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不強、人才智力支撐不夠、組織發動群眾不充分等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痛點難點。
九口堰村位于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以西2公里處,是新四軍第五師的誕生地、鄂豫邊區指揮機關所在地。2020年9月,九口堰村被納入中央第一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近年來,為有效破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不強、人才智力支撐不夠、組織發動群眾不充分等制約鄉村振興的痛點難點問題,曾都區以洛陽鎮九口堰村為試點,區、鎮、村三級聯動,堅持黨建引領、文旅賦能、改革破局,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破解組織之“弱”,鍛造好引擎,為鄉村振興賦力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的領導。既要注重激發村黨組織內生動力,又要強化上級組織和職能部門的支持保障,變“孤軍奮戰”為“聯動作戰”。
(一)破解支部帶動之“弱”。九口堰村黨支部一段時期內班子缺乏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2021年度還被評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區鎮兩級落實“四個一”包保整頓,及時對黨支部書記和3名“兩委”干部進行調整。新一屆“兩委”班子轉變工作作風,著力暢通黨員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渠道、全面接受黨員群眾對村級事務監督,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1年時間九口堰村從“三類村”躋身“一類村”行列。
(二)破解上下互動之“弱”。區級成立由區委書記任政委、區長任指揮長的“洛陽鎮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有效建立健全區委、區政府統籌協調,鎮委、鎮政府組織實施的責任落實機制。
(三)破解部門聯動之“弱”。2020年9月,九口堰村被納入中央第一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區級在2020年至2022年先后組織制定試點實施方案和提檔升級方案,明確規定并細化組織、發改、財政、農業農村等10余個區直部門的支持保障措施,先后整合各類政策項目資金5000余萬元,支持紅色遺址修復、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產業發展等,成功將九口堰村建成集紅色文化旅游、愛國主義教育等于一體的紅色美麗村。
◎ 破解資源之“閑”,錨定好項目,為鄉村振興賦能
堅持市場化思維,以全面盤活村級閑置資源為發力點,變“沉睡資源”為“源頭活水”。
(一)盤活存量土地,打造高端民宿。洛陽鎮和九口堰村對全域文旅資源進行系統梳理謀劃,成功引入大樂之野、裸心集團等國內民宿行業頭部企業落戶建設華中首店。今年5月,大樂之野項目正式對外營業后,生意火爆、“一房難求”,預計可帶動周邊5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3萬余元。
(二)用好紅色資源,打造研學基地。新五師九口堰紀念館先后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稱號。為用好這一紅色資源,對九口堰紀念館片區按照4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籌建紅培基地和數字展覽館,有效提升其政治功能、教育功能。
(三)發揮示范效應,打造產業生態。大樂之野標桿項目落地,九口堰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品牌形成,帶動洛陽鎮文旅項目加速集聚。區鄉投公司攜手裸心集團投資1.2億元建設的小嶺沖裸心隱度假村項目順利推進,民宿領軍企業斜陽耒筑建設的張畈村高坎子塆精品度假酒店、引進長江商學院打造的“長江之家”等項目即將動工,文旅業態向著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方向穩步發展。
◎ 破解人才之“乏”,引進好團隊,為鄉村振興賦智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變人才匱乏為才智匯聚。
(一)聯線高端“策劃師”。成功邀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百美村莊項目部,對九口堰等村特色資源和閑置資產進行深入調研,科學制定九口堰村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村級發展在規劃引領下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實施。九口堰村連續兩年舉辦“美好鄉村生活節”,“千年銀杏·隨宿洛陽”文旅品牌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二)尋找最佳“合伙人”。區鄉投公司擔當投資主力,項目建設堅持運營前置導向,依托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成功對接大樂之野品牌創始人前來考察,洽談合作,最終大樂之野獲得百美村莊九口堰村項目的設計運營權,為本地區民宿產業健康發展豎起“高標桿”。
(三)吸引優秀“星村民”。先后分兩批次為16名餐飲、攝影、戶外運動等達人以及電商網紅頒發“星”村民證。依托“百美驛站”,九口堰村一體打造集新生活方式體驗室、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室、新媒體人員直播室等功能于一體的“星村民之家”。1年多來,“星”村民在此舉辦鄉村振興和文旅賦能的頭腦風暴200余次,定期對農產品以及文旅產品進行直播帶貨,茶藝表演、插花技藝、甜品制作等分享活動吸引省內外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 破解制度之“困”,打造好機制,為鄉村振興賦效
注重建立健全多種主體參與模式,不斷盤活多種資源、吸引多方投入,有效構建投資方、運營方和區、鎮、村利益聯結機制,為百美村莊項目良性運營提供體制機制保障,變風險自擔為收益共享。
(一)建立多方參與機制。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區鎮村三級平臺公司聯合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多方協同,各負其責。區級鄉投作為區政府投資平臺,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撐;鎮級鎮投作為鎮政府投資平臺,通過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參與投資產業項目,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有序收儲閑置資源并以入股等形式參與項目合作;鎮村聯投是鎮投公司和全鎮所有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出資組建的共同富裕平臺,參與項目投資,分紅收益用于發展公共事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土地資源集中流轉,再以“土地作價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資產增值”的方式參與到項目當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專業運營公司以技術管理或現金入股參與項目,專業人做專業事,確保項目高效運營,穩定收益。
(二)建立“兩山”轉化機制。村集體對項目區域內的林地、耕地等資源進行統一流轉,年限與商服用地使用權相同,并支付流轉費給對應村民。再以高于流轉費的評估價格,將資源流轉使用權入股到項目公司,大大減少市場溝通成本、資源整合成本、交易風險成本,有利于吸引各類資本下鄉,進而共同維護好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
(三)建立風險防范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特別法人,依法從事與其履行職責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市場抗風險能力較弱。大樂之野項目公司在章程中對利益分配設置保底條款,確保村集體和群眾利益不受損、資產能保值,以保障項目發展的持續性、穩定性。
(作者系隨州市曾都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