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的葉子黃了,裹著涼風枕在秋冬的懷里。我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輕踩滿地的金黃,聆聽窸窸窣窣的聲響,陽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金色的晚霞。
胡楊的美是獨特的,即使走過煙雨江南,漫過一剪長江,抑或奔過莽莽平沙,踱過青青草地,也難找到這樣倔強的風骨。我曾看過電影《無問西東》,影片講述了四代清華大學生在時代的變革中困惑過、矛盾過、掙扎過,最終找到了真實自我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愿你永遠堅信自己的珍貴!”這也讓我感慨不已。我們這代青年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更應抵制住外部的誘惑,堅守內心的選擇。此刻,我的腦海瞬間浮現電影中的人物王敏佳、陳鵬、張果果、沈光耀、吳嶺瀾的模樣,他們的身影漸漸與胡楊重疊,在光與影的交變中閃耀著獨樹一幟的風骨,這風骨叫青春。
站在胡楊金色的夢里,聆聽風吹過的聲音,這聲音夾著亂石穿空的澎湃,攜著恰同學少年的意氣奔放,匯聚起生命的禮贊。
胡楊的聲音是開拓進取、志存高遠的聲音。縱觀歷史長河,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從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到王進喜的創業事跡,浪花飛濺處洋溢的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進取精神。當我們開始仰望浩瀚星空,便注定了腳踏實地的光輝歷程,我們用青春的色彩點染理想的綠洲,用進取的號角開啟揚帆的遠航,我們要像先輩們一樣奮勇前行,迎風破浪,一展鯤鵬之志;我們也要像胡楊一樣扎根最貧瘠的土地,用青春奮進譜寫一曲“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昂揚贊歌。我堅信,風過胡楊必將使荒漠變成綠洲,這志向里回蕩著生命拔節的聲音。
胡楊在陽光里挺立著,我想起余秋雨對它的贊美:“胡楊樹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錚錚鐵骨千年鑄,不屈品質萬年頌。”我從生命的潮起潮落中感悟到不朽的力量。
人們喜歡稱胡楊為“沙漠英雄”,在我的認知里,胡楊一樣的英雄比比皆是,黃繼光如此,邱少云如此,那個愛笑的劉和珍君亦如此。我覺得凡是這樣一種為國家、為人民,舍身取義、敢于獻身者都是胡楊一樣的英雄。他們的傲岸挺立護佑了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他們的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梁。
立于三尺講臺,我曾給學生說過西南聯大的故事,“王國維為文化而殤”“趙忠堯的咸菜壇子”“聞一多何妨一下樓”……這些烽火狼煙里的故事,無不印刻著西南聯大師生的青蔥歲月,彰顯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時至今日,我站在西北古老的胡楊林前凝望這段教育史上被湮沒的歲月,遠去的記憶仍舊如胡楊一般厚植于民族的根脈之上。
作為一名逐夢青春、扎根邊疆的青年教師,胡楊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我要像胡楊一樣把根扎得牢實,在這片青春的沃土上放飛人生理想。我堅信,等風吹過的時候,世界會發現我的美麗!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