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整的柏油路上,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清澈見底的池塘里,一群群野鴨歡快地嬉戲;落葉繽紛的小島中,一座四角涼亭聳立著,一條蜿蜒棧道由河岸通向小島,岸邊有繪制著生態宜居彩畫的農房……好一幅如詩如畫的“魚米之鄉”圖景。
這樣的圖景不在江南,而在蘇北宿遷泗洪。誰能想到,蘇北一個普通的縣城,經過當地政府與百姓的悉心耕耘,煥發出如此強勁的動能。過去的2022年,泗洪縣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1.81億元,同比增長了3.8%。2023年第一季度GDP增長5.4%,呈現企穩回升的向好態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7.96億元,同比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展現出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這幾年的經濟發展讓泗洪縣快速崛起,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實際已經超過了全國多數縣級城市。
這座城市的農林牧漁業相當發達,擁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就有5個,農產品已經成為泗洪縣經濟發展的一張金名片。這幾年工業產業的集聚,也讓泗洪縣成為一座工業強縣。現在的泗洪縣已經形成了六大核心主導產業,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家具、高端紡織、綠色食品、機電裝備逐漸成為泗洪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泗洪的發展一是抓住“南北共建”的時代機遇,聚焦城市功能提升,將經濟發展融入城市整體發展格局中系統謀劃,注重要素集聚和協同支撐;二是堅持產業鏈思維,泗洪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依靠大項目牽引,加快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三是突出創新驅動,如鼓勵利用數字技術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花大氣力引培高新技術企業。
在服務產業招商方面,泗洪全員參與、竭盡所能。領導班子成員作為“領頭羊”,負責拜訪跟進客商、專業談判等工作。像泗洪經濟開發區還成立駐點招商局,圍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產業轉移重點區域,每個專業招商局選擇1個重點城市扎根駐點,并輻射周邊區域。開發區聚焦蘇南、上海、溫州、深圳等機電裝備和新材料產業轉移重點區域,密集開展多種類型招商推介活動;深入研究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環節和高端環節及產業發展、轉移趨勢,發掘產業轉移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
泗洪經濟的發展也讓當地百姓獲得感滿滿。“每個月到手6000多元,周末還可以帶著孩子回老家,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這是泗洪縣青陽街道居民張貴萬的感受。“每月基本工資加上車間的利潤分紅,咱也是月入過萬元的人了。”在常熟泗洪工業園區的江蘇鹽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前年從蘇南返鄉就業的劉露也很欣喜。鹽鐵食品有限公司由常熟客商投資創辦,為泗洪當地600多名工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像泗洪縣一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縣城在蘇北遍地開花。隨著2023年百強縣的公布,蘇北四個縣(市)的表現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最近出現了一種新提法,即對應蘇南“四小龍”(昆山、張家港、江陰、常熟),蘇北也有“四小虎”(沭陽、邳州、東臺、沛縣)。2022年,江蘇新增東臺、沛縣、高郵和儀征四個縣(市)破千億元大關,成功邁入“千億俱樂部”的門檻。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劉余點評:“總體來看,蘇北區域經濟增長對江蘇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表現出‘起步不足、增長快速’的趨勢。”盡管與蘇南地區經濟存在差距,但是無懼后發的蘇北縣域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