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勇
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今年的全國兩會,再次傳遞出中央堅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明確信號。
所謂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經濟概念和經濟形式。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漸進發展中,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2023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特別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兩個毫不動搖”就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
“三個沒有變”指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合法性與迫切性
在我國,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合法性和重要性。發展民營經濟的合法性是指在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框架內,以合法的方式推動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明確規定了支持和發展民營經濟的措施,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此外,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如減稅降費、優惠貸款、創業擔保等。這些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存在和實施,為民營經濟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一是受到憲法保障,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保障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二是受到法律保障,中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保護和規范民營經濟的發展,如《企業法》《公司法》等。三是獲得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如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四是創造經濟效益,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當前我國民營經濟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融資難、市場準入門檻高、政策支持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因此,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具有迫切性:一是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發展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增加稅收等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調整。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結構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其發展對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技術創新等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推動市場化改革。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化環境的支持,其發展可以推動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四是有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民營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為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做出貢獻。五是創造就業機會。民營企業是我國就業的主要來源,發展民營經濟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就業穩定。六是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民營經濟可以增加社會財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和諧發展。
總之,發展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營造“軟環境”,培育“硬實力”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如今,各國政府都在致力于改善營商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
我們認為服務型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一要簡化審批流程。政府可以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等方式,降低企業的辦事成本,提高辦事效率。二要減輕稅收負擔。政府可以通過減免稅收、降低稅率等方式,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盈利空間。三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可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提高企業的創新動力和競爭力。四要改善基礎設施。政府可以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五要加強法制建設。政府可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六要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政府可以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自身也要提質增效:一要不斷加強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二要注重科技創新,加強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三要積極拓展市場渠道,開拓新的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四要注重品牌建設,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五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六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融資和運作資本,提高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經營能力。七要加強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提高企業社會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