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首次公開發表自己晉升為姥爺之后與外孫的種種趣事。他更是在此結合對嬰兒的感性觀察與自己多年做家庭教育研究的理性觀念,以期為年輕父母提供養育參考和幫助,共同發現家庭教育真諦。
教育的要義乃是提供能夠發展兒童天賦能力的環境,而提供這種環境的首要原則,就是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
嬰兒的生長力量很驚人,同時也伴隨著明顯的規律性。
愛是尊重他的生長
老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小外孫四五個月就有爬的意識。只要把他放在床上,他總是先翻滾一下,接著就開始爬??墒撬念^太重,于是他便將頭放在床上,趴著向前拱,拱不動就開始嗷嗷叫,好像希望有人給他一點助力。于是,我便用手頂住他的雙腳以便他發力。他雖然還是在叫,卻無痛苦之狀,爬完了就回頭笑嘻嘻地看我,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這些都不是大人教的,而是一個嬰兒成長本能的體現,讓我見證了幼小生命的生長力量。
在小外孫8個月之前,我經常抱著他在小區里散步。他雖然遠未到站立的時候,但每次抱他時,我都能發現他特別喜歡站在我的手心里,并且暗暗發力。可能是這種嘗試很新鮮,他的臉上總是露出開心的笑容。
等到小外孫8個月的時候,我還是常常有抱著他的沖動,一是覺得孩子可愛,二是擔心他獨自行動摔倒或磕碰,但我也發現他那時候特別喜歡爬行?;厍鄭u看望老人的時候,我們住在酒店,小外孫竟然在酒店大堂爬了起來,還鉆進了桌子底下。看來,經過兩個多月的鍛煉,他的爬行水平越來越高了。他在床上爬時,我比守門員還緊張,因為他快爬如飛,而且能迅速改變方向,我總是擔心他會掉下床去。在爬行中,他還會扶著物體站立起來,并試著走上幾步,站不穩則一屁股蹲兒倒在地上,然后興致勃勃地再試。
接近一歲的時候,小外孫已經能夠走路了,雖然經常搖搖晃晃,讓人擔驚受怕,卻一再拒絕大人抱他。當他還沒有走穩當的時候,又發現了跑的快樂,常常把走和跑結合起來,甚至是蹦蹦跳跳地走路。
愛是尊重他的內心需求
如果說一歲前,小外孫要求行動自由,接近兩歲時,他經常說要和不要,以此表達自己的選擇,態度有時很固執。比如,有時候見他在玩玩具,擔心他一個人寂寞,我準備過去陪他玩,他卻擺擺手說:“不要姥爺!”原來,他有些時候喜歡一個人不受干擾地玩。如果需要陪伴,他會喊:“媽媽來!”或者喊:“姥爺幫!”
有一天晚餐時,媽媽和他商量請小朋友聚會的安排,比如請哪個小朋友來參加活動,小外孫用點頭或搖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姥爺的思考:真正的愛首先是尊重
通過陪伴小外孫的體驗,我更加理解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關于家庭教育的第一條要求,即“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理解和尊重孩子才是真正的愛。
什么是好的養育?首要原則就是尊重兒童的生長規律。當孩子需要抱的時候,抱就是愛;當孩子需要爬的時候,創造爬的條件就是愛;當孩子需要走的時候,耐心陪著他走就是愛;當孩子需要獨自玩耍的時候,在遠處留心孩子卻不去干擾就是愛。如果忽視孩子的生長特點和內心需要,總是把孩子抱在懷里,或者什么事情都是大人說了算,實際上是一種專制和剝奪。孩子一天天長大,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父母和教師都需要意識到成長的變化,真正做一個對兒童友好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