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
(公司職員)
媽媽特別喜歡給我打電話,但無論談到什么事,她的聲音總是充滿憤怒、悲傷和無可奈何。我多次嘗試轉移話題,根本沒有用。我想逃避,換來的卻是她更多的負面情緒以及對我的“控訴”。我就像她的情緒“垃圾桶”,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
張毅
(心理咨詢師)
大多數人面對負面情緒都會感到不舒服,無論是來自親人、朋友的述說,還是電影、戲劇的呈現。負面情緒會勾起我們內心的不安,這些不安可能源于過去的生活經驗——某些被忽視、被拒絕、被指責、被傷害的事件。所以當我們感受到負面情緒時,身體就會釋放出危險信號:“糟了,這個感覺來了!”然后不自覺地害怕、逃避。
你在接收到媽媽傳遞的負面情緒時,是怎樣的感受呢?這種感受在過去的某一刻出現過嗎?如果有,一定要正視這種感受,并設定好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情緒界限,特別是她有很多負面情緒無法消解時。因為哪怕是親人或者朋友,也沒有辦法每一次都能完美地滿足對方的需求。
為什么你的逃避總是換來母親的“控訴”?一方面是媽媽傾訴的欲望強烈,另一方面是她過多使用了作為“媽媽”的權力。隨著一個人的成長,媽媽和孩子的關系會不斷變化,這種關系不一定會完全平等,但失衡會給關系的一方造成很大壓力。“做一個59分或者60分的媽媽就可以了”是對“媽媽”角色減壓的一種方法,對子女同樣適用。
除此之外,建議你與媽媽換種溝通方式。既然你的不安都來自語言的殺傷力,不妨可以試著讓媽媽用文字給你留言,這種方式也能給她一個梳理情緒的時間。或者,預約咨詢師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