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1986年10月出生,江蘇連云港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系本科畢業, 200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派出所民警、副所長、教導員、所長,現任連云港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黨委委員、郁洲派出所所長。他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4次,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江蘇最美警察”“江蘇省先進工作者”“江蘇最美法治人物”“全省優秀共產黨員”“111工程社區民警標兵”“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稱號。
甘做百姓家的“防盜門”
2009年8月18日,大學畢業的李浩被分配到連云港市海州公安分局新海派出所工作,擔任西苑社區民警。
李浩在大學讀的是公安管理學專業,對于社區民警這一塊的工作內容了解并不多,但他仍然懷著滿腔的熱情坐進了警務室。
西苑社區是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開放式小區,轄區內的老房子大多成了出租房,租客多是做小生意的。只有4萬平方米面積的小區,卻有141棟樓,住著1萬多人,里面還有一個露天菜市場,路邊小攤小鋪400多家,大小街巷十幾條,早中晚都有人來賣菜、買菜。每天一到下午4點,整條街都香氣四溢,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熱鬧的背后,是復雜的治安情況,轄區內丟車案件頻發。李浩到崗不到三個月,社區里便發生了一起炸了鍋的案件:2009年11月,一個秋風瑟瑟的夜晚,小區內31家住戶的車庫被撬盜!
居民損失慘重、怨聲載道。李浩也覺得委屈,剛工作就挨了群眾的不少埋怨。李浩走出警務室,開始為案件的偵破奔走、調查,但居民抵觸情緒很大,難以信任他一個20歲出頭剛工作的瘦弱小伙兒。
“既然來到社區,當了社區民警,就是老百姓家的‘防盜門’和‘遮雨傘’!老百姓沒有安全感,這個工作我必須做,責任我必須自己扛?!崩詈茩M下一條心,“堅持就是勝利!要干就要干好!”
在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治安案件的處理總結中,李浩深刻意識到,社區警務工作靠社區民警“單打獨斗”顯然不行,必須真正融入社區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社區治理。
他計劃的第一步是和大伙做鄰居。為了讓居民熟識自己,他協調轄區的一所小學,將警務室從社區居委會的二樓搬進了學校的保安室。與此同時,他在社區醒目處張貼了大量印有自己照片、手機號碼、電子郵箱、QQ號的宣傳海報,向大伙介紹自己,縮短自己和居民的距離,擴大社區警務的影響力。
在小學保安室辦公,在上下學高峰時段,李浩便和學校的保安一起為孩子們站護學崗。一個年輕的帥氣警察為孩子們護學,家長們很高興,也都記得了他。漸漸地,來找李浩辦事的居民就多了起來。碰上難辦的事,李浩不讓居民跑,而是自己去跑,很多以前難辦的事都在他這里辦成了。有居民提著水果來謝他,李浩拒收了,只留下一句話:“將來社區里有了什么事情,我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肯伸把手就行?!本用衽闹馗硎緵]問題,社區的事不都是他們自己的事嘛。
這就是李浩要采取的第二步計劃了:成立治安巡邏隊。社區偷盜案件頻發,光靠社區民警的一雙眼睛是盯不過來的,但是發動群眾千百雙眼睛一起來盯防,效果就不一樣了。
原先找李浩辦過事的居民聽聞了李浩的想法,都很贊同。這樣,他們就成了“正義聯盟”的第一批志愿巡邏隊員。
隨著全新的巡防模式的實施,社區的治安形勢逐漸好轉。西苑社區從以前小偷經常光顧的鬧心小區,變成了“小偷不敢來、來了偷不到、偷到跑不掉”的安全堡壘。
李浩和“正義聯盟”的故事也不脛而走,先后被《人民日報》《人民公安報》等媒體報道,“正義聯盟”還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者項目”“全市十大法治事件”“全市十佳優秀志愿者項目”。
群眾的貼心“小李”
李浩漸漸成了群眾心中的可靠“小李”,有啥事兒第一時間想到的人。
李浩接到一個投訴,小區內有人收養了20多條流浪狗,都沒有拴繩,路過的老人和小孩都躲著走,非常不安全。大伙更頭疼的是,養狗的人平常就比較“難纏”。
李浩去找那人談了幾次,對方振振有辭,他就是同情那些流浪狗,養狗是他的自由。經過艱難的溝通,對方同意把狗拴起來,但卻拴在小區的小公園里。因為狗多,他都是從飯店拿泔水來喂養。盛夏季節,盛著泔水的塑料袋掛在樹枝上,發出陣陣惡臭,招來很多蒼蠅。小公園都沒法待人了。
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糟糕了,居民們甚至商量著要去市政府上訪了。李浩攔下了他們,表示一定會想辦法。
李浩數次去社區走訪、了解當事人的情況,又去居民中打聽他的生活狀態,最后得知,這名當事人條件并不好,拿著低保。他現實的狀態是:生活需要資助,養狗的情感也需要理解。
經過數次交流、溝通,終于有一天,李浩提出的解決方案打動了當事人:除了將一條他養的時間最長、感情最深的大狗留下,其余的小狗都由社區出錢買走,送到專業的流浪狗收養機構。而這筆買狗的費用已經超出了當時社區輔警一個月的工資。
為了將問題解決徹底,李浩甚至帶著收廢品的人上門,狗狗被送走后,遺留下的垃圾有可以賣錢的都算上錢。
事情了結后,那人拿著錢高興地對李浩說:“我有錢了,請你吃飯?!崩詈谱匀徊粫运娘?,但從對方態度上可以看出,當事人對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比較滿意。居民們給李浩的反饋也很好,小區里又安寧了。
每天一到班,李浩就要處理無數瑣碎、繁雜的日常小事,但在他的心中,社區工作無小事,為民服務意義大。只要從人出發、以人為本,沒有明文可依的事情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居民對小李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樓下店鋪噪音擾民,找小李;雨天下水道堵塞了,找小李;張奶奶家兩個兒子不給贍養費,找小李;80歲的李大爺洗澡不便,找小李……
社區民警作為公安機關管理服務的“神經末梢”,李浩用雙腳丈量每一條街巷,用溫暖化解每一起糾紛,認真面對平凡而又實際的每一件小事,用自己的“一顆熱心”換來轄區群眾的“一片安心”。哪怕后來李浩當了新海派出所教導員,兼任西苑社區民警,他仍然是群眾心中永遠的貼心“小李”。
不斷創新、升級服務的“技術達人”
社區警務工作千頭萬緒,李浩一直動腦筋想讓它變得有章可循,優化工作效率。
剛到西苑社區時,為了摸清社區的治安底數和百姓訴求,他建立了“西苑警民QQ群”,實現了警民互動,織就了一張結實的基礎工作網。
一年后,李浩根據掌握的情況,自主研發了“西苑網上警務超市”,設置了網上警情播報、法律咨詢、證件申辦、車輛上牌等警務服務,還實現了求職招聘、快遞寄送和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務的查詢辦理。
警務服務的提檔升級,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受到了居民的稱贊?!熬瘎粘小钡某晒ψ尷詈茋L到了科技的甜頭,也讓他有了更多技術創新、升級服務的動力。
隨著加入“正義聯盟”的志愿者越來越多,李浩將每個人的情況、聯絡方式、巡防日志等做成了PPT。在這個過程中,李浩想到,如果建立一個網站,將小區每戶人家的情況、所在位置、社區探頭、一些案件重點場所以及志愿者巡防位置等信息整合后生成為三維電子地圖,實現信息一體采集、數據一體傳輸、情況一體呈現,起到報警一鍵直連、處置一鍵聯動的作用,打造一個社區“N+”綜合防控指揮服務系統,那該有多好。
雖然在大學時是“計算機達人”,之前也有相關的成功經驗,但畢竟做一個網站,涉及的內容更加專業。李浩先找到一家軟件公司,一番咨詢,要花費十幾萬元才能做下來,李浩再度橫下心:“我自己來干!”
建設網站,需要架設小型服務器,需要編寫數據結構、數據庫等,都是非常專業的技能。李浩毫無畏怯之心,工作之余開始學習編程。下班到家,他一吃過飯就坐到電腦前,照著教材一邊學一邊實踐。有些技術難關,書上沒有查到,他就去網上找。
那段時間,李浩每天都要做到凌晨一點到兩三點,白天照常上班。有一個技術難點,整整卡了李浩半年。日思夜想,睡覺時都在頭腦中演練如何突破這個技術難關。
自編代碼6.7萬行后,李浩的“N+”綜合防控指揮服務系統建成上線,形成了覆蓋全社區、全天候運作的轄區“電子圍欄”。在這個系統里,連接了700多個監控探頭和技防產品,社區全部住戶情況、所有房屋結構等信息,都被設置成了三維電子地圖。犯罪分子只要走入西苑社區,基本無路可逃。借助這個系統,電瓶車大盜、毒販等犯罪分子都被緝拿歸案,社區發案從“三位數”下降到了“個位數”,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指數都大大得到了提升。
李浩在工作中總琢磨著創新,他認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他把社區的老干部、文娛愛好者、治安巡防志愿者組織起來,組建了社區警務藝術團,大家自編自導自演,在社區巡回宣傳治安防范常識。他參演的《社區民警小李的一天》,講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所創立的“工兵排雷巡防法”“矛盾糾紛化解五段工作法”“民警社區走訪工作法”“N+社區工作法”在全省系統推廣,被“全省社區民警優秀工作法”叢書收錄,成為基層社區綜合治理的寶貴經驗。
新目標是帶出一批優秀所長
2020年7月,李浩擔任寧海派出所所長。寧海轄區地處連云港海州區主城區南大門,轄區貫穿寧連、連霍兩條高速公路,是蘇北最大的寄遞物流集散地。轄區企業多,各類安全隱患和社會矛盾紛繁復雜,公安工作壓力大、責任重。
面對轄區復雜的治安形勢,李浩及時調整工作部署,重新規劃網格責任區,配齊配全社區輔警,組建了一支專職巡防隊伍,24小時全天候進行巡邏、防范、宣傳。
緊接著,他又在全所實施全員大練兵計劃,對全所民警、輔警開展警務實戰技能培訓。為了多破案,他既當處警民警、研判專家,又當案查民警、抓捕隊員,走訪調研、解決糾紛、隱患排查,無所不能。
短短數月時間,寧海派出所先后化解群體性疑難糾紛7件,打掉隱藏“移動炸彈”非法加油站點5個,破獲各類案件7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2名,轄區發案大幅下降,工作績效從先前分局排名靠后到之后的名列前茅。李浩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變形金剛”,轄區群眾紛紛送來錦旗,稱他為轄區百姓的貼心人、守護神。
如今,作為郁洲派出所所長,李浩工作事多責重。在2022年五四青年節優秀青年民警代表座談會上,市局領導給李浩提出了一個要求:不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要能夠帶出一批優秀的所長來。
李浩將這個目標列為工作計劃,再次“變形”,化身為培訓講師,為單位的年輕人推出“4+2+X”培訓計劃。因為派出所白天工作繁忙,他利用周一到周四下班后加班的兩小時,為同事們講課。后面的“X”,就是不確定時間,有時候可能會超出兩小時。李浩不講枯燥的理論,他將青年民警們前一天所做的工作復盤一遍,分析其當時是怎么調解糾紛的,哪些部分還可以提高。
年輕同事很重視李浩的培訓,不斷提出問題,希望得到更多指導。李浩常對他們說:“未來是你們的!黨的二十大給年輕人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我們要緊跟時代腳步,不辱使命,勇于擔當!”
對話
《風流一代》:你如何看待社區民警工作?
李浩:社區民警是公安派出所從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眾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承擔六大職能,即開展群眾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范、維護治安秩序、應急救助服務。在六大職能之外,又衍生出各種社會服務職能,這與時代發展、與社會需要密切相關。其實,不僅是社區民警要為社會服務,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也是到了為時代擔當的時候,應該勇于出來為社會多做事。
《風流一代》:你不是學技術專業的,卻學編程、建網站,完全不需要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堅持呢?
李浩:我喜歡研究未知領域,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我不去想專業區分,你看古人干工作也不區分什么專業,只要有需要,都去做。重要的是你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風流一代》:你對未來有什么展望?
李浩:能夠將青春奉獻給公安事業,我感到很榮幸。我當前的工作重點和未來目標是建設好片區的“警網融合”綜合指揮室、民警創意工作室,創建派出所工作研究室,探索全民網格動員體系,以創新推動警務工作發展,展現一名新時代青年民警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