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蓁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交通廣播,海南 海口 570206)
現如今,脫口秀新聞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新聞播報方式,與傳統類型的新聞節目相比,脫口秀新聞節目的語言表達,并非使用傳統的書面語言,而是運用平實的語句,站在真實合理的角度對不同類型的新聞事件進行闡述。主持人就是脫口秀新聞節目的靈魂,其運用的話語模式,能夠對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主持人在正式進入新聞節目之前,必須靈活選擇最適合的話語模式,從而收獲更好的新聞播報效果。
脫口秀新聞節目有著多元化的、豐富的題材,能夠做到軟硬兼顧,關注我國社會內部的民生熱點,同時也涵蓋了國內外的時事政治內容。只有做到選題內容的包羅萬象,脫口秀新聞節目才能夠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
新聞通常被分為硬新聞和軟新聞。其中,硬新聞的內容題材較為嚴肅,關乎我國的國計民生,以及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具備更強的思想性和豐富的知識面。例如,我國政府出臺的重要政策方針、國內形勢以及國際形勢、國內股票漲跌情況、天氣變化、突發事件等,包括社會中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硬新聞的主角。
而軟新聞主要是指我國的社會民生類新聞,其主要特征為充滿人文關懷,并且體現出娛樂性、趣味性以及故事性,使受眾在接收新聞之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或者使受眾受到正向鼓舞,給予人們更多的精神慰藉,滿足更多人在心理層面的需求。硬新聞可能會涉及到敏感內容,必須運用嚴肅的書面語言。因此,脫口秀新聞節目在選擇新聞內容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契合度更高的軟新聞,從而在新聞節目之中營造出一種接地氣的氛圍,并且使主持人能夠進行充分發揮,主持人則需要把握節目播送的分寸,展現出自身的功底。
然而,更多地選擇軟新聞,并不代表脫口秀新聞節目完全放棄硬新聞,主持人應當對硬新聞進行關注并且表達,不可在播送節目的時候偷工減料。在脫口秀新聞節目內部出現的硬新聞,應當由主持人找到節目選題的關鍵,并加以延展,找到獨特的視角然后進行解讀,從而傳遞給廣大受眾,以此來保證脫口秀新聞節目有著更為豐富多彩的內容,同時關注軟新聞和硬新聞[1]。
脫口秀新聞節目不只是一種全新的新聞節目形式,而是一種全新的新聞節目語言表達手段。就傳播學而言,脫口秀新聞節目在語言表達方面,無疑是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變革。脫口秀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必須運用通俗的、質樸的、有一定深度的語言,幫助受眾在輕松、愉悅、詼諧的氛圍下,真正了解新聞節目的具體內容。
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在提到“新聞節目”的時候,往往會聯想到類似《新聞聯播》那種傳統而嚴肅的新聞內容,新聞主持人在播報節目的時候,會運用固定的語氣、語言節奏、腔調和語句,甚至主持人運用的肢體語言也已經被固化,導致大量受眾認為“新聞節目只能依靠這種固定方式進行呈現”,而且新聞節目的主持人由于十分嚴肅,給予受眾一種“高高在上”“只可遠觀”的刻板印象。而脫口秀新聞節目的主持人,會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并且給予新聞節目更多的發展活力。
與傳統的評論式新聞節目不同,脫口秀新聞節目不僅要具備新聞性,還要具備一定的娛樂性,與受眾的喜好相符,不得枯燥地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因此,脫口秀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語言方面必然具備感染力,其話語模式靈活多變,具有更強的趣味性,在表達過程中“言之有物”,營造出平等分享的節目氛圍。
在主持脫口秀新聞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將語言傳播的目的貫穿節目的始終,不僅通過節目引發受眾的思考,傳遞正確的道理,而且還要對新聞內容進行準確解讀,使節目寓教于樂。與直接向受眾“講道理”相比,新聞受眾更喜歡聽故事,所以脫口秀新聞節目在制作過程中,主持人往往使用有溫度的語言表達方式,幫助受眾領悟新聞節目之中存在的深層次內容。不僅如此,脫口秀新聞節目在我國實現本土化發展之后,主持人時刻堅持引導主流價值觀,這成為所有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責任和擔當[2]。
現階段,在開展廣播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敘事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規律,但是其模式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看上去這只是方法出現了變化,但是就敘事模式轉換而言,更像是為受眾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幫助受眾對世界產生新的認知。例如,鳳凰衛視推出的脫口秀新聞節目《鳳凰早班車》,就將“播放新聞”和“說新聞”兩種不同的新聞敘事話語形態相結合,其實質是因為電視新聞敘述的主體姿態與立場選擇不同,使得電視新聞在敘事方面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并且隨著變化而持續發展。
但是,“說新聞”這種全新的話語模式,已經被我國受眾所接受,更多類型的節目也不斷涌現,贏得了受眾的喜愛。“說新聞”就是在新聞播出的過程中,主持人運用富有個性的、口語化的、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全新語言方式,來播報新聞。在態度和立場方面,使新聞節目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從以往的“新聞宣傳本位”變成了“受眾本位”。因此,新聞節目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且提升了受歡迎的程度。
脫口秀新聞節目就是運用貼合受眾的話語方式播報各類新聞,受眾可以通過此類新聞節目,獲得自身感興趣的信息,在播送新聞內容的時候,主持人運用“播”與“說”有機結合的方式,將社會民生、時事政治等類型的新聞傳遞給所有受眾。例如,我國知名脫口秀新聞節目《語眾不同》就采用此類話語模式,將主持人以及嘉賓在節目內部的“說”放在主要位置,然后配合“播”進行新聞傳播,向人們分享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
人們在聽到“脫口秀”一詞的時候,通常第一時間想到相關人的妙語連珠。因此,脫口秀新聞節目要想保證自身的質量,必須在“說”上面下足功夫,運用“段子”使新聞節目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持續加快,受眾普遍需要面對較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而要想緩解壓力,需要通過接觸不同的娛樂元素,實現身體和精神層面的慰藉。在廣播電視方面也有更多的節目為了吸引受眾,推出了輕松而詼諧的節目內容,并且使自身能夠找到節目的定位。
事實上,部分朗朗上口、幽默詼諧的語句,在運用到脫口秀新聞節目之中以后,能夠起到良好的“圈粉”效果。例如,在我國知名脫口秀新聞節目《章魚說》中,會聽到這樣的宣傳語:“章魚有八爪攔盡身邊事,小墨有墨汁詳評各路人。”由于加入了戲劇性更強的宣傳語,使得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受眾也能夠對新聞內容進行關注。《章魚說》往往關注我國國內的社會民生,在播報新聞內容的時候,自然也運用了更多段子。例如,在播送一則搶紅包相關的新聞的時候,主持人用段子類語句“一頓操作猛如虎,搶的紅包兩毛五”引出具體的新聞內容。由此可見,講“段子”能夠為脫口秀新聞節目吸引更多的受眾,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3]。
在脫口秀類節目的表演過程中,為了保證節目效果,使受眾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參與脫口秀錄制的人員,會選擇對自己講述的內容進行即興表演。在我國脫口秀類的新聞節目中,主持人也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引入角色扮演這一全新的節目元素,這是傳統新聞節目并不具備的。主持人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之后,受眾能夠對新聞的意義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受眾與主持人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使受眾產生關注后續新聞內容的欲望。
例如,在我國知名脫口秀新聞節目《章魚說》中,兩名主持人播報一則新聞:“英國搶劫犯行兇,遭遇正義路人制裁。”傳統的新聞節目會直截了當地對該事件進行敘述,而《章魚說》的兩名主持人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講述該新聞,其中一名主持人扮演正義路人,而另一名主持人扮演搶劫犯,表演過程夸張且具備強烈的詼諧感,受眾在看到主持人的角色扮演以后,能夠在短時間內與新聞節目融為一體,并且繼續關注新聞內容。
主持人就是受眾與新聞節目之間的紐帶,能夠使新聞節目的不同環節平滑地進行轉換,并且能夠有序銜接,使新聞節目具備完整性以及流暢性。在脫口秀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必須運用話語模式,與嘉賓進行高效配合,通過有限的時間,將價值較高的新聞以不單調、不花哨的方式傳達給廣大受眾。因此,主持人對新聞事件必須具備敏感性,而且主持人和嘉賓、主持人和主持人之間必須形成默契,合作呈現精彩的脫口秀新聞節目。
首先,主持人應當適當地出讓話輪,換而言之,就是在主持人具備較高的默契度之后,合理、舒適地與嘉賓或者搭檔主持人播報新聞,在敘述新聞事件的時候,主持人需要處理一個難點,那就是如何才能夠做到節目不會重疊和冷場。與其他類型的節目相比,脫口秀一類新聞節目的大部分內容,需要主持人進行即興的口語表述,即使主持人已經準備好臺本,也可能在實際播報過程中,出現主持人說出臺本內部并不存在的話語的情況,因此主持人需要滿足更高的要求。在話輪更迭的過程中,主持人將遵從“不重疊、不冷場”的規約,然而重疊往往出現在過渡話輪階段,因此主持人應適當地停止講話,使話輪能夠順利讓出。
其次,在輪換話語的時候,主持人需要對自身的語言進行嚴格控制,如果新聞節目為主持人與嘉賓配合,主持人應當進行“拋磚引玉”,自身的語言點到為止,不得在節目中滔滔不絕、喧賓奪主。如果新聞節目為兩名主持人協調配合,主持人必須為搭檔主持人留下話語口,保證搭檔主持人能夠在舒適的狀態下繼續之前的播報,并且就新聞事件侃侃而談,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4]。
再次,話輪的奪取并非“不禮貌”行為,新聞節目之中的話輪更迭,其實質就是話輪出讓以及話輪奪取的過程,如果主持人善于奪取話輪,那么主持人就應該更多地控制自身的即興口語,展現出更好的水平與素養。在脫口秀新聞節目內部,主持人奪取話輪的策略,主要有補充并添加結尾、附和另一人的語言、在結尾提出建議、運用禮貌用語插入新的話語等。
最后,肢體語言也被稱之為“副語言”,是說話之余表現出的所有動作,其中主要包括動作、表情、手勢、姿態等。副語言雖然不是開口講話,但是在合理運用之后,能夠產生與語言相同的魅力。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運用話語模式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副語言的運用,通過副語言呈現出自身對于某一個新聞事件的看法,或者在敘述接近尾聲的時候,運用靈活的副語言,給予搭檔主持人或者嘉賓相應的訊號,暗示其需要及時接過話輪,保證新聞節目的流暢性和趣味性。
首先,在進行即興口語表達的過程中,任何人都不能保持思想高度集中,而是即興開口講話,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往往會隨時增添話語,導致語言出現冗余問題,該問題通常被人們視為“不在狀態”或者“狀態欠佳”。脫口秀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進入節目中以后,必須保證自身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注意參與節目的其他人的思想情況,進而做到默契配合,避免在語言出現冗余之后,影響新聞節目的整體觀感。
其次,傳統的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必須保證自身口語表達的完美性。然而在脫口秀一類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在口語表達方面,必然存在粗略性特點,如果主持人在節目內部過于追求完美,忽視脫口秀類節目具備的特點,而盲目追求口語表達層面的完美無缺,那么主持人必然會被語言冗余的問題所困擾。由此可見,主持人的語言模式應當“點到為止”,在明確受眾能夠了解主持人表達的重點以后,主持人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播送語言的完美程度,更不需要反復強調。
最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即興口語具備單向、線性以及不可逆三種特征,脫口秀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想在節目中出口成章,必須做好前期準備。但是除了前期準備以外,主持人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的話語傳播方式進行規范,將規范化、標準化的語言狀態轉變為日常語言,同時在日常的語言交流中,鍛煉自身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僅如此,主持人應當重視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隨時利用互聯網收集各類有用的信息,然后在節目內部有意識地降低語言冗余問題產生的概率,做到語言表達簡單精煉,使即興口語在常態交流的環境下,也能產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5]。
綜上所述,脫口秀類新聞節目與傳統的新聞節目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主持人必須先了解脫口秀的特征,然后創新自身的語言模式,在保證新聞節目整體效果的同時,向受眾傳遞更多正能量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彰顯新聞工作者獨有的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