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恢復發展,就業穩步增加。穿越風雨見彩虹,面向未來,中國經濟一定能在應對挑戰中繼續茁壯成長。
商廈店鋪人頭攢動,工廠車間熱火朝天,重點工程提速沖刺,這是當下全力“拼經濟”的見證。剛剛公布的1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物價、金融等多個先行性指標“飄紅”,是中國經濟呈現明顯恢復勢頭的直觀體現。
今年1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創18個月以來新高;春節假期餐飲、旅游、電影等線下消費超預期復蘇;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在一籃子貨幣中走勢領先……
訂單忙起來,消費旺起來,信心強起來。無論是生產和需求端的明顯回暖,還是市場主體及國內外機構的預期增強,都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陣陣“暖意”。
“開門紅”下的暖意
開年數據至關重要,對社會預期、市場信心影響深遠。新年伊始,我國經濟呈現出明顯恢復勢頭。
通行暢、消費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約2.26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71.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電影票房67.58億元,位居我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
“春節消費的走熱,為全年發展開了好頭、起了好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認為,這為全年的消費提振起到了重要的“信心催化劑”作用。
訂單忙、預期強。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1%,連續3個月收縮后重返擴張區間。其中,新訂單指數較前值大幅回升7個百分點至50.9%,為2021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行業景氣度改善;生產經營預期、采購量指數分別較前值上升3.7個和5.5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重點行業PMI不同程度上升,景氣水平均有所改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重返擴張區間。
盡管許多高頻指標尚未回復至疫前水平,但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國內經濟霾開霧散、冬盡春來。
勞動力市場“用工旺”
一邊是企業加速復工滿產、用工需求漲,一邊是勞動者外出返崗早、求職應聘忙——兔年春節剛過,勞動力市場就呈現加速回暖“兩頭旺”。
1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分別比上月提高2.9個和3.8個百分點,表明各類企業用工景氣度均有所上升。特別是隨著新一批重大項目開工落地,用工需求還將繼續拉升。
今年以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線下消費加快恢復,帶動了勞動者的求職熱情,務工人員普遍希望早就業、早增收。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1月,大、中、小型企業中反映勞動力供應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較上月明顯下降,員工短缺制約生產的情況有所緩解。人社部數據顯示,各類招聘服務已全面發力。截至1月31日,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約16000場,發布崗位近1000萬個。多地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均表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元宵節后將迎來高潮。
在江蘇,為有效應對春節前農民工返鄉時間提前、返鄉人數驟增帶來的壓力,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人社部門提前行動,協同作戰,春節前走訪重點企業7059戶,拓崗籌崗40.5萬個;春節期間支持穩崗留工,向5.2萬戶企業發放留工補貼和招工補助3.13億元;春節后各地同步開展“春風行動”助力返崗復工,先后通過5架專機、20趟專列、1213輛專車為重點企業直達送工5.51萬人。按照“市場隨著人流建,崗位跟著需求走”的原則,江蘇還全面開放各級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市場,把現場招聘會辦到公園、商超、集市、車站;全天候開展線上線下招聘,幫助勞動者登記求職。
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在蘇就業的2423萬農民工中,春節前返鄉1135萬人,同比增加235萬人。截至2月15日,農民工已返崗就業2203萬人,返崗率達90.9%,同比提高7.7個百分點。全省農民工就業總量達2388萬人,已恢復至常態化水平。
2月,江蘇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招聘崗位同比增長13.3%。截至2月15日,全省企業用工總量達2052萬人,同比增加12萬人;正月十五以來全省連續10天累計凈增用工5萬人。被譽為吸納就業“蓄水池”和“穩定器”的民營企業貢獻頗大。數據顯示,江蘇節后首月的新增就業中,民營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86.4%。
未來可期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5億人、2.4億人、2.9億人——今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2022年就業局勢保持平穩、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汽車生產線操作工、快遞員、家政服務員、車工……這些職業最缺工。人社部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與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汽車行業相關崗位缺工較為突出,快遞物流行業用人需求明顯增加。
穩定的預期是市場經濟的“硬通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嚴峻,世界對中國經濟卻充滿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30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出去年10月預測值0.8個百分點。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匯豐、摩根大通等多家國際投資機構也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在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如是說。
“下一階段保持就業總體穩定仍具有較多的有利條件。”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說。具體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穩經濟各項舉措進一步落地顯效,經濟持續恢復,將帶動就業需求擴大。疫情防控優化調整,住宿餐飲、旅游等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恢復改善,有利于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體量大的優勢。此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都為就業穩定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