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小米專欄
莫小米,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到《杭州日報》工作至今。在國內報刊上發表散文、隨筆、小小說2000余篇,160余萬字。
還記得UP主“卡夫卡松餅君”嗎?
2020年年初,一位抗癌UP主“卡夫卡松餅君”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小視頻。這位25歲就被查出患肺癌晚期的女生,以積極的生活姿態、與疾病抗爭的勇氣,贏得了眾多網友的敬意和同情。
有一次她曬了一張健身照,有評論說:“松餅君好像有小肚腩哦。”本來只是一句調侃,“松餅君”卻承受不了,發布一條視頻稱評論者是“最討厭的一種男生”,大批粉絲因此圍攻該男生。
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松餅君”的形象開始滑坡,她也成了網絡暴力的圍攻對象,有人質疑她的病情,有人散布她的遺照。
短短一年,就如四季變換一樣,先是如沐春風,很快就轉為刺骨的冰冷。
她終究沒迎來下一個春天,北風呼嘯的時節來臨,25歲的“松餅君”離開人世。
兩年后,有人想對“網暴”現象進行探究,向數十名當時參與網暴“松餅君”的網友發出私信,回應的人很少。他們中的一些人,當時還是高中生。
不出所料,他們早已忘了自己寫過什么留言。在回應的人中,有一名當時只有15歲,熱衷于在網上與人對罵,曾在“松餅君”的視頻下留下幾十條留言。“松餅君”去世后,他承認,“松餅君”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他不無內疚地說:“沒想到我會是參與‘網暴’的一員。”
那些躲在各種網名之后的“網暴”者們,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是年輕人,不少人是資深網民;情緒容易受群體感染,無論善意或惡意;目的各異,有人想通過互聯網“主持公義”,有人只是發泄、無聊或焦慮。
其中一名,工作不錯,結婚有子,節假日會開車帶家人郊游,有時下廚做飯,是現實生活里妥妥的好男人。然而他每天臨睡前要做一件事:打開平板電腦,逛論壇看新聞,然后在熱門網站首頁推送的女生照片下依次留言:“蕩婦” “殺豬盤”……然后滿意地關機、睡覺。
有人承認自己有“黑暗人格”,無聊時沖進直播間,發一句不堪入目的話,馬上退出,每天只花幾分鐘,心情就稍微好一些。
這些“網暴”者,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和顏悅色、彬彬有禮,但在網上他們可以粗暴地破壞和踐踏一切。
人人都有潛伏于心底的魔鬼,有的人能以最大限度保持克制,有的人卻隨心所欲,釋放出心里無法無天的“惡魔”。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Mi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