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野生動物救助是保護野生珍稀動物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提升的同時,需要救助的動物數量也在不斷攀升。
地球并非只是人類的家園,它同樣也是人類在地球上最親密的朋友——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動物在維護生態平衡、開展對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不斷汲取,生產生活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對動物的過度捕獵,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的問題。基于此,國際上將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這為人們敲響警鐘,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等動物成為稀有品種再進行保護。
聯動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近年來,國內異寵市場火爆,受國內市場、品種、價格各方面因素限制,為了滿足一些追求新潮和獵奇的寵物愛好者,一些不法商販在線上購買國外野生品種,甚至是瀕危物種,攜帶或寄遞走私入境,而后再利用國內電商平臺非法銷售野生動物及制品,甚至利用電商平臺漏洞,通過“暗語”“諧音”等方式堂而皇之地售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外,隨著直播行業的迅速火爆,一些網紅為了出名也鋌而走險,不惜挑戰法律底線,難免催生網絡亂象,如“網紅直播燒烤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白鯊”,引發熱議。
為何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屢禁不止?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會)劉夏明分析稱,首先,電商平臺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品種繁多。綠會研究室曾就志愿者反映的電商售賣白冠長尾雉尾羽、羚羊角、犀牛角、硨磲等動物制品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并推出相關報道。而電商平臺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種類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林林總總真假難辨。其次,電商平臺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手段隱蔽。不法商家在銷售野生動物制品時,采取了諧音字、暗語、掛羊頭賣狗肉等方式規避平臺的關鍵詞審查,稍微有些風吹草動,感覺勢頭不對,就立刻下架相關商品。不法商家的警惕性非常高,故意使用各種手段遮掩違法銷售野生動物的行為。再次,電商或社交平臺的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涉及一地上線多地交易,跨區或跨境交易,尤其是涉嫌網絡犯罪和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犯罪區域多不明確,執法部門受案件屬地化所限,存在線索舉報、證據鎖定等困難。最后,電商平臺對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審查不嚴,監管不力。部分電商平臺監管松懈,未依法發揮審查、監管作用,也為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推波助瀾。一些平臺對于舉報商家違規銷售野生動物及制品的,非但沒有積極回應舉報線索,反而還利用技術手段向瀏覽過相關野生動物制品的用戶持續推送關聯商品內容。對此,劉夏明建議監管部門要求各電商平臺內部建立打擊和舉報非法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的專題設置、專人負責的快速處理機制,提高平臺“敏感度”,系統性地防止非法野生動物及制品交易。同時,針對“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關鍵字搜索,設置科普和法律法規提示語功能,提醒廣大用戶保護野生動物、拒食野味。
劉夏明表示,開展聯動機制將提升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效率。首先是建立電商平臺和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共同參與的聯動合作機制,非法野生動物及制品的交易需要專業把關和識別,此機制將創新建立網絡鑒定快速通道。其次,建立野生動物及制品網絡非法交易聯動平臺,由農業農村、林草、市場監督、公安等部門統籌管理部署。接受非法交易線索的提交,對野生動物及制品進行辨別,聯合電商平臺鎖定犯罪地區,按照案件屬地管轄原則,調度屬地公安機關落實偵辦工作,做到監管迅速、市場協同、網絡配合。
完善獲救動物野放法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地警方破獲的“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中,查獲數量眾多的活體野生動物。然而,涉案的活體野生動物獲救后大多數并未得到及時野放,而是長期寄養在人工環境下,并且很多個體會出現煩躁、食欲不振等糟糕狀態,甚至死亡。這一問題的出現,暴露出在涉案野生動物的處置方面相關法律的缺位。
以小熊貓為例,自2020年以來在四川地區破獲3起有重大影響的“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涉及數量眾多的活體野生動物,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公通字〔2017〕25號)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不得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處置涉案財物”,所以,辦案機關將查獲的小熊貓、金絲猴等活體野生動物寄養在雅安市碧峰峽野生動物園。但是,野生小熊貓個體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出現了較大的應激反應,寄養期間陸續出現了死亡的狀況。
被救助收容的野生動物與人類以及非自然環境接觸的時間越短,對于未來野放越有利。盡管依據《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定》第十一條,公安機關沒有具備保管條件場所的,可以委托具有相應條件、資質或者管理能力的單位代為保管,但問題是,野生動物是有生命的個體,不同于一般的涉案財物,在被盜捕、運輸的過程中已經產生應激反應,身體與心理均已受到傷害,被解救后如果不能及時野放、回歸自然環境,長期寄養在人工環境下,就會出現煩躁、食欲不振等更糟糕的狀態,甚至死亡。在這種情況下,破獲案件的意義就大打折扣。對于涉及野生動物的案件,對違法者的懲罰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樣至關重要的是讓被解救的野生動物得到良好的救助、及時回歸野外環境、恢復原有生態。正如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所說,保護任何一種動物,不是抓起來放動物園或是實驗中心里才叫作保護,而是要讓它們在綠水青山之中可以生存。
同時,綠會楊洪蘭指出,由于涉案野生動物是違法者最終量刑和判決的重要依據,而刑事案件又分為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花費數月時間,在這漫長的辦案過程中,涉案野生動物在寄養期間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涉及鳥類的案件,有數據顯示,死亡率竟然達到70%?!皯土P違法者不應該以對野生動物的二次傷害為代價,因此,針對涉案野生動物的野放問題,出臺明確的法律規定,極為必要。但目前為止,對‘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中查獲的野生動物的野放問題,法律是一種半空白的狀態。建議由國家林草局牽頭,就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中涉案活體動物的野放問題,盡快出臺明確的法律規定,規定公安部門、檢察機關在對野生動物犯罪案件中罰沒的活體野生動物進行清點、登記、拍照、錄像等司法確認后,依法按照證據保全程序對經過登記保存的證據進行保全,然后,聯合林草部門依法及時將野生動物科學野放?!?/p>
此外,野生動物救助也是保護野生珍稀動物的重要措施之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提升等,需要救助的動物數量也將不斷攀升。據綠會安勤勤介紹,目前野生動物救助存在經費不足、救助站數量不足、專業力量薄弱、人員少等問題。如何調動民間救助站、個人等民間力量加入野生動物救助,以緩減不斷增加的救助壓力?安勤勤分析稱,可加大對民間野生動物救助的支持,加強政府與民間救助站的合作,發展“政府+民間”聯合救護模式,從而充分發揮民間生態保護力量的作用,增強生態保護效益。
“發展?‘政府+民間’聯護,首先需加強經費保障,經費是野生動物救助面臨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等地區。建議在建立政府與民間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基礎上,設立專項經費,通過政策、制度等措施引導、吸納社會捐助,保障每一次救助行動都能順利進行。此外,可以通過支持、鼓勵具有野生救助熱情的民間救助力量加入野生動物救助行列。加強對做出貢獻或投入的個人或組織給予相應的補償,以鼓勵救助行為,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野生動物救助行動中來。同時,做好區域志愿者團隊建設,如提高專業性、規范管理等,引導公眾志愿加入野生救助行動。這樣,一來可以增加野生動物救助力量,二來可以為熱衷生態保護的公眾提供平臺。此外,還需要加強救援隊伍建設,一是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以發展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二是積極對野生動物救助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升救助人員的專業技能。三是加強宣傳,包括生物多樣性科普、野生動物救助途徑及方法、公眾或單位如何加入野生動物救助志愿團隊等方面的普及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為什么救助、如何救助、如何加入救助等?!卑睬谇谡f。
政府引導皮草養殖產業逐步轉型
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的皮草養殖國之一,皮草養殖體量位居全球前三。據中國皮革協會《中國水貂、狐、貉取皮數量統計報告(2021年)》,2021年我國水貂、狐、貉取皮數量分別為687萬、1100萬、919萬。這背后隱藏的是皮草養殖業人畜共患病潛在風險,以及皮草養殖背后巨大的環境成本。
自荷蘭首次報告水貂COVID-19病例以來,荷蘭、美國、丹麥等歐洲、北美共計12個國家的430多座水貂養殖場檢測到新冠病毒。其中病毒在人與動物之間反復交叉傳染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皮草養殖場的動物所帶來的病毒風險是隱蔽的。受感染的水貂養殖場的報告經常顯示,水貂既沒有癥狀,死亡率也沒有明顯上升,這更增加了人畜交叉感染的風險。除了冠狀病毒外,據最新報道,西班牙水貂養殖場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菌株H5N1。皮草養殖的人畜共患病風險,危害公共衛生健康安全。
此外,綠會行動亞洲基金代表、生命關懷消費者教育項目負責人蔡莎茵分析稱,皮草養殖高昂的環境成本阻礙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尤其是全球氣候變化下挑戰“雙碳”目標的達成。尊重動物協會發布的報告《皮草的環境成本》顯示,經濟效益有限的皮草產業不僅污染空氣、土壤、水源,更破壞了生物多樣性,提升了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系統修復的成本。出于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考量,已有多國采取關閉皮草養殖等應對措施。
為盡快結束由皮草養殖業帶來的阻礙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發揮我國在生態平衡與經濟發展領域的示范作用,蔡莎茵建議,由農業農村部牽頭盡快協助皮草養殖產業逐步轉型并關閉,扶持其他兼顧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產業發展,并出臺有償補助政策,協助皮草養殖產業人員轉至其他綠色產業就業。同時,逐步推動禁止養殖水貂等人畜共患病易感物種,以及禁止水貂活體及其皮草制品進出口運輸與交易。此外,針對皮草養殖場對所在地包括空氣、土壤、水源的環境影響現況進行科學性評量,并采取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