訪了入選此次征集活動的“雷鋒精神”楹聯作者,聽他們講述對雷鋒精神的理解與傳承。
我是河南省扶溝縣城郊鄉第一初級中學八年級語文教師?;貞浲陼r代,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聽著雷鋒的故事長大的。老師教導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要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大公無私、崇義厚德、克己奉公、勤學奮讀、愛崗敬業、先人后己、樂善好施,像雷鋒一樣“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平凡中孕育不凡,在尋常中孕育非常。
老師還告訴我們:雷鋒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他的精神卻像火炬一樣閃耀著永恒的光芒。這些樸實的教導都如飯里的營養一樣,滲入我的血液之中,汩汩流淌。
2022年暑假期間,我在“聯都網”公眾號里看到了“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啟事。我詳細了解大賽主旨,認真閱讀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全部內容,感嘆共產黨人精神的內涵豐富。
我們學校曾開展過“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學雷鋒”主題活動,我在班級里舉行過“學雷鋒”專題班會,還曾指導學生寫過“學雷鋒做好事”的作文,素材廣,資料多,理解深,接地氣,助人為樂又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時逢暑假期間,有足夠的創作時間,便有了參賽的想法。我于是決定從“雷鋒精神”著手下筆。
在我的家庭中,樂施好善、樂于助人已成為家風的組成部分。我小時候,在家里非常貧困的條件下,父母還總是樂于接濟不如自己的親戚和鄉鄰。父母常說: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一把就幫一把,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幫你一把的。在父母的影響下,這種“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正能量已在我心里潛滋暗長。
2021年“7·20”特大暴雨讓扶溝成為重災區,全縣人民眾志成城,抗洪搶險。我和愛人帶著孩子到抗洪一線做一些如送水、搬運救災物資等力所能及的事,引導孩子做抗洪和防疫志愿者,讓孩子感受什么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什么是“大愛無疆,相互扶持”,同時也讓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心,用榜樣的力量積極踐行這種精神。
鑒于我的上述生活閱歷,在創作中,我構思的總體架構是:有敘有議,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有贊美有敬仰,能恰當使用含有“雷鋒”元素的詞語,既讓作品能夠切事切人,又使“雷鋒精神”得以拔高升華。
雷鋒在他的日記里寫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意思是個人本身是微小的,只有融入集體,團結一致,才會把事情干好,小事也會成為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所以我撰寫的上聯就以“滴水融情,小事不凡”鋪陳起筆,小事雖小,但留給他人的是心靈的慰藉,是無私的幫助,更是薪火的傳承,結句“欣留天地三春暖”是對雷鋒精神的高度贊美。
下聯也出自雷鋒日記里的一句話“我要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讓寬廣無私的愛心永不缺失,讓助人為樂的精神像一束光一樣照亮前行的路,給在困難中的人送去光明的希望,給在寒冷里的人送去溫暖的炭火。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時代的一座豐碑,令人永遠敬仰,故下聯用“高聳精神一座碑”作結,拔高立意,升華主題,深度挖掘雷鋒精神內涵。最后形成了“滴水融情,小事不凡,欣留天地三春暖;螺釘鐫夢,愛心永駐,高聳精神一座碑”這一成聯。
2023年元旦過后,聯都網站公布了大賽的結果,在“雷鋒精神”楹聯中我的作品有幸入選,心里特別激動,說明真正把握住了“雷鋒精神”的內涵,也為自己用楹聯這種藝術形式對“雷鋒精神”做了很好的詮釋而感到欣慰。
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作為一名教師,更應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有責任、有擔當、傳薪播火,像我的老師一樣,把這份珍貴的精神遺產傳承下去,在學生的心田里播下善良、感恩、無私的種子,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雷鋒精神”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不是虛幻的。雷鋒的事跡雖然很平凡,但是卻體現了什么是“為人民服務”!他的生命雖然不長,但是他用無私的奉獻、助人為樂的事跡增加了生命的寬度,給后人留下了最真實的榜樣力量!
我叫頓麗君,今年67周歲,退休前在吉林省四平市政府賓館擔任副總經理。2022年6月份,中國楹聯學會群里組織大家參加“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我積極地參與了創作。
在四十余種精神創作主題中,我選擇“雷鋒精神”進行創作,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是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成長起來的,雷鋒的精神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里,可以說雷鋒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偶像。
2023年1月7日,中國楹聯學會在群里發了入選名單的鏈接,看到我的作品入選,心情特別高興!我覺得,當今和諧社會里尤其需要雷鋒,年輕一代更需要了解雷鋒,要學習雷鋒時刻幫助他人、雪中送炭的精神!但愿我的楹聯能帶給大家一些正能量!感謝《人民周刊》雜志社、中國楹聯學會發起這項活動,讓我們有了展示作品的平臺。
“雷鋒精神”就像一把火炬,深深影響著我們家三代人。我的父親是一位參加過淮海戰役負傷的軍人。他在領導崗位時,經常和工人打成一片,得知貧困工人生病,總是親自探望,并且在家里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
父親經常教導我們要有愛心,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小時候耳濡目染了父輩的所作所為,參加工作后,我在賓館里經常幫助入住客人,最大限度滿足賓客的合理需求,多次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取得這些榮譽的背后,離不開“雷鋒精神”的影響,和父輩以身作則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我的孩子,她留學回來報效國家,創建紅色研學基地,組織學員學習“雷鋒精神”“長征精神”“工匠精神”……讓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代代傳承下去。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這是雷鋒曾在日記里寫的一句話。他短暫卻永恒的一生里,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基本都是些平凡的小事。可那些平凡的小事,卻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到的。
我叫馬小玲,今年57歲,退休前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一名醫務工作者。2022年夏天,我在寧夏的楹聯微信群里看到“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征集活動,便選擇“雷鋒精神”作為創作題目,并創作了“助人為樂,平凡崗位常出彩;吃苦在前,細小螺釘也閃光”這副楹聯。
我們那代人,從小就唱過《學習雷鋒好榜樣》,讀過《雷鋒日記》,看過雷鋒電影,一直覺得做像雷鋒那樣的人無比自豪。我認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雷鋒精神”永遠不過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p>
“雷鋒精神”是寶貴的思想財富,深刻影響著我的家庭。我的父輩從事教育、醫療事業,尤其在鄉下時,動員孩子上學,接濟貧困學生,風雨無阻進村入戶為貧困老鄉醫治頭疼腦熱,為產婦接生……這些故事早已深埋在我的心底。
我在工作期間,也常常為前來問診就醫的貧困兄弟姐妹們出資出力,子女們也耳濡目染。我的大女兒2020年春季抗疫期間,自己聯系去了一家物業公司,甘當志愿者,值班吃住在帳篷。三年疫情之初,在國際上都對新冠病毒了解甚少的情況下,當時踴躍甘當志愿者的人并不多。二女兒從中學起,也積極參與各種志愿服務。
我最近身體不好,剛出院,很少看手機。2023年2月26日,有位老師告訴我,我創作的“雷鋒精神”楹聯作品入選最終名單。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高興,這使我對今后學習楹聯創作更有信心,讓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實多彩。今后,我將繼續傳承并弘揚“雷鋒精神”,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好每件不平凡的小事。
“雷鋒精神”不是要求做驚天動地的事業,而是要求在平凡人生中做不平凡的事,要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這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任何時候都需要傳承。
我叫周道云,今年65歲,是一名楹聯愛好者。在中國楹聯學會公眾號上看見“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啟事,秉持重在參與的理念,參加了這次征聯活動。
我們這代人從小就學《雷鋒日記》,對雷鋒精神感到很親切,于是選擇了“雷鋒精神”進行創作。
我認為,作聯與作詩一樣,也要符合賦、比、興?!百x”就是文辭華麗,“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有感而發。特別是這類大題目,一不小心就會寫成像標語口號一樣的“老干體”。
為此我認為,創作前必須仔細研究,提煉出核心內容?!袄卒h精神”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愛黨愛民,做黨和人民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雷鋒在日記中提出的學習方面要發揚釘子精神,要有“擠”勁與“鉆”勁,“擠”就是擠出時間學習,“鉆”就是刻苦鉆研。這就是我理解的“雷鋒精神”的核心內容。
我在聯中打了兩個比方:一是“當螺母”,牢牢扣緊黨心和民心;二是“效鐵釘”,以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踐行初心。我就用兩個比喻表述“雷鋒精神”,創作出了這副楹聯。
2023年1月,當我在中國楹聯學會公眾號中得知作品入選的消息時,特別高興,證明我對“雷鋒精神”的理解是正確的。
傳承、弘揚“雷鋒精神”不只存在于楹聯作品創作中,更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里。
我平常帶孫子、孫女出去時,看到同乘電梯的人手中拎著東西不方便時,會主動打聽他去幾層,并幫忙按一下電鈕;在樓門邊遇到快遞員拉著車時,就幫忙把樓門把住,讓其順利通行;在街上見到有人不小心丟了包裹自己未發現,就跑去叫住他,告訴他東西丟了。
這些小事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后來孫子、孫女見到類似情況也就主動去做。我認為,這些小事就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