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怡 張靜 田曉紅
2012年,國家出臺《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宣布幼兒園教師成為專門化職業。2014年以后,隨著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發布,從倡導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卓越教師培養體系到兼顧素質能力的專業化和多元化,在總體要求上不斷進階。隨著國家層面“卓越幼師”培養計劃的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卓越幼師”培養正在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創新模式。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兒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與核心,便是幼師隊伍質量的提升。關注卓越幼師職業核心能力,探尋“卓越幼師”緣何卓越以及其卓越素質何以成就,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觸及卓越幼師培養的真諦,從而促進幼兒教育真正得以提質增量。
所謂職業核心能力,就是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讓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和應用。[1]卓越幼師的職業核心能力對于其勝任崗位和職業、提升職業競爭力、促進其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由此也成為卓越幼師培養的重要抓手?!案呱小?、“扎實”、“突出”等詞匯只是對卓越幼師必備素質的泛化描述,而從職業核心能力角度去探討卓越幼師的培養則更精準,針對性也更強。
依據大教育觀的主張,教育既要在時間上貫穿人的一生,又要在空間上充盈人所置身的各種場所,其最終目標是改善人的生存處境,提高人的生活質量。[2]
大教育觀念解決的是卓越幼師培養中的教育理念問題。當前社會,與時俱進的知識觀念和全程跟進的適應能力已成為卓越幼師職業發展的必備。2019年元旦,“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全國上線,這是國家層面對教育社會,學習化社會的積極倡導,也是大教育觀的有效實踐。大教育觀在全社會范圍內的踐行勢必賦能幼師培養的開放性,而卓越幼師培養更需要大教育觀的引領。
“以幼為本”要求教育者必須了解幼兒的天性和需要,凡事從幼兒出發,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成為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培養自我實現的完整的人,這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要使“以幼為本”扎根幼兒教師內心并成為其職業生涯中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要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情懷,使他們熱愛并尊重幼兒,以愛促教,努力成為幼兒的知心朋友。要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素養,讓他們在落實日常教育活動時更多地關注細微環節,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真正做到“以幼為本”,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只有堅決貫徹“以幼為本”,才能鑄就卓越幼師培養的科學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假的教育,教育要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當教育來進行,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作為學習的對象,從中吸取各種知識。在陶行知看來,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與人的生命共始終,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并且是終身教育。
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踐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拓寬教育的外延,也避免了重蹈傳統教育與生活、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的覆轍。如若能成功融入“生活即教育”理念,那么卓越幼師培養的實效性必然會大大增強。
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于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被譽為“21世紀人的通行證”。[3]終身學習是一種教育理念,就是俗話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此理念在全世界范圍內業已推行數十年,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幼兒教師要想獲得職業生涯的不斷成長,知識更新和知識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必須終其一生地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和深化最初的知識,做到適應社會,與時俱進,不斷逼近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卓越幼師要想獲得職業成長的持續性,就必須立志終身教育、堅持“終身學習”,除此別無他法。
對于教育者而言,要想獲得職業生涯的實質性成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往往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其個人的道德情操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長影響,故此高尚師德也是卓越教師的必備素養。卓越教師總是甘于奉獻、堅守初心,熱衷于對教育意義的追尋,把教育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事業。同時,教育情懷作為教師職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也具有衍生性,它能夠激發和成就教師職業所需要的其他素養,最終成就卓越教師的卓越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厚植教育情懷,喚起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內驅力,讓他們發自內心去追求職業生涯的輝煌,這是培養卓越幼師的首要任務。
通識教育是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幼兒教師職業核心能力的關鍵途徑。通識教育可以促進幼教師范生對自然、社會及人本身的認識,有利于達到專業與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使得他們形成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得比較全面的知識與能力。[4]
當前的中國教育正在完成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轉向。通過接受通識教育,幼教師范生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體系,做到“通”“專”結合。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志向、胸懷和見識,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符合現代教育對人才素質的高標準嚴要求。強化通識教育用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培養新時代的卓越幼師,既能夠提升教育品質,也適應了現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職業核心能力是幼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較之普通幼師,卓越幼師既要能靈活創設教育環境,以典型問題串聯整個教學過程,又要善于在預設基礎上把控和捕捉課堂的動態生成,積極轉化為促進幼兒發展的資源。他們的課堂應具有開放性和啟發性,能激發起幼兒的積極思考,使幼兒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卓越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心靈,心懷職業理想,注重自身修養。他們還應熟悉幼兒發展理論和保教知識,接受系統性通識教育,具備環創、溝通與合作等職業技能。此外,科研素養也不可或缺。幼師從普通走向卓越,很關鍵的一步就是凝練和整合教學經驗并使之轉化為實踐知識,通過教學科研兩頭抓,形成超越教學經驗的實踐性知識,更好地指導教育實踐。
實踐育人教育觀有別于傳統的教書育人教育觀,它把教育看做動態的發展過程和師生共同參與的實踐過程,推行“教學做合一”的育人模式,踐行了教育的實踐屬性。
師范專業本身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對幼兒教師的培養必須堅持實踐育人。加強實踐,能夠提升幼師人才的崗位適應能力,課程設置應該在“懂理論”的基礎上“重實踐”,把實訓落到實處。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模擬幼兒教學的真實場景,引導學生體會幼兒教學過程。教育見習和實習中,要組織學生走進幼兒園,接觸幼兒,參與環節創設,了解實際教學,并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貫徹實踐育人,是對教育改革的踐行,也是提升卓越幼師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環節。
幼兒的智慧需要教師去開啟。卓越教師具備追求卓越的品行,他們往往會選擇主動去學習最新的教育方法,并靈活融入日常教學中;卓越教師還喜歡反思,并習慣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升到理論層面,這讓他們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
反思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能力,他對卓越幼師的教育生涯至關重要。教學反思凝練了教育智慧,促進了教育創新,使卓越幼師時刻保持成長的動力,不斷改變和完善自我,不斷收獲職業生涯的更大成功。在卓越幼師的培養中,反思型實踐值得大力推行。反思是人類智力活動的重要特征, 也是教師由普通走向卓越的關鍵素養,反思型實踐是教師改進教學、成長為優秀的專業人員的關鍵因素。
總之,當前對于卓越幼師的培養尚有諸多未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卓越幼師的職業能力真正可持續發展,并為我國的幼兒教育持續不斷地注入生機和活力,這是需要研究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卓越幼師培養,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