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在海外生根發芽的產業都難免面臨“被本土化”的命運,針灸也不例外,通過“標準化”來“守正護本”或許是“以針促醫”,解決“去中國”問題的方法之一。
作為中醫藥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針灸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已經率先走出國門,并于201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針灸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傳統醫學,已在196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使用。在國際上有40多個臨床實踐指南將針灸作為推薦方案之一。今年2月,世界頂尖科學期刊《自然》旗下的《自然·通訊》首次發表中國學者的針灸研究成果——由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主任許能貴教授團隊完成的關于“中醫針刺治療吞咽障礙”的論文。
以針促醫,加強標準化
中醫針灸在臨床、教學、科研和國際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國際社會對以針灸為先導的中醫藥產生了濃厚興趣和大量需求。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就曾表示,近年來,針灸和中醫藥普遍被新加坡民眾接受和使用,傳統醫學在新加坡衛生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將搭建平臺,促進中西醫相輔相成服務民眾。
隨著越來越廣泛地被國際認可并使用,針灸所面臨的海外產業化和“去中國化”問題日益凸顯。在上個月剛結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就提出關于“盡快啟動針灸大科學國際合作研究”的建議。他分析稱,針灸是我國在國際上能夠主導發展方向并取得突破的原創性學科,其所蘊含的生命科學規律正在被逐漸認識。但當前,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西方針灸學派挑戰傳統針灸理論,出現從理論上“去中國”化的現象,并以科學針灸和醫學針灸為名對傳統針灸提出了多種挑戰。譬如2016年至202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持了旨在研究通過外周神經刺激治療常規療法無效疾病的刺激外周調控機體功能的?SPARC?計劃。此舉對針灸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張伯禮表示,中國科學家要通過聯合攻關解決難題,從針灸學科的國際發展和話語權來說,都需要積極實施“以我為主”的大科學計劃,一是根據針灸臨床特點和針灸方案的成熟度,選擇適當的研究設計方法,產生高質量的臨床證據。同時,建立針灸臨床證據體系評價方法,將現有證據梳理分析,建立證據體系,利用證據編撰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為醫生的臨床決策服務。形成針灸臨床研究設計、結果報告和評價規范。二是聚焦針灸基本科學問題,系統開展穴位對機體調控規律研究,以引領國際針灸學科的學術發展。
在海外生根發芽的產業都難免面臨“被本土化”的命運,針灸也不例外,通過“標準化”來“守正護本”或許是“以針促醫”,解決“去中國”問題的方法之一。世界針聯第十屆主席劉保延表示,要推進中醫針灸現代化,從而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需用國際社會能接受的語言,將中醫針灸的特點與國際通行的原理和規則相結合,通過高質量的研究清晰表述中醫藥的療效。他認為,目前國內臨床研究在國際期刊發表的論文有助于推進針灸進入主流醫學,可幫助中醫藥得到更廣泛的西醫認可和應用。
標準化是推動中醫藥學術、針灸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整體中醫進步的有效方式。為助推針灸標準化進程,去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辦,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標準工作委員會承辦的2022年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針灸國際標準、指南的應用實施與評估?”研討班舉辦。
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梁繁榮分析稱,作為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受中國文化、中醫整體觀念和個性化治療等中醫理論的指導,與西方醫學理論體系不同。此前針灸穴位與非穴位治療是否產生顯著差異就受到了西方醫學質疑。由此,我國啟動了針灸領域的第一個973項目“基于臨床的經穴效應特異性基礎研究”。十余年里,來自我國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多位學者對全國5000余名患者進行了臨床試驗,最終向世界證明了穴位的有效性?!白鳛橐灾嗅t理論為指導的一門學科,針灸要遵循中醫藥的發展規律。同時中醫針灸學并非封閉的體系,其對于現代科學技術極具包容性。現代多學科交叉能夠促進對針灸的科學認識,為深入闡明針灸的相關機制提供可能。只有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同時,通過現代多學科交叉破除各學科思維方式的限制,才能讓古老針灸得到更快更好發展?!绷悍睒s說。
促進針灸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針灸城”
針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取決于業內專家和醫療機構,與政府政策扶持也休戚相關。旨在成為高質量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示范窗口和我國中醫藥對外開放新機制的金名片,今年2月,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等5個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高質量推進中醫藥“走出去”三年行動計劃》(下文簡稱《計劃》),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計劃》提出,到2025年,實施高質量對外合作重大項目10個,與浙江建立中醫藥合作關系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0個,培養海外中醫藥國際人才2500人,開展海外中醫藥服務與交流咨詢10萬人次。
此外,為“以針促醫”,推動“浙派中醫”國際化,浙江省還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中醫藥針灸風采行等活動,支持衢州承辦世界針灸康養大會,并加強政府間合作和相關部門間對接,強化政策落地,實質性推進與白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的合作協議,爭取與更多國家簽署新合作文件的同時,落實現有中醫藥合作協議,鞏固雙邊合作機制,在援助納米比亞、馬里、中非等國家的醫療服務中增加中醫藥服務內容,在中醫藥傳承創新、行業標準等領域打造一批高質量的中醫藥海外合作項目。
《計劃》的發布對明代御醫“針圣”楊繼洲的故里浙江省衢州市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隨后,衢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衢州市建設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下文簡稱《方案》),進一步提出創新治理體系等5項15條重點任務。《方案》提出,成立衢州市中醫藥傳承發展跨部門協調機制,組織對針灸等非藥物療法進行定期評價,2023年重點落實基層中醫館中醫師配備,完善針灸等診療功能。2025年實現全市所有公立中醫醫院設置針灸推拿科,有條件的開設針灸病區或病床,衢州市中醫醫院牽頭組建楊繼洲針灸??坡撁?。組織參與《新針灸大成》編撰工作,成立四省邊際楊繼洲針灸科普基地。在全市設置中醫館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廣針灸診療服務,并開展“送針灸上門”等特色診療服務。出臺支持和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提供針灸等非藥物治療服務,適當提高針灸等中醫門診非藥物診療項目的報銷政策。在文化傳承方面,將“針圣故里”融入“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城市文化品牌。依托衢江區藥王山景區,集中展示《針灸大成》等針灸名著和張縉等針灸名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