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大全》
作者:讀書猴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說到學習,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道出了所有妙處。學習并時常復習和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結交朋友,有一種沖破愚昧的自由感和沖破束縛的成就感,也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成為無數人的人生信條。
一直以來,學習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從我們走出校園開始,體現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主要是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尤其是當前已進入知識社會,知識更新迭代速度越來越快,各類知識體量都呈爆炸式增長態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8世紀時知識更新周期為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縮短為30年,上個世紀60~70年代為 5~10年,而進入新世紀時,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已縮短至2~3年。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權、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那么,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出現了:面對海量的知識和不斷擴大的學科門類,我們該如何自學呢?來自日本作者“讀書猴”的《自學大全》一書為我們提供了若干種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
自學最難的是堅持。人在下定決心或是決定改變自己時,很容易情緒高漲,但這種“一時興起”大多持續不了多久,所以才有“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的說法。《自學大全》給我們樹立的目標不是飛得更高,而是走得更遠。作者認為,我們要有自學的“志向”,其意義并不在于確立目標的瞬間,而在于反復將自己的行為和想法與理想聯系起來的過程,或者說,是讓志向與自己一同成長。一旦決定開始,我們就要馬不停蹄地去做,在腳踏實地的前行過程中逐漸將大目標分解成細微而具體的小目標,讓自學的實際行動更接地氣。
對于那些“重度拖延者”,書中也給出了“反向計劃法”的建議,即先為自己設定一個宏偉的目標,在目標分解過程中“故意”將小目標寫成否定形式。顯然,因為人的“逆反”心理作祟,使得這種反向目標通常無法完成,從而讓“計劃失敗”變得積極且有意義,是真正的“失敗乃成功之母”。
解決了“我要學”的問題,接下來自然就是“如何學”的問題。作者認為,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的人,幾乎都從未在學習方法上下過功夫,甚至一些人認為學習方法只有反復練習和死記硬背等少數途徑。調查表明,很多人在學習方法方面比自己想象中還要故步自封、頑固不化,他們在小時候曾通過機械記憶取得過一些成績,之后就一直沒能擺脫這種學習模式,遲遲無法從機械學習轉換為有意義學習。對此作者提供了一整套有關閱讀、記憶和理解的學習方法,其中不乏讓人耳目一新的論述。
比如,關于閱讀方法就提出了轉讀、跳讀、問讀、限時閱讀、刻讀、抄寫、注釋等形式。其中對于“問讀法”傾注了較多筆墨。簡單來說,就是將文獻(書或者論文)中的章節標題轉換為問題形式,并從對應的章節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制作成“摘要”,完成從閱讀到理解的全過程。作者提到,在伊斯蘭世界中,有一位名叫伊本·西拿的學者被人們稱為“神存在的證據”。他18歲就讀完了薩曼王朝王宮圖書館的所有書籍,他的一名弟子在關于他的傳記中寫道:“我從未見他將一本新書從頭到尾認真地閱讀過一遍。老師會直接翻開比較難懂的章節或是錯綜復雜的部分,看作者都有哪些見解……”這既是對“問讀法”效果的最好詮釋,同時也啟示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博覽群書、博聞強記離普通人并不遙遠。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