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佳園
(武漢中科瑞華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我國在線市場的快速發展,海鮮市場也即將在“互聯網+”時代獲得新的增長空間。一方面,我國是海鮮生產、消費大國,人口基數奠定了海鮮食品的龐大市場。但由于運輸條件、存儲方法等方面的劣勢,使海鮮很難進入內陸市場進行有效的發展,也造成海鮮在內陸市場中的高價現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逐步成熟,運輸條件、冷鮮倉儲系統得到快速的發展,使海鮮冷鏈配送模式逐漸成熟,為海鮮在線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海鮮產品的特殊性使冷鏈配送模式容易面臨較多的問題,進一步控制風險,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為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較于傳統的生鮮產品,海鮮產品的時效性要求更高。一方面,由于海鮮的品類較多,不同的產品,其對保鮮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別,但大多數海鮮產品的保鮮要求較高。在海鮮產品變質后,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對控制的時效性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在海鮮產品食用的過程中,海鮮產品的新鮮程度對于產品的實用價值有直接的影響,運輸的快慢會直接導致產品的品質出現變化,從而影響客戶購買海鮮產品的滿意度[1]。因此在海鮮產品在線銷售的過程中,對冷鏈配送模式的要求較高,也對現階段的冷鏈配送模式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戰。
海鮮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保鮮措施,以保障海鮮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品質。在存儲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冷藏庫的溫度保持穩定,且在不同的季節需要確保海鮮保存倉庫庫存的合理,避免在下海旺季所引起的入庫不及時問題。在配送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確保車輛的冷藏溫度保持在-18~-22℃,對車輛的要求較高。雖然我國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冷藏運輸車輛的數量在不斷提升,但能夠真正用于海鮮產品運輸的車輛數量依然較少,無法滿足海鮮產品的運輸需求。同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海鮮車輛的車況、衛生狀況,都會對海鮮產品的品質帶來直接影響,由于老化、清理不及時等問題,會進一步引起相關的問題,因此也面臨著較高的運輸風險[2]。
現階段我國海鮮在線市場在冷鏈配送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第三方以及自營兩種物流模式展開。無論是采用第三方或者自營的物流模式,海鮮冷鏈配送的成本都較高。首先,海鮮產品在面向市場的過程中,有較高的時效性要求。除去較為常見的海螃蟹、海帶、小黃魚等產品,海鮮產品的新鮮程度對于其價值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采用冷鏈配送模式。在此過程中,倉儲、運輸都需要采用專用的設備展開,從而導致運輸成本較高[3]。其次,海鮮配送過程的時效性要求,導致海鮮產品的運輸距離十分有限。在遠距離運輸的過程中,不得不采用運輸成本更高的空運來保證運輸的時效性。而在高成本運輸壓力的情況下,還需要面臨海鮮在保存、運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從而對物流企業、管理體系要求較高,也進一步造成海鮮冷鏈配送模式的運營成本較高,最終導致僅有部分具有實力的海鮮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能夠保證海鮮冷鏈配送的質量和服務效果。
由于海鮮產品的特殊性,對冷鏈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首先,在存儲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我國現階段的保鮮貨倉的容納數量相對有限,海鮮的保鮮貨倉也有一大部分用于其他貨品的保鮮存儲。雖然沿海地區建設有部分海鮮保存的冷藏庫,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屬于海鮮的保鮮貨倉數量相對有限,導致在下海旺季海鮮的保存數量較少,從而增加了下海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成本。同時,在展開海鮮貨倉管理的過程中,其使用和調度計劃存在一定的缺漏,無法對海鮮產品的運輸帶來積極的作用,從而引起相關問題的發生。其次,在運輸的過程中,海鮮產品需要采用專用的冷藏車,并保證運輸期間的溫度符合相關的要求。但現階段符合運輸要求的車輛較少,且現存的海鮮運輸車輛服役年限較久,無法保證運輸過程中的質量與運輸效果[4]。此外,在我國海鮮在線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海鮮電商企業并沒有根據自身的硬實力調整市場擴張計劃,從而導致海鮮產品的鋪貨大于實際的配送能力,造成運營成本的不斷增加和浪費現象,對于保障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我國現階段冷鏈配送體系在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統一的標準,特別是在物流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大多數物流企業都十分重視冷鏈配送體系相關的發展,但并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從而導致大多數冷鏈配送體系存在經驗主義的情況。例如,不同的生鮮產品,其保鮮的溫度有較大的區別。海鮮的溫度要求較低,而蔬菜類品的溫度要求較高。物流企業在冷鏈配送的過程中,需要控制運輸成本,從而導致不同生鮮產品混運的情況發生,從中能看出冷鏈配送體系的配合能力較差,在缺乏良好指導的情況下,無法保障冷鏈配送體系對運輸的有效支持。而完整的冷鏈配送體系需要在產品制造商、分銷商、物流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明確冷鏈配送體系的標準,采用多溫冷藏車、冷藏設備等方式提升物流運送的可靠性,有效減少物流配送過程中的風險和問題[5]。
無論是采用哪一種物流配送模式,現階段海鮮冷鏈配送的成本較高,雖然采用第三方合作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配送成本,借助第三方企業的倉儲、物流系統來保證海鮮配送的時效性。但在合作運營的過程中,海鮮配送依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能力要求較高。需要確保海鮮的冷鏈配送體系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展開,在進行配送過程優化的同時,用最安全最快速的方式確保海鮮能夠快速到達消費者手中。但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例如,現階段的海鮮配送模式中,順豐的配送能力較好,配送服務水平較高,也能夠保證海鮮產品快速、安全抵達目的地,但在合作的過程中,順豐的收費也是較高的。而中小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很難保證對海鮮配送過程的有效管理,雖然能夠在配送成本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實際的配送效果很難得到保障。而在采用自營冷鏈物流的情況下,由于冷鏈物流的建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成本,同時也可以通過專業化的服務來保障冷鏈物流的服務質量。但在實際配送的過程中,單次配送的海鮮數量會對配送的成本帶來直接的影響,且配送的時間并不穩定,在增加自營成本的同時,也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造成海鮮產品不親民的印象,并不利于海鮮行業的有效發展。
現階段我國從事冷鏈物流運輸的人才較少,大部分冷鏈物流人才均是行業內的兼職或者轉職,并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經驗。而在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企業投入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資金十分有限,無論是在管理層還是一線工作人員,冷鏈物流人才的專業和素質能力決定了其在崗位上能夠發揮的作用,從而導致冷鏈物流在管理、運營的過程中面臨諸多的紕漏。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專業從事冷鏈物流人才的科研機構以及高校較少,無法對人才的培養提供積極的作用。同時高校與科研機構并沒有和企業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從而導致人才培養缺乏明確的方向,無法對冷鏈技術的發展、冷鏈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無法保障人才對冷鏈物流事業的有效支持。
在應對“互聯網+”帶來挑戰和機遇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保障海鮮市場服務的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應當進一步擴大海鮮保鮮庫的容量。針對當地海鮮的市場需求、在線市場需求以及產量,合理建設海鮮保鮮庫,增加海鮮保鮮庫的數量,并進一步完善海鮮保鮮庫的管理制度。在下海旺季留出海鮮的保存比例,便于及時保存海鮮產品,降低反復收網造成的成本上升現象。并在下海淡季,將海鮮保鮮庫用于魚、肉等產品的保鮮,合理調度保鮮庫的使用,以提升保鮮庫的使用水平[6]。其次,海鮮電子商務企業應當與物流企業、冷庫等組織建立良好的聯系,根據自身的銷售情況協調物流企業,積極采購海鮮專用的運輸車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采用聯合配送的模式,避免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因單次運輸量較小而導致的物流浪費現象,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利用地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升海鮮物流配送的資源利用率,從而避免相關問題的發生。此外,海鮮電子商務企業應當進一步建立戰略發展意識,針對自身的發展需求展開合理的鋪貨和市場擴張,從而有效降低因不良擴張所導致的經營風險。
首先,在冷鏈配送模式完善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明確冷鏈管理的內容。在提升冷鏈物流基礎的同時,還需要積極展開冷鏈物流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建立物流合作體系,并通過共享配送中心等方式,確保海鮮的冷鏈物流過程得以優化,從而進一步保障單次配送的數量符合物流配送成本降低的需求。并進一步合理分配物流資源,以提升海鮮冷鏈配送的盈利能力。其次,還需要聯合海鮮電商平臺、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整合各個企業之間的冷鏈配送資源,并借助地理、人員方面的優勢,顯著提升冷鏈配送的效率與服務效果,進一步減少相關問題的發生。此外,還應當進一步對冷鏈配送體系展開進一步的優化,整合電子商務企業以及物流企業的主營業務和非必要業務。并通過簽訂第三方合作協議,建立合作共贏的冷鏈物流體系,以提升物流運輸的效率,并保障冷鏈物流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使行業整體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明確的冷鏈配送標準,可以使物流企業以及電商平臺對海鮮的儲存、運輸建立具有參考性的標準,促使行業的標準化發展,并提升冷鏈配送的服務水平。首先,需要確定海鮮產品的運輸標準,確定冷藏專用車輛的類型、運輸距離以及運輸方法。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對運輸的速度、運輸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并確保不同的貨品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空隙。通過隔離的方式,以避免貨品之間的相互干擾。同時還需要對車輛的衛生條件、溫度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的記錄與監督,并建立信息管理模式,以提升運輸過程的標準化與規范化[7]。其次,需要對冷鏈配送過程的管理建立相應的規范。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措施,明確海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方式,例如,確保包裝容器的無毒、無害,并在運輸前展開運輸測試,建立良好的運輸標準,展開有效的運輸。另一方面,需要對從事海鮮冷鏈配送的組織和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對其健康證明、從業能力的檢查,以避免因人員問題所導致的配送問題。
首先,在冷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加強冷鏈物流企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需要精細化冷鏈物流企業的類型,并按照冷鏈的服務領域,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從而整合冷鏈物流企業的資源,使與海鮮冷鏈配送相關的人才得到全面整合,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有效合作。通過信息平臺的建設,保障行業的信息得到及時的共享。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冷鏈人才的培養效果。應當進一步加大冷鏈人才的培養力度,不但需要加強高效食品加工、保存、運輸等專業學科的建設,還需要在物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進一步完善相關職業、工種的培養措施,展開企業、國際層面的交流與合作,使冷鏈配送人才得到全方面的培養與發展。
綜上所述,“互聯網+”為海鮮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而相關的冷鏈配送體系是保障該市場得到充分開發的基礎。現階段我國海鮮冷鏈配送模式依然面臨較多的問題,在發現相關問題的同時,還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減少相關問題給海鮮在線市場開發帶來的不良影響。進一步加強海鮮冷鏈配送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相關的規范和標準,使海鮮冷鏈配送模式得以不斷完善,為海鮮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全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