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討論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選擇的100例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主要于2018年6月—2021年6月接受病情診療,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研究組50例,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手術,研究組實施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觀察指標:圍手術期相關指標、術后1 d肝功能、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個月生活質量。研究組手術失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1 d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P<0.05。研究組術后1個月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病癥采取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可減輕創傷性,促進術后肝功能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657.42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患有膽囊結石病癥的概率將逐漸提高,此類患者大多合并有膽總管結石,數據顯示[1],膽囊結石患者發生膽總管結石病癥的概率高達10%,針對此病臨床通常會采取手術治療方式[2]。目前,臨床上主要以傳統開腹手術及微創手術2種方式治療此病。臨床發現[3],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不僅可獲得與傳統開腹手術相同治療效果,且創傷性更小,較為適用于老年體弱者,保護正常生理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康復效果。基于此,研究中對醫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與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治療后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主要于天水四零七醫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接受病情診療,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研究組50例。納入標準:符合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4];符合手術適應證且可耐受;同意參與研究且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批。排除標準:膽管狹窄或膽管囊狀擴張;既往上腹部手術史;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及惡性腫瘤[5];凝血功能障礙[6];并發急性胰腺炎或膽管炎[7];妊娠期或哺乳期。2組資料統計學差異較小:對照組中,男27例(54%)、女23例(46%),年齡(68.20±5.17)歲,結石直徑(0.65±0.21)cm,膽總管直徑(1.22±0.19)cm;研究組中,男29例(58%)、女21例(42%),年齡(68.39±5.54)歲,結石直徑(0.66±0.31)cm,膽總管直徑(1.21±0.21)cm。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加強體征變化情況觀察,對手術視野范圍進行消毒,于患者上腹病灶位置處做一個長度約為13~15 cm的手術切口,觀察腹腔相關情況后,對膽囊進行切除,并對膽總管進行探查后切除結石,檢查切除后內容物是否存有殘留的情況,若無殘留,常規留置引流管,并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
研究組實施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借助于三孔法來解剖膽囊三角,將膽囊管進行夾閉,并對膽囊動脈進行結扎離斷,切除膽囊,充分暴露膽總管,若發現患者結石存在嵌頓或者是直徑較大的情況時,可以用取石網籃去除。在膽道鏡的幫助下檢查患者的肝內及肝外膽管情況,若檢查結果顯示肝內膽管無殘留結石現象,即可進行膽道解剖及取石手術操作,最后需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留置T管或者是進行一期縫合,將膽囊標本拿出后,在肝下緣位置留有腹腔引流管,并在術后2~3 d拔出,若患者留置T管,一般會在術后1~2個月左右進行膽道造影檢查,若發現無結石殘留情況,會將T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包括手術失血、手術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術后1 d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膽道感染、胰腺炎、膽瘺)、術后1個月生活質量(以SF-36量表評價生活質量,包括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職能、總體健康,總分100分,分值高,生活質量高[8])。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6軟件,計數資料用 χ2計算,計量資料用t計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失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術后1 d肝功能比較
研究組術后1 d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P<0.05,見表3。
2.4 術后1個月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術后1個月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病癥在臨床中較為高發,此病癥與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飯后久坐、缺乏運動、體質肥胖以及不吃早餐等,均與此病有一定的聯系。因此,日常生活中應健康合理飲食,多運動,以降低膽結石發生概率[9]。
傳統開腹手術為既往臨床治療此病的有效方法,其效果顯著,但治療創傷性較大,治療期間有一定的風險,導致手術預后水平較低[10]。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外科中的普及應用,使得手術治療更加地安全有效。分析具體原因: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下可借助于腹腔鏡及膽道鏡來保障良好的手術視野,且會采取小切口手術方式,利于有效減少手術失血及術后并發癥等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在確保良好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減輕手術創傷,加快術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恢復。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具備治療刺激性小及精確度高的優勢,無須進行開腹治療,因此可減輕對機體內臟器的刺激,促進其術后盡早恢復胃腸道功能,且該手術較短的操作時間將減少麻醉藥物用量,以減輕麻醉應激反應,利于恢復。同時該手術實施過程中更加精細化處理相關手術操作步驟,以此降低對患者十二指腸乳頭以及膽道的刺激,減輕手術應激反應,減小對肝功能的損害程度,進而加快術后肝功能康復,縮短術后住院時間[11]。需引起關注的是,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病癥時對手術醫生的操作技術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對膽管造成損傷。為此,實施此項手術過程中應保障動作的輕柔性及細致性,盡可能減輕手術刺激,并將氣腹壓力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以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有效取石,避免因視野模糊而導致取石操作步驟損傷膽管[12]。
綜上所述,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病癥采取腹腔鏡聯合硬質膽道鏡微創手術可減輕創傷性,促進術后肝功能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齊睿,張延強,宋小銳,等. 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微創治療方式療效對比研究[J]. 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20,20(3):285-290.
[2]" 朱冠鵬.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20,29(6):581-583.
[3]" 冉隆劍. 兩種微創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比較[J]. 系統醫學,2020,5(10):98-100.
[4]" 張運闖.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研究[J]. 實用醫技雜志,2020,27(1):106-108.
[5]" 李建鋒,常會玲,趙正國. 兩種微創手術在老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中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0,48(1):63-65.
[6]" 饒華. 微創術式治療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6):110-112.
[7]" 胡開兵,王衛平. 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6):33-34+36.
[8]" 潘留勇. 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效果觀察[J]. 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2):28-29.
[9]" 趙炳會,張平,趙軒,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1):32-33.
[10] 周江山,葛利達,劉源,等. 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觀察[J]. 浙江創傷外科,2019,24(5):901-903.
[11] 彭亮,張海雄,馮偉清,等. 腹腔鏡硬質膽道鏡雙鏡聯合保膽取石308例報道[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7):85-88.
[12] 楊茂輝. 不同微創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7):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