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怎么整治,屋場會上大家商議;公共問題如何反饋,手機掃碼一鍵解決,道路修整、糾紛調解、事務辦理……在襄陽市南漳縣,村民們身邊事,以“紅色屋場”為紐帶,在家門口就能辦好。
自2022年11月被確定為全省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單位以來,南漳縣充分用好“共同締造”理念,通過優化治理單元,推動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變最后“一公里”為最后“一小步”,補齊了山區縣基層治理的短板和弱項,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
劃小單元,重心下移
李廟鎮魚泉河村,分布在一條長約18公里的山谷中。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4名村干部。
“會議難召集,政策難及時傳達,民意難收集,公共設施難管理,村里工作很難開展。”駐村干部黃明海說,這“五難”是南漳縣大部分鄉村面臨的困境。基于此,以試點為契機,南漳縣優化治理單元,把基層治理重心從村組下移到“屋場”。
“屋場”是山村居民的自然聚居點。村民們沿著山谷、水源等抱團而居,幾戶人家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屋場”。南漳縣在原有屋場的基礎上,以10-30戶為單位劃分“紅色屋場”,群眾可以在屋場內部共建共管。
“屋場叫什么、屋場長誰來當、屋場里設什么組,都是群眾自己討論決定的。”李廟鎮全家灣村支部書記張勝娥說。
在全家灣村民徐德蓮的家門口,張貼著一張紅色牌子,上面寫著“趙家畈紅色屋場”,還有她的姓名、電話,以及紅色屋場長的崗位職責。徐德蓮是一名老黨員,在“紅色屋場”建立之初,她主動站出來競選屋場長,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
紅色屋場長以黨員為主體,以入黨積極分子、鄉賢能人為補充,按照個人自薦、群眾推選、“兩委”班子商議等方式產生,經群眾投票、村“兩委”通過后方可“上任”。南漳縣對紅色屋場長設崗定責,按照志愿服務形式,將屋場長履職成效納入積分管理,開展各類評選表彰活動,也會根據履職情況和屋場群眾意見進行調整。
屋場長是屋場議事的召集人,負責每月召開屋場會,不拘形式,不限次數,村民們一喊就來,說好就走。屋場內還設有議事會,由屋場長和兩名群眾組成。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紅色屋場”還根據實際需要設立了互助社、活動組等特色隊伍。以此,代購、接送孩子等有人幫辦,環境衛生、屋場治安等有人負責,文體娛樂活動有人參加,村民們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目前,南漳縣已構建起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紅色屋場-屋場群眾五級治理共同體,充分發揮“紅色屋場”民主議事、民意收集、糾紛調解、志愿服務等功能,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鄉村治理。
三事分辦,五級聯動
今年3月,全家灣村大柳樹屋場,村民們搬來板凳圍坐一起,商量泥巴路的整修方案。這條連接了13戶村民的小路,日常出行十分不便。村民們兩次在黨小組會上提出修路,但因涉及占山、占地、損害青苗等問題,一兩次黨小組會難以商議出周全方案。
“紅色屋場”建立后,修路成了“內部問題”。村民們有的同意讓地,有的同意拆豬圈,有的主動捐錢,終于達成一致。村里把需求報到鎮上,鎮里爭取了縣交通局的支持。最終,由村里解決水泥、砂石等材料,村民負責出工,不到一個月,成功把“斷頭路”修成“連心路”。
“小事屋場自辦、大事村屋聯辦、難事鄉鎮幫辦”是南漳縣以“紅色屋場”為基礎的三級辦事體系。屋場長收集群眾的需求與意見,能夠自行解決的,就發動群眾一起拿主意一起辦事。難以解決的,由屋場長上報村組,村里統籌解決。村里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則需要書面反饋給鄉鎮,納入鄉鎮民生實事清單,由鄉鎮幫助辦理。
今年7月,全家灣村計劃鋪設自來水管道,有村民在施工路線上種菜種樹,借機占地以獲取補償。馬道屋場長何培文發現后,召集屋場會評議:“修水管是為大家謀福利,你還想占便宜,這是損害大家的利益。”最終村民放棄占地,一場潛在的賠償糾紛化于無形。
狗咬雞引起鄰里矛盾,屋場長及時調解;割油菜鬧別扭,屋場會大家評理……村民們有事都找屋場長反映,屋場內部協商,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最開始群眾也有質疑,說天天開會,但當整套治理機制形成之后,許多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大家也越干越有勁。”南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方軍說。
去年以來,南漳縣建立了2950個“紅色屋場”,召開屋場會12800多場次,共謀事項5487個,群眾先后投資近2000萬元、投工20多萬個,完成包括整修泥巴路、堰塘清淤、環境整治、設施管護等在內的事項4683個。
大家來評,雙向共治
武安鎮趙家營村,評議員趙娟每兩個月要參加一次“紅色屋場”評議會,收集村民對公共服務的意見,并討論出需要上報的問題。隨后,她會掃碼進入南漳縣“公共服務我來評”系統,選擇相應的服務部門后,把群眾的意見反饋上去。
南漳縣踐行“效果共評”理念,將70家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機構列為評議對象,由群眾擔任評議員。
今年6月,居民們在“紅色屋場”評議會上反映,安置小區有300多戶需要安裝天然氣,但交費一年多了,天然氣公司都沒能派人來安裝,理由是人手不足。收到意見后,趙娟在評議系統上對天然氣公司進行了精準評議。6月30日,天然氣公司前來對接,7月20日,全小區的天然氣安裝完工。
在趙家營村,像趙娟這樣的評議員一共有20名。“讓評議員歸納群眾意見,可以解決群眾不會操作或不愿意直接評議的問題。”村支部書記楊傳平說。并且,南漳縣已對評議員展開培訓,未來會吸納更多群眾擔任評議員。
目前,南漳縣已收集群眾評議意見17.79萬條,其中群眾評議3萬條,評議員評議14萬條。該縣設立公共服務群眾評議理事會,由“兩代表一委員”擔任理事,對評議內容進行信息歸集,將結果推送到各公共服務機構和執紀監督部門,并對各部門的回應進行監督反饋。同時,南漳縣委組織部每半年統計一次評議結果,按群眾滿意度對各單位進行排名和公示,評議結果也會納入年度考核的指標中。
武安、板橋、薛坪等幾個鎮以蔬菜種植為主要產業,年產值超過2億元。蔬菜進入商超必須經過農藥殘留檢測,但南漳縣專業檢測機構不足,影響了蔬菜外運和進入商超。收到群眾反饋后,縣市場監管局投資150多萬元,在全縣各市場監管所建設食品安全快檢室,為蔬菜經營戶免費檢測農藥殘留并上傳檢測報告,現在農戶們售賣蔬菜方便多了。
“以前是我們提供什么服務,老百姓就接受什么服務。現在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務,我們就提供什么服務。”南漳縣市場監管局馬鳴說。大家來評倒逼各職能部門主動為群眾辦實事,推動公共服務進一步下沉,實現服務供給與需求反饋良性互動。
反饋能夠及時得到回應,也進一步調動了群眾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老百姓感覺說話有分量了,主人翁意識也明顯增強了。”楊傳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