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丹
(鶴壁日報社,河南 鶴壁 458030)
媒體融合背景下涌現了各種各樣的媒體平臺,并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催生了很多全新的媒體平臺與行業,要求新媒體編輯掌握全新的工作方式,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應對全新的工作,履行自身的職責,從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自身的優勢,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因此,有必要探究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應具備的素養。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得到顯著提升,在傳統媒體傳播模式下,大多數新聞都是通過新聞工作者進行制作,然后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途徑為載體進行傳播。但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增了新媒體傳播途徑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可以通過視頻、文字、圖片、音頻等多元化方式進行新聞傳播,在網絡信息技術與社交平臺及社會媒介的支持下,提高了傳播速度和效率。另外,當前人們習慣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設備觀看實時新聞直播,這也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對新聞了解的需求。此外,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由于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受時間、版面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信息的數量與傳播效率受到了一定的束縛,但在新媒體平臺中,可以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信息內容進行綜合編輯,使得新聞傳播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同時大幅度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精準性,因此更受受眾的青睞。在媒體融合環境下,受眾不但可以通過傳統媒體獲得信息,而且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新聞資訊。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不再以單一的形式進行,人們在獲取新聞信息時可以與媒體或其他受眾進行互動交流,改變了新聞受眾以往被動接收新聞信息的地位,可以主動選擇獲得新聞信息,且編輯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及時有效。新媒體編輯可以及時了解新聞受眾的反饋與需求,并有針對性地做出回應,還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跟蹤報道,使得新聞傳播變得更加人性化,能夠反映出社會民眾的意愿[1]。
媒體融合是新媒體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嚴重沖擊后媒體行業必然的發展趨勢。當前各級融媒體中心已經初步完成建設工作,并積極更新思想理念,探尋與新媒體平臺建立合作關系,豐富自身的信息傳播途徑,擴大信息傳播領域,提高受眾的忠誠度,強化自身的影響力與競爭力。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的工作環境、專業技術與工作內容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總的來看,媒體融合對新媒體編輯工作提出的要求,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雖然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傳輸的量與速度實現了空前的超越,但決定各媒體平臺競爭力的重點還是內容,通過對當前新聞傳播領域的分析來看,新媒體傳播方式不斷創新,雖然新媒體模式的新聞傳播更具視覺性、互動性,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感更近,各種各樣的新聞傳播形式給受眾對平臺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逐漸向娛樂化方向發展的新聞著實令人擔憂。以當前廣受受眾喜愛的短視頻為例,其中很多新聞信息存在內容低俗、制造粗略的現象,這不但會擾亂新聞媒體傳播環境,而且還會對社會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媒體編輯需要進一步優化內容,要以穩定的方式持續不斷地產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新聞內容,不可過度追求熱度或追趕潮流,要憑借自身敏銳的新聞嗅覺與洞察力構建更加專業的內容生產體系,為受眾呈現更加精準客觀專業的新聞產品,并且要在自身工作中進行反思與總結,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保證新聞信息的品質,展現出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的新面貌[2]。
在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為受眾提供優質新聞產品、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與社會各界建立合作關系,如招聘信息共享、政務信息公開等。新聞媒體也要明確新聞內容的價值,當前抖音、微信已經成為媒體編輯的主要工作領域,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編輯要負責內容策劃、撰寫原創文章、為用戶推送信息等一系列的工作,這對新媒體編輯的互聯網思維流量意識、受眾意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編輯將各種新媒體平臺視為獨立的個體,并沒有與其他平臺之間構建有機的連接,沒能認識到受眾的多方面需求,導致在對受眾行為總結、跟蹤運行數據方面出現一些誤差。因此,新媒體編輯要以受眾為核心,重視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以及信息價值的深入挖掘[3]。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對新媒體編輯工作模式創新提出以下幾點要求。第一,要具有全新的視角。新環境下,編輯若想第一時間獲得獨家資源難度非常大,相較于在獨家新聞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不如利用已掌握的新聞信息進行重新創作,在原有的新聞信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用全新的視角分析新聞事件,并呈現給廣大新聞受眾,帶給新聞受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新聞內容生產的效率,而且還可以體現出新媒體編輯的思想水平與創新能力。第二,要創新信息內容。創新信息內容并不是單純地迎合受眾的好奇心,而是要綜合評判信息傳播價值、經濟價值、宣傳價值、引導價值等,在此基礎上選擇相對新穎的信息內容。第三,要創新信息呈現形式。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呈現形式逐漸趨向多元化,編輯要了解各種媒體平臺的傳播特點以及新聞受眾的需求,從而創作出與場景相匹配的新聞內容[4]。
基本技能是新媒體編輯的基本功,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選題能力。也就是在新聞信息的內容選擇方面,要選擇能夠引人注意的主題,同時要以受眾的視角切入,從普羅大眾關注的難題與社會熱點方面進行選題,為百姓的訴求發聲。第二,積累素材的能力。瀏覽大量視頻與文字等形式的新聞,關注其中的關鍵詞、語句等,并作為自己的資源素材,在籌劃新聞內容時,要充分考慮時代發展趨勢與受眾偏好,用更貼近受眾的方式將新聞信息傳遞出去。第三,編輯技術。在視頻剪輯、圖形處理、文字配圖、旁白字幕等各方面都要得心應手。不但要保證新聞中各類信息的呈現方式默契度高,而且還要重視信息整體的觀賞性。在新環境下,新媒體編輯要具備一定的運營思維,從當前情況來看,有些編輯在題材內容選擇方面不夠嚴謹,通過最終呈現出新聞信息作品能夠看出其中夾雜了一些主觀因素。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系統性不夠,沒有形成以受眾為主體的運營思維。新媒體編輯要改變自身的理念與視角,將內容生產視為媒體的推廣活動,重視打造與眾不同的風格。改變以往人為搜集信息的新聞編輯方式,提高受眾對新聞信息瀏覽的欲望。此外,新媒體編輯要具備系列化、風格化與互動化的運營思維[5]。
創新是當前時代的主題,也是各領域尋求發展的途徑,媒體行業也要積極創新發展。特別是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新媒體帶給受眾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更多的是體現在技術方面的,雖然技術的更新迭代會推動行業的變革發展,但人始終是行業發展的決定者。若新媒體編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單純掌握先進的技術,自身缺乏創新力與創造力,也無法應用先進的技術達到理想的效果。可見,創新力與創造力是當前新媒體編輯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對整個行業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提升新媒體編輯的創新力也是一項難題,可以參考以下方式進行。第一,要明確地意識到創新并不等同于單純的與眾不同,要切合實際,不能盲目為了創新而創新,要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職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與不足之處,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嘗試創新與突破。第二,創新不能流于表面,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創新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諸多突發情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能夠為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創新提供保障。第三,創新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創新要打破行業的束縛與限制,如果新媒體編輯專業能力不足,那勢必會在創新過程中遇到問題。在具體實踐工作過程中,新媒體編輯要嘗試應用各種新技術、新工具挖掘新聞、采集新聞,通過新的手段與渠道探索全新的結果[6]。
當前各種新媒體平臺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常用渠道,如抖音、微博、微信等,在網絡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設備的支持下,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便于溝通交流。對此,新媒體編輯人員在進行新聞編輯的過程中要注意輿論導向,重視制作人為關懷的作品,在重視受眾感受的同時,要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為實現人文關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能夠實現對每個人個體差異的尊重,在看待問題時要基于客觀、全面的視角,引導受眾在看待問題時保持理智、客觀的態度。另外,要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受眾對周遭事物的重視程度,是由事件的實際情況與特點決定的,對于難懂、晦澀的信息,受眾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但對周遭的一些小事,他們理解起來十分容易。因此,新聞媒體編輯要具備化繁為簡的能力,用受眾能夠接受、聽得懂的語言進行信息傳遞。面對當前受眾對新聞信息要求逐漸提高,新聞編輯要思考如何迎合受眾的喜好。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其精神需求就會越發突出,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這是人們精神需求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7]。
在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編輯要掌握新聞現場的具體情況,及時采訪到新聞事件的相關人員。同時,要懂得處理如何應對突發狀況,從而保證及時獲得一手資料。在通常情況下,深入新聞現場展開采訪是記者的基本工作。但新媒體編輯要打破傳統的工作形式,與記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實時掌握新聞的發展動態,同時要采訪到新聞事件的相關人員,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新聞信息的準確性與客觀性。例如,某地的化工廠由于污水排放問題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當地一家報社的編輯在得知消息后直接前往現場進行采訪,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有些新媒體編輯還直接進入到現場,通過視頻的方式與記者進行溝通,以此獲得一手新聞資源,并在其他媒體不再關注此事后,依舊對此事件加以持續關注,最終在化工廠又一次被爆出污染后掌握了最新的資料,并有效地提升了新聞閱讀量。可見,在新環境下,新媒體編輯要改變傳統的工作理念與模式,大膽突破創新,深入到現場中獲得一手資料,用自身專業的職業洞察力判斷事件的發展趨勢,時時把握事件的發展動態[8]。
無論新媒體編輯還是傳統媒體編輯,都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以主流意識形態為核心,深刻認識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更是需要新媒體編輯有一定的政治素養。新媒體編輯向受眾傳遞的并不單純是信息,還是精神補給,這就要求新媒體編輯應具備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新聞傳播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對受眾進行正向的引導。因此,新媒體編輯要持續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的政治覺悟。新媒體編輯面對的工作環境并不簡單,加之新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學科劃分更加細致,且相互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交互性與滲透性,因此新媒體編輯面對的壓力要遠大于傳統編輯。新媒體編輯不但要具備熟練應用新媒體知識技能的能力,還要知曉各領域的知識,并且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做到認真嚴謹、嚴格把關、判斷真假。新媒體編輯要意識到,在國家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媒體領域要發揮自身在輿論方面的作用與優勢,積極傳播正能量。盡快找準自身的定位,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探索新聞輿論的傳播特點與規律,有效落實創新對策,提高傳播效率[9]。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領域發生的變化與革新力度較大,面對新環境、新要求,為了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新媒體編輯要重視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新環境下探究新媒體編輯素養提升的方式方法,能夠為媒體編輯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從而促進整個媒體行業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