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擔心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了?!痹谛聹蠘蚪值朗Y家墩社區,642戶居民屋面漏水頑疾終于得到根治。工程實施中,一支由高級審計師、高級工程造價師、專業律師等“高專”居民組成的監督小組全程定向把關,居民自發組建漏水修繕工作小組,一戶一檔建立漏水檔案,核實點位、跟蹤過程、監督工藝。
眾力并則萬鈞舉。近年來,青山區聚焦居民急難愁盼,找準“最大公約數”,發動群眾共商美好生活藍圖、共建和諧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真正變“旁觀的你”為“行動的我”。
群策共謀,錨定“最大公約數”
“筆墨寫春秋,行云頌鄰里”,走進蔣家墩社區聯泰香域水岸小區1棟架空層,一幅充滿書香韻味的畫面鋪陳眼前。墻壁四周懸掛著裝飾書畫,居民們伴著“墨香”歸家,一天的壓力瞬間得到釋放。
書香四溢的“共享客廳”成了1棟業主納涼、休閑好去處,這是匯聚居民智慧的成果。蔣家墩社區通過日常交流、入戶走訪和調查問卷,全面摸底居民訴求和建議,了解到居民們普遍反映集中活動的場地不足。
“我們將‘增設公共活動空間’列為年度項目清單之一?!笔Y家墩社區黨委書記肖娜介紹,聯泰香域水岸是新建高層住宅小區,人口密度大,小區樓棟架空層閑置,可改造后供居民開展會議、團建及文體活動。
社區搭臺,居民唱戲。打造開始前,社區組織居民以樓棟為單位成立“燈塔小組”,吸納本樓棟黨員干部、能工巧匠和熱心群眾,形成打造合力。改哪里?怎么改?居民自己說了算。
“咱們樓棟有不少書畫愛好者,打造一個書畫主題‘共享客廳’,怎么樣?”“同意!我家里還有不少畫紙,可以捐出來?!?棟居民你一言我一語,為改造活動空間出謀劃策。
2022年12月,1棟的“共享客廳”落地,居民們自發添置了書桌、書架、長凳等物品,讓樓道有了書香味,也增添了家的味道。每逢節假日,志愿者老師在這里開展免費書法、國畫培訓班,優秀的學員作品上墻展示。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為廣集民意、匯聚民智,青山區各基層黨組織積極搭建“鄰里議事會”“鄰里夜話”等協商議事平臺,多方了解居民訴求和意見,凝聚群眾智慧和力量,找準“最大公約數”。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現在小區事事有人管、家家共參與,住得既安心又舒心!”說起小區的變化,家住八大家花園社區和平黨校宿舍的居民段愛萍感慨萬分。
和平黨校宿舍建于2000年,一幢三棟,帶有獨立院落,現有住戶29戶。因體量太小,該小區長期無物業管理,綠化帶雜草叢生、車輛隨意停放、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日益凸顯。
2017年,青山區全面推進實施“紅色物業”,八大家花園社區通過座談會、入戶調研等形式,了解居民參與自治的意愿,挖掘小區能人,指導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
“小區人不多,街坊鄰里都是熟人,有啥事大家都商量著來?!痹诘谝蝗螛I委會主任、有著45年黨齡的陳燕斌看來,業委會建起來了,7名委員職責明確,一戶包4戶就能實現全覆蓋,“工作好做”。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運行幾年來,和平黨校宿舍小區逐漸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鄰里互幫互助的治理新模式。業委會定期召開業主大會共商共量,組織開展綠化帶雜草清理、下水管道疏通等活動,居民自發建立共同參與、輪流清掃的保潔機制,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家家參與、人人維護,‘局外人’變身‘當家人’?!爆F任和平黨校宿舍小區業委會主任熊貴林表示,大家切身參與、切實感受到了生活環境的改善,作為“主人翁”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意識被喚醒,充分釋放共建共管新活力。
“各位居民朋友,歡迎收聽本周的‘空中百靈’欄目……”每周五下午5點,冶金街道碧苑花園社區的大喇叭都準時響起,這也已成為該社區許多老年居民心心念念的“約定”。
作為老舊開放分散型小區,碧苑花園社區高齡老人居多,大多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為準確、及時傳遞信息,社區建立“碧苑之聲”廣播站,播報政策法規、黨史故事、鄰里佳話、生活妙招等內容。
“小小的廣播不僅傳遞信息,也把居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北淘坊▓@社區黨委書記周琳介紹,如今的“碧苑之聲”既是基層宣傳的有聲陣地,也成為聚力志愿服務的平臺。
依托“碧苑之聲”廣播站,黨員和熱心居民緊緊團結在社區黨組織的周圍,“平安之聲”“溫情之聲”“榜樣之聲”“鑄魂之聲”4支社區志愿服務隊用行動傳聲。經過兩年多的運作,社區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注冊人數達1000余人。
空中的廣播之聲、線上的視頻之聲、線下的服務之聲,匯聚成“碧苑之聲”傳遞到千家萬戶,奏響“聲聲”不息的幸福社區新樂章。
暖心“集”結,“焙”享幸福
“真沒想到自己能做出這么美味的蛋糕,我得帶回去給老父親嘗嘗鮮!”8月11日,青山鎮街道船廠社區“我們的面包”烘焙室內香飄四溢,烘焙志愿者王德磊指導社區居民自己動手制作小蛋糕。
船廠社區地處偏遠,周邊沒有面包店,2022年夏天,居民王德磊向社區提議,把自家烤箱搬到黨群中心,帶著轄區殘疾朋友一起制作面包,送給困難家庭。
這個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支持,社區提供場地、水電,街坊鄰里捐資捐物,大到烤箱、破壁機,小到面粉、打蛋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社區共享烘焙室正式投入使用。
食材自籌自帶,面包共同分享。46棟的徐爹爹吃到烘焙室制作的生日蛋糕時激動地說:“終于過了個有蛋糕的生日!”
“‘粉絲’越來越多,烘焙室從‘每月一品’到‘每日一約’常態化開放,烘焙達人們各顯身手,服務轄區居民600余人次,這里成為群眾共享甜蜜的幸??臻g?!鄙鐓^黨委書記卿暢說。
在鋼都花園街道綠景苑社區,“周三有約”便民服務集市也人氣火爆,義剪、義修、義診、義詢……每個攤位前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兩年前,在居民區流動理發的張師傅找到社區:“書記,我平時倒班,周三有空,想在社區集中為鄰居們義務理發,你看行不?”
張師傅的一片熱心點燃了居民參與熱情,紛紛各展其長,服務隊伍逐步壯大到37人,便民項目拓展到12個,“周三有約”便民服務集市應運而生,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每周三上午熱鬧開市。
幸?!靶〖小?,匯聚便民“大能量”。綠景苑社區多渠道收集群眾需求,聚焦群眾關心關切、聚力共建共享,打造鄰里和諧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