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媛

在中醫藥行業前景廣闊的背景下,賽道上的一些藥企也開啟了布局的新動作,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攻占城池。
近日,中醫藥行業多項利好政策頻頻出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共包括“八大工程”及其保障措施,致力于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和促進力度,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而于2月25日舉行的2023年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也吹響了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號角。
態勢良好,業績亮眼
經營能力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試金石”,也是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的關鍵參考依據。當下,上市公司年報大幕徐徐拉開,醫藥行業整體基本面向上,其中不少中醫藥公司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成績表現亮眼。
華潤三九披露2022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80.79億元,同比增長16.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49億元,同比增長19.16%。公司介紹,去年,華潤三九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持續進行創新升級,不斷強化品牌建設,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盈利能力提升。截至報告期末,華潤三九財務狀況良好,資產總額為271.23億元,較期初增長10.52%。
華潤三九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藥審評審批制度不斷完善,技術路徑逐漸明確,為企業的中藥研發創新指明創新模式和研發路徑,公司將積極把握政策機遇,持續強化中醫藥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全國中藥行業效益十佳企業東阿阿膠也披露了2022年年報業績預告,數據顯示,預計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億至8.1億元,同比增長73%至84%。談及業績增長原因,東阿阿膠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公司初步構建“藥品+健康消費品”雙輪驅動增長模式,強化營銷數字化能力,以研發創新助力產品拓展;聚焦重點省份中心城市,有效配置資源,動銷顯著提升;重構營銷作戰組織架構,提升組織效能,激發組織活力。
東阿阿膠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藥新藥尤其是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審批速度有望加速,為公司未來中藥創新藥和經典名方的研發布局拓展思路;中藥科學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有望提升擁有完善研發體系支撐的品牌企業的競爭力。
廣譽遠國藥始創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至今已有482年歷史。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包括“龜齡集”“定坤丹”“牛黃丸”等三大類。當期公司歸屬凈利潤為782.5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馬應龍藥業始創于公元1582年(明代),已持續經營長達441年。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銷售的主要藥品包括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馬應龍八寶眼膏、龍珠軟膏等10多個獨家品種。當期公司歸屬凈利潤為2.73億元,同比上漲6.73%。
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其麾下集中了中一藥業、奇星藥業、敬修堂藥業、潘高壽藥業等其他11家中華老字號藥企,其中9家經營超百年。公司作為南派中藥集大成者,共有323個品種納入醫保目錄,主要產品包括消渴丸、小柴胡顆粒和板藍根顆粒等15個品種。當期公司歸屬凈利潤為25.90億元,同比上漲3.50%。
九芝堂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擁有六味地黃丸、安宮牛黃丸、足光散等35個獨家品種。當期歸屬凈利潤為3.68億元,同比上漲67.81%。
北京同仁堂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擁有同仁牛黃清心丸和同仁大活絡丸等代表產品,常用中成藥品規達400多個。當期公司歸屬凈利潤為7.43億元,同比上漲19.12%。
深耕布局,動作不斷
在中醫藥行業前景廣闊的背景下,賽道上的一些藥企也開啟了布局的新動作,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攻占城池。
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仍是中藥現代化過程中亟待破解的共性課題。與國藥集團央地國企混改、由太極集團而來的國藥太極,也在謀劃著發展新格局。國藥太極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入國藥集團后,央地國企重組的驅動效應將持續顯現,利于國藥太極突破發展瓶頸。具體來說,既在中藥業務板塊與國藥集團形成產業鏈上的優勢互補,成為國藥集團在中國西部地區的戰略增長點;又能在資金投入、管理經驗等方面借助國藥集團增強發展活力,提升經營效率。《國藥太極“十四五”戰略規劃概要(2021—2025年)》也明確,在基礎管理穩步提升的前提下,注重源頭把控、生產智能和科研發力等目標,打造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跨區域、數字化、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正源出新、不斷契合“做世界一流的中藥企業”這一美好愿景。
業績預告顯示,國藥太極2022年凈利潤規模預計達到3.1億—3.7億元。通過實施主品戰略,加大規模型大品種銷售力度,帶動其他產品銷售增長,國藥太極旗下藿香產品銷量逐年攀升。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累計銷售藿香正氣口服液14.21億元,同比增長63%;急支糖漿2.77億元,同比增長67%。與此同時,公司嚴格管控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和毛利額均實現較大增長。更深層次來看,國藥太極正以加盟國藥集團產業集群為新起點,以聚焦中醫藥核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加速打造世界中醫藥產業高地。
《方案》提出,后期將圍繞中藥種植、生產、使用全過程,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加快促進中藥材種業發展,大力推進中藥材規范種植,提升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
不少龍頭藥企已經提前布局中藥產業鏈上游。去年,新疆阿勒泰地區與廣藥集團戰略合作暨白云山板藍根萬畝藥材基地合作簽約儀式在阿勒泰地區舉行,哈巴河縣政府與白云山和黃中藥簽訂板藍根種植合作協議,以“科技+農戶+企業”的模式運作,帶動當地就業和相關產業鏈發展,發揮中醫藥產業優勢以推動鄉村振興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產業為紐帶,廣藥集團還會將阿勒泰地區的板藍根藥材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資源連接在一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壽仙谷、盤龍藥業、振東制藥、香雪制藥、貴州百靈、吉林敖東、康躍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藥材種植產業布局。
發展之下,直面挑戰
有業內人士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振興中醫藥方案將推動我國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不過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亟需解決,比如道地藥材“道地性”的保持,中醫藥屬性引發的問題等。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中醫的需求和信任程度正在下降。許多患者更愿意使用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來治療疾病,而不是接受中醫的治療。這種趨勢導致中醫的發展面臨著挑戰。
那么,在中醫藥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主要面臨哪些問題?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焦祺森表示,中醫藥現代化是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提,中醫藥現代化進展與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需求存在差距是主要原因。中醫藥講究辨證論治,他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內部來看,第一,中醫藥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存在較大差異,中醫藥基礎研究滯后,現代化質量標準和規范有待提升,中醫藥理論通過現代化科技解讀、論證、探索發展亟待加強;第二,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現代臨床試驗設計和循證學證據需持續完善,才能被國際認可;第三,中醫藥系統性、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不足,繼承創新發揚面臨新考驗。
從外部來看,第一,加強中醫藥文化自信建設,國民自信程度決定文化高度;第二,豐富中醫藥文化展示形式,從博物館文化、康養旅游入手,大力推廣中醫藥知識普及,體驗式感受中醫藥獨特魅力,重新鑄就中醫藥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