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全球服務貿易進入創新發展階段,服務貿易對中國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
去年世貿組織發布的《2022年世界貿易報告》指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面臨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服務需求下降、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服務貿易發展環境更加不確定等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全球服務貿易企業紛紛開展科技創新、服務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管理創新。隨著全球綠色經濟和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中國服務貿易也迎來發展新機遇,面臨新的“窗口期”。本刊記者就我國服貿的成就、挑戰以及機遇等問題,對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服務經濟研究部專家進行了采訪。
成績斐然
問 我國不斷提高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釋放新的改革紅利,推動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取得的成就如何?
涂舒: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貿易取得歷史性成就,服務貿易“成績單”舉世矚目:我國已連續九年穩居世界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至疫情前發展水平。2022年,中國服務進出口59801.9億元,同比增長12.9%,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10.4%。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較快增長。2022年,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4160.8億元,同比增長12.2%,占服務出口的49.6%;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10907.7億元,同比增長2.6%,占服務進口的34.9%。服務領域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吸引外資保持強勁。持續穩步開放的國內服務業大市場,不斷完善的服務業營商環境和產業鏈、供應鏈配套體系,不斷縮減的服務業限制措施,對外資形成了強勁吸引力。2022年1-11月,中國服務業利用外資8246.1億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的72.9%。國際合作務實深入,服貿“朋友圈”持續擴大。截至目前,中國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服務貿易往來,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東盟國家、RCEP成員國間的服務貿易保持穩步增長。2022年,我國與巴西、日本、葡萄牙等國家簽署了雙邊服務貿易合作協議,推動世貿組織成員達成《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參考文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等對外開放平臺載體提質增效。我國已開展三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試點地區聚焦重點任務,堅持創新引領,探索開展先行先試,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國37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引領持續增強,示范效應日漸凸顯;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種類不斷擴展,為“中國服務”走向全球注入強大動能。
高水平開放
問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基于此,中國服務貿易(外包)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將如何來體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涂舒: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訴求。只有持續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才能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高效貫通和良性互動,進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現在及今后一段時期,制度型開放都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未來的國際合作不僅是傳統國際經貿規則下的商品和要素的流動型開放,更是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營商環境優化等規則標準的國際協調與全球合作,是從以往“邊境上準入”向“邊境內開放”和“邊境后監管”轉變的過程。為此,第一,規則方面,繼續對接CPTPP和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國內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先行先試,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國內服務貿易投資規則與其相銜接;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數字治理、數據安全、數字貨幣等全球治理,提升國際話語權。第二,規制方面,推動《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參考文件》落地實施,進一步加強國際規制合作。第三,管理方面,繼續打造國際化、法治化、自由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強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全國實施,進一步縮短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第四,標準方面,加快中國服務標準走出去。在已經成熟、國際領先的領域,積極將國內標準推向國際。
問 中美貿易爭端不斷,美國個別議員甚至欲建議取消中國永久貿易最惠國地位。中國服務貿易將如何在爭端中求生存?
涂舒:中美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利益深度交融,互為最重要貿易伙伴,服務貿易在兩國經貿往來中的比重日益提升。美國是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伙伴,也是中國服務貿易主要逆差來源地。2022年,雙邊統計數據均顯示中美雙邊貿易額創歷史新高,表明中美兩國經貿往來仍然密切,貿易韌性凸顯。長遠來看,擴大中美服務貿易合作符合兩國和世界共同利益,但也不能忽視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服務貿易的影響。在加強底線思維、積極加強中美服務貿易合作的同時,還應多措并舉做好應對:大力推進服務貿易領域更深層次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逐步構建更加適應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的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在進一步開放中取得更大的發展主動權。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鞏固提升歐洲、港澳臺地區等傳統市場份額,擴大與RCEP各成員國的服務貿易規模,積極開拓“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擴大“朋友圈”,增強產業鏈韌性。加快技術創新與關鍵技術攻關,全面梳理服務貿易領域“卡脖子”環節,加強技術攻關,做好技術儲備和替代方案。擴大服務進口,加強與貿易伙伴經貿合作,主動歡迎世界各國高質量服務進入中國市場,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融合度。
問 服務貿易在中美貿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如何?
何格:2021年,中美服務貿易額超過1300億美元,增速超20%,占中美貿易總額的15%左右。服務貿易作為中美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規模保持穩步增長,為中美兩國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新動能,有力推動了中美兩國服務貿易重點領域的交流互通。
問 2月20日,中國移動舉辦跨境數據流動研討會發布了運營商在跨境數據流動領域的首份白皮書《企業跨境數據流動安全合規白皮書(2023)》。白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已經發展成為數字貿易大國,積極構建海量數據。根據IDC的預測,我國的數據量在 2021-2025 年間平均增長速度為30%左右,將成為全球數據量最大的國家。
隨著國際貿易和數字服務進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服務貿易如何體現數字化發展?
何格:數字經濟是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動力,也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推動下,中國服務貿易正在發生深刻轉型和變革:一方面可數字化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升。專業服務、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數字服務貿易業態規模不斷擴大,云計算服務、通信技術服務等數字技術貿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可數字化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增長新引擎。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服務進出口25068.5億元,同比增長7.8%,占服務進出口的41.9%。另一方面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加速。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我國傳統服務貿易已經迸發出數字化新生機,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能建筑、線上展會、遠程醫療等如火如荼,帶來更多新科技、新元素和新體驗,也為傳統服務貿易創造更多數字化發展新空間。
問 隨著跨境電商、海外倉、離岸貿易、綠色貿易、貿易數字化等成為穩外貿工作的“關鍵詞”,服貿將如何體現創新發展?
何格:從全球價值鏈分工的角度看,隨著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制造業服務化成為驅動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價值增值環節不斷向生產前的研發設計、生產中的過程管理和生產后的服務環節延伸,進而推動生產性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全球服務貿易的價值鏈正在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方向延伸,這是全球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主要邏輯。
從技術驅動的角度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加速了數字貿易的發展,服務可貿易化程度大大提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方案層出不窮,遠程醫療、在線支付、數字展會、體感軟件、語音交互、智慧汽車、跨境電商等領域呈現加速發展勢頭,服務貿易創新化、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特征日益顯著。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世界經濟的脆弱性將更加突出,國內外經濟、貿易和投資化解的復雜性將遠遠超出預期,在穩外貿的同時加快創新發展時不我待。一是繼續擴大開放水平,創造更加便利的外商投資環境,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上參與服務全球化分工,高質量推進RCEP各成員間、“一帶一路”等服務貿易合作,培育服務貿易合作新增長點。二是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傳統服務貿易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加快發展新型服務貿易,大力發展綠色貿易,加快發展絲路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三是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通過展會、各類示范區、數字化平臺等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問 眾所周知,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據了解,RCEP涵蓋了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方方面面,其生效實施有效推進了成員國間經貿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亞太區域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由此,企業將如何搶抓機遇?
王江晨:RCEP的15個成員國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約占全球總量的30%,規模較美墨加協定(USMC)、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歐盟28國更大。RCEP的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揚帆起航”,也預示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市場。對于廣大企業來說,要積極把握RCEP生效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積極用好RCEP條款中成員國降稅承諾、原產地規則等優惠政策,結合各成員國產業特點,進一步擴大企業自身優勢產品和服務出口,增加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原材料等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加快開拓成員國市場,增強對外投資合作,推動國際業務規模、質量雙提升。積極與各成員國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合作,推動緊密協同、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用好RCEP規制下國際人才引進和技術合作相關政策,引入成員國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創新能力、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勇立潮頭
問 在世界經濟脆弱復蘇和疫情持續沖擊背景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缺芯、缺柜、缺工等“三缺”問題和運費、原材料成本、能源資源價格、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四升”挑戰。對此,我國服務貿易將如何讓應對大環境,做好2023年穩外貿工作。
王江晨:展望2023年,衰退陰影籠罩世界經濟,外需增長顯著放緩,國際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外貿發展確實面臨較大壓力。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應當堅定信心、著眼長遠,堅持高水平地“走出去”和高品質地“引進來”協同并進,同時注重風險防控。具體來看:
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是根本遵循。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提升自主開放水平。全面實施RCEP服務貿易開放承諾,鼓勵地方進一步先行探索。以申請加入CPTPP和DEPA為契機,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強化服務貿易領域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建設。
加快重點領域服務貿易發展是主要路徑。繼續支持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大力發展數字貿易,促進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加快特色服務出口,增加優質服務進口,促進服務貿易量質齊升。
持續強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載體和平臺作用是關鍵手段。探索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建設服務貿易國際合作示范區,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等載體平臺,高標準建設“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多措并舉推進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做大做強。利用好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等國家級展會平臺,為全球服務供需方搭建交易、交流、展示的平臺。
保障服務貿易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努力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堵、斷等問題是重要基礎。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服務貿易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服務貿易企業實實在在“減負”。加大對中小微服務貿易企業在國際結算、結售匯、跨境融資、對外擔保等方面支持力度。
問 十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一大批新的開放舉措。全面實施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最初的93項減到31項等一些列措施,中國服務貿易如何在國際服貿中體現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王江晨: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我們必須要深刻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堅持開放引領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加快創新驅動,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創新、場景創新、模式創新、載體創新。推動均衡發展,注重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出口和進口協調、貿易和投資融合、貿易和產業聯動。深化合作共贏,繼續擴大服貿“朋友圈”,深化多雙邊和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強服務貿易風險預警體系建設,豐富貿易救濟政策工具,筑牢服務貿易安全屏障。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服務貿易能夠繼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發展動能和優勢,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