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

傳統制造業加快了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業內認為,數字化也將成傳統中藥產業轉型的?“藥方”。
統籌部署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等試點工程,明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躍升……一系列舉措表明,中醫藥學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就行業發展而言,數字經濟時代降臨,中藥企業數字化轉型可實現保證藥品質量穩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保證不同種類藥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規范性、促進全生命周期記錄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緩解制藥環境問題等效益升級。數字化轉型既是新形勢下的客觀要求,也是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萬物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進,傳統制造業加快了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業內認為,數字化也將成為傳統中藥產業轉型的“藥方”。
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
“這是中藥材生產基地監控平臺,通過數據可以實時掌握全國各大生產基地的天氣、土壤、蟲害等藥材生長信息?!?在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標本中心,入門口一塊數字大屏引人注目。這些實時展示的原料數據,與后續的飲片加工、煎煮提取、低溫濃縮、制粒、顆粒包裝以及成品檢測等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流程數據實現互聯互通,成為一方制藥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數據資產,為企業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的優化提供著數據支撐。
如今,越來越多的藥企借助互聯網+中藥品控溯源一體化管理平臺,對中藥材種植、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全流程進行數字化管理。以一方制藥為例,據其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周林介紹,公司在2007年就啟動了信息化建設,自2014年起開始同步推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并將其升級為“一把手”工程。在累計投入了近3億元進行數智化改造后,一方制藥成功上線ERP、DCS、MES等系統,生產效率提高15%,包裝效率提高30%以上,企業總體運營成本(單位產值)下降約10%。可以說,一方制藥的配方顆粒生產從藥材種植到成品銷售全過程,已基本實現數字化,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
熟練地抓6副中藥,大概需要花費的時間是8分鐘,使用顆粒調配系統則僅需15秒。工作人員在操作臺上選擇處方單,插入藥品盒后,不到1分鐘,一盒包含數種中藥配方顆粒的藥劑就能調配完成。圍繞“標準湯劑”這一創新依據,一方制藥還構建了包含中藥材、中藥飲片、標準湯劑、提取物及產品等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
全產業鏈數字化貫通
中藥產業鏈長,出現的問題也復雜多樣,如今,數字化正在重塑整個中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太極集團與國藥集團央地國企混改,在推動央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正發揮著“頭雁”作用。
據太極集團負責人介紹,新時代,國藥太極的戰略定位是建成“中藥老字號+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的中藥行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如工業板塊終端數字化、數據驅動的產品與營銷;生產板塊產能優化、智能制造、產銷打通;商業板塊的數字會員、數字賦能平臺;種植和科研板塊的全產業數據追蹤體系,和AI醫藥機理和評估初探。
值得關注的是,國藥太極不僅有工業板塊,同時還有非常突出的醫療終端、商業分銷、直營零售等商業板塊,占到集團總營收額接近一半?!皣幪珮O希望能形成一個中醫藥全產業鏈的產業大腦,帶動包括上游的種植業、生產環節及下游商業終端的共同發展。數字化太極就要用數據來驅動內部組織和外部市場不斷的迭代升級,更重要的是用數據來賦能業務,用數字化來賦能世界一流中藥產業?!鄙鲜鲐撠熑搜a充說道。
加快推進中藥現代化、產業化,除數字賦能外,產業振興一頭連接產業,一頭連接“三農”。一粒種子、一味草藥,還關聯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大品種經營、產業化發展,掌控中藥材資源,都是國藥太極晉級的抓手。據國藥太極分管中藥資源的副總經理介紹,補鏈強鏈,增強源頭把控力是關鍵。太極集團提出的打造“1+3+N”戰略優勢:一是深化雙基地建設。從戰略高度統籌基地建設,保障長期供應;新建四川巴中、云南華坪等5個新加工中心,提升加工規模和能力;加大藥材趁鮮加工的產業布局;二是以中藥飲片為試點推動GAP、GMP、GSP和追溯平臺搭建,實現中藥材種植與中藥飲片生產追溯平臺對接,增厚產業鏈競爭力。
全面數字化轉型、全鏈式引領產業升級,正有序推進著太極“易”行動。使國藥太極從1.0時代(2019—2020)順利邁入“融合重塑、提質提高”的2.0時代(2021—2022),進入“戰略引領、數據驅動”的3.0時代。
現代中藥質量數字化體系
一直以來,質量可控性和標準化是中藥國際化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因中藥生產的產業鏈較長,產業結構復雜,來自不同種植戶、不同收割時間的藥材經過復雜的生產過程如何保證質量一致性是一大問題。中藥是多組分物質體系,需控制的化學組分及物理屬性指標間具有協同關系,制造過程中工藝單元間具有交互作用,中藥質量表征及批次間一致性控制是制約中藥制造升級的關鍵技術瓶頸。而過往制藥企業的品控策略一直以固化工藝參數為主,缺乏有效過程檢測工具和靈活的過程控制方法,最終的產品質量只能依賴于檢驗。該如何把控不同生產批次間的質量一致性?
搭建現代中藥質量數字化的智能制造體系,是天士力為這一棘手問題開出的一劑“良方”。天士力將中藥先進制造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形成一套以“質量數字化”為核心技術特征的中藥制藥質量控制方法。
為了實施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針對中藥產業鏈條長、管理范圍廣、上下游關聯性大的特點,天士力開發了覆蓋藥材、制造、質量、倉儲、物流等全環節的數字化系統,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了系統的互通互聯,形成了全產業鏈閉環管理。據天士力控股集團總裁朱永宏介紹,在工藝數字化設計和智能裝備研發的基礎上,為了對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控制,天士力建立了涵蓋中藥提取、制劑等全部關鍵工藝的質量控制模型,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模型化控制,開發出全生產流程的工業大數據采集平臺。
多年來,天士力通過全產業鏈升級換代、技術革新,已經實現從中藥研發(GLP)、種植(GAP)、提取(GEP)、生產(GMP)到銷售(GSP)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建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中藥產業體系。
從一開始的單一成分控制,到后來的指紋圖譜21種成分,再到現在使用數字化技術在一條生產線里面布置了2100個質量控制點。一批藥品生產下來,可得到將近20萬條大數據,一年累計將近2.1億條。天力士對這些數據進行精準把控和分析,產品的質量也隨之得到精準控制。
天士力的實踐表明,現代中藥智能制造需要融合多種關鍵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以及大數據的有機融合尤為重要。正如《中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報告》所指出的,圍繞以數字化賦能中藥產業自動化,中醫藥質量控制研究發展的必然途徑是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