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企業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但壓力越大,反彈的動力也會越大。2023年是疫情后關鍵的一年,企業比的不是穩定的能力,也不是觀望的能力,而是能否快速借力反彈的能力,在這過程中創新非常重要。
創新在商業世界中是兩個詞:第一,要有好的創意;第二,成功的執行。商業要求有結果以及更好的結果,不能做了創新的動作,而業績卻毫無增長,所以創新在企業中必定有執行力。從這一點來看,創新與發明的定義也不一樣。發明更強調創意,而不是強調執行。
什么是好的創新?好的創新用更舒適的方式、更便宜的價格把組織的產品推向市場,讓系統、流程更容易為內部員工和外部用戶所使用。更舒適強調的是用戶感受,更便宜的價格強調的是成本和流程的高效運轉。愛迪生是偉大的發明家,更是偉大的創新者。雖然燈泡不是愛迪生發明的,但愛迪生把電變得更便宜了,因為以往只有有錢人才能在夜晚享受這種光亮的環境。愛迪生讓普通人用更低的價格享有了這種更好的生活方式,這就是創新在組織中的價值。
創新在組織中為什么難?因為模仿的思維已經變成了大家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基因的記憶模式。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模仿方式,用一套新的工作流程推動所有員工的改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創新就是一套流程,而這套流程是需要員工刻意練習的。華為在引進IBM的咨詢時,也提出了先僵化、再固化、后優化的工作思路和流程。
創新絕對不是坐著想出來的,而是在干事的過程中激發大腦,改變原來的方式,產生新的視角,找到新機會,產生新的創意和想法。創新是刻意練習的過程,而這種練習需要消耗大腦,這是一種思維上的苦。當然,練習的頻率越高,受的苦也就越多。但是,將來企業的創新能力、商業結果的呈現,包括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會有非常大的飛躍。
2023年,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創新。如何在關鍵時刻找到領先一步的東西呢?這需要組織中的每個人特別是承擔創新工作的人掌握這些技能,需要組織內部利用創新方法高效地工作,源源不斷地出現好想法,并在市場中去實踐、驗證。
模仿思維是在強任務導向的巨大壓力下,渴望借鑒成熟經驗帶來的行為習慣。那創新思維回路是什么樣的呢?
第一步,找到個人內在的驅動力和使命,有了使命就會產生熱情。第二步,保持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不會先否定,就會開始研究周邊的東西,研究其背后存在的價值。第三步,容忍失敗,成本可控。很多企業都卡在這一步。員工一旦開始把想法落到實地的時候,就會發現時間、資源都沒有,需要很多部門的協作和配合,當這些成本非常高時,員工只能放棄。所以,最好的創新一定是成本在可控范圍之內,員工做錯了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第四步,巔峰體驗。在創新過程中,需要經常處于心流狀態,有一種興奮的、舍我其誰的、越干越著迷的狀態,這就是巔峰狀態。有了過程中的巔峰體驗,才會喚醒潛在的能力,員工參與到工作中的創新、最后獲得成就與獎勵、外部的激勵認可也會讓員工在這個閉環上走得更順暢。
當一個員工從模仿回路進入創新回路的時候,組織就開始有真正的創新力了。創新思維回路的人越多,組織的創新力越強。在 2023年,每個企業都要加快這個進程。真正的創新,是一個孵化陪跑的過程,是一個中長周期的項目。在這個項目中,組織內部的創新團隊用新的方法訓練自己的思維,慢慢養成慣性。最后,教練退場,團隊用新的模式開展工作。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