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轉變自己對工作的認識,賦予職業新的意義,或許可以幫助你擺脫工作倦怠的困擾,重拾工作激情。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還未到周一,只是周日下午就開始焦慮;明明每天都坐在辦公室里,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每天下班時,總覺得靈魂已經不屬于自己,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做個“沙發土豆”躺著不動,休息著也還是覺得很累……
當你有了上述問題時,或許你正在經歷工作倦怠。
2019年5月28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將“工作倦怠”作為一種職業現象列入,但未將其列為一種醫學病癥。世界衛生組織對工作倦怠的標準定義是:“由未能妥善控制的長期工作壓力造成的一種綜合征。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感覺精力耗竭或耗盡;心理上與工作的距離感加深,或對工作感到消極或厭倦;工作效率下降。”
簡單來說,工作倦怠就是:你有能力工作,卻失去了動力。它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熱情減退,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產生種種負面情緒和諸如失眠、頭疼、食欲不振、肌肉疼痛等生理反應,慢慢吞噬我們曾經擁有的幸福感。
德勤在2015年針對全球十多個國家的調研發現,84%的“千禧一代”(出生于20世紀跨入21世紀以后成年的一代人)表示他們在目前的工作中經歷了工作倦怠,而這一比例占所有受訪者中的77%。近一半的“千禧一代”表示,他們辭職是因為感到筋疲力盡。去年,前程無憂網發布的《2022工作倦怠狀況調查》顯示,近九成的受訪者正在經歷與工作場所、工作體驗和個人生活相關的壓力所帶來的工作倦怠。
從這些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工作倦怠已經不再是職場個別現象,它有一定的普遍性。當我們陷入工作倦怠時,要如何克服,繼而重拾工作激情呢?
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壓力
工作倦怠往往源于人們對工作的壓力感到無法承受。這時,我們需要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壓力。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工作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其次,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任務,避免過度勞累;最后,多給自己一些關愛,發現負面情緒后,通過找人談心、心理咨詢等方式及時排解。
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和目標
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和目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控工作進度,減少因任務繁重而產生的壓力。同時,通過制定目標,我們可以明確工作的方向和重點,提高工作效率。
尋找工作的樂趣和意義
產生工作倦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于我們而言,工作失去了樂趣和意義。這時,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尋找樂趣和意義。例如,與同事交流、學習新技能、參與新項目等。另外,積極與領導或上級溝通,了解他們對你的期望和看法,也有助于我們找回工作的樂趣和意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克服工作倦怠的一個好方法。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飲食等都有助于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瑜伽、打球、旅游等,也能幫助我們保持身心健康。
尋找支持與幫助
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交流,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是克服工作倦怠的有效途徑。他們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和建議,幫助你擺脫困境。同時,氣氛融洽的交流還可以幫助我們及時排解負面情緒,增強戰勝工作倦怠的信心和勇氣。
事不凝滯,理貴變通。如果你出現了工作倦怠的情況,不要害怕,也不要消極應對,適當轉變自己對工作的認識,賦予職業新的意義,可以幫助你擺脫工作倦怠的困擾,重拾工作激情。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