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全
(菏澤市定陶區融媒體中心(菏澤市定陶區廣播電視臺),山東 菏澤 274100)
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媒體形式逐漸產生,并且深受人們的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助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發展則會受到較大的沖擊,其中就包括傳統新聞媒體。傳統新聞媒體在經營運行中,若是始終采用以往的編輯運營模式,則很難吸引受眾,最終會影響到傳統媒體的長遠發展。因此,傳統媒體要及時做出改變,尤其是傳統媒體記者編輯要轉變思想意識,主動學習新媒體編輯技能,改善傳統媒體的排版,提高傳統媒體質量,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增加受眾群體。
在傳統的編輯模式下,一部作品主要是以采訪和解說完成的,然后提交給編輯部進行編輯和傳播,這種模式在新媒體時代有明顯的缺陷。一是它更加統一,一旦記者在處理時事時只關注事件本身,那么編輯就無法向受眾提供更多的內容。二是時間緊迫,容易延誤。一旦記者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素材,下一個過程中的主編就無法完成新聞的編輯工作。三是在傳統業務中,傳統媒體編輯側重于傳統的視頻,較少使用微信等新工具來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提高記者和編輯的認識,對于發展傳統媒體至關重要,是贏得受眾和贏得市場的關鍵。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使用,新聞媒體受到嚴重影響,新聞業面臨困難的生存環境,甚至引發了激烈辯論,出現了傳統媒體死亡論。但是傳統媒體通過各種移動終端使其作品不會消失,而是通過主動變革使其成為少數受眾的欣賞對象。今后,傳統媒體市場將逐步從一線城市擴展到其他城市,實現社區發展,并積極融入新媒體,以改善其產業鏈。
當前,新媒體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若是傳統媒體還在維持以往的經營發展模式和采用傳統的媒體采編方式,則很難跟上當下媒體發展的速度,并且會對自身的發展形成較大的阻礙。現階段,多數媒體采編流程依舊是經過采訪和文稿寫作后,將其交給相關負責編輯的人員進行加工,但這種模式存在采編與編輯之間相互分離的情況,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這也會對傳統媒體新聞信息資源的共享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全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模式。所謂的全媒體,就是以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同時還要以數字化為基礎,將傳統的媒體模式轉變為一種新型的媒體平臺,對相關信息進行全天候的播放,這對以往常規的播放形式進行了改進,也能夠提高傳統媒體的收視率。面對傳統媒體的這種發展模式,相關記者編輯要轉變以傳統媒體為中心的意識,并對當下受眾的實際需求予以全面了解,改進以往的傳統媒體編輯方式,促使傳統媒體信息內容更加接地氣,進一步促進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威脅。然而,一些記者編輯并沒有意識到這一現實,仍然認為自己服務于主流媒體,有著天然的傲慢,根本沒有意識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及其給自身帶來的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新聞工作者的觀念停滯不前,將阻礙新聞產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重視記者編輯思維的培養,使他們對新聞報道、對當前新聞報道的環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首先,傳統媒體信息內容的編輯與美學有很大聯系,相關受眾群體在收看或收聽傳統媒體作品時,會產生視覺上和聽覺上的審美需求。因此,傳統媒體排版要重視視覺效果,若是沒有滿足受眾對美的需求,就會降低他們對作品的興趣,影響其收視效果。面對這種情況,傳統媒體記者編輯需要轉變以往的思想意識,對作品進行科學設計,使其更具美感,從而帶給受眾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吸引他們繼續收看作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傳統媒體記者編輯還應該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多角度、多方式增強傳統媒體作品的美感,可以結合具體的新聞內容增添相應的畫面等。另外,在對傳統媒體新聞內容進行編輯時,還應該顧及受眾的喜好,選擇受眾喜聞樂見的主題,對新聞信息內容予以有效編輯。另外,傳統媒體編輯要及時更新編輯思想,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吸引更多的受眾,提高他們對傳統媒體的興趣,推動傳統媒體的長遠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同樣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思維理念,著眼于當下,將新聞報道同時代發展相結合,提高個人能力、增加專業知識,在時代中準確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以此為基礎分析職業優勢,創新新聞報道內容方式,進而推動整個新聞行業積極轉變。新聞記者要有受眾意識,需要重視社會民生訴求,優先選擇人們關注的重點,使人們能夠清晰了解新聞事件的整體發展。以熱點事件的采訪報道為例。首先,記者所有工作的展開都必須堅持把新聞的真實性擺在第一位,在采訪過程中必須保證客觀公正,以第三方視角對新聞事實進行陳述,最大限度還原事實,讓受眾了解到真相;其次,在針對熱點事件進行評論時,也需要有互聯網思維,要有大局觀,把握好其時、度、效,使新聞評論達到化解矛盾,傳遞初心的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總編輯,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雖然傳統媒體在速度方面很難與其他的一些媒體競爭,但作為新聞媒體,其職責在于探尋真相、審查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挖掘其背后的故事等。傳統媒體在現實和深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編輯必須抓住這一優勢,才能與其他媒體進行競爭。第一,在現實和深度上努力。新聞事件發生時,編輯應憑借自己新聞的專業知識,指導記者制作詳細的新聞稿件,以連續報道、系列報道等形式向受眾提供具有態度、深度和溫度的作品,并從各個方面向受眾展示信息事件,以吸引受眾,提高作品的影響力。第二,要善于從小到大,增強受眾的投入感和體驗感。編輯應本著貼近、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講述百姓的故事,以小見大,反映中國人民踔力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從而提高新聞的客觀性和可讀性,提高其吸引力。三是傳統媒體具有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反映人民群眾需求、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等重要功能。
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對媒體傳播的深度融入,已經改變了傳統主流媒體的媒介形態、內容形式和傳播機制。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矩陣,形成具有強大威力的主流輿論引導新格局。由于互聯網傳播的特性,人人都是傳播者,導致互聯網海量信息中充斥著真假難辨、混淆視聽的各類暴力、惡俗的信息,打造引領輿論的新型主流媒體成為時代的要求。融媒體記者編輯應該深刻認識到搭建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性,著眼新的歷史起點,著眼新型主流媒體發展的要求,積極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勇于擔當,大膽創新,做強做實融媒體編輯工作。第一,樹立互聯網傳播思維。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遞緩慢、單一,新聞信息傳播主要依賴于傳統的廣播、電視等傳統的大眾媒體,缺乏互動性、選擇性。但自從互聯網興起以來,從“兩微一端”到各類“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已經形成了各媒介高度融合的媒體生態。融媒體記者編輯在新聞編輯工作中應該時刻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提升互聯網融合傳播編輯素養,開展媒體融合新聞采編發工作創新,切實做到“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將媒體融合工作落到實處。第二,樹立新聞供給側思維。媒體融合傳播改變了媒體生態,改變了媒體傳播底座,媒體編輯也從過去單一的傳統編輯方式轉為個性化、多樣化編輯。融媒體記者編輯應牢固樹立新聞產品供給側思維,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重視用戶體驗,增強媒體傳播黏性。要根據不同的新聞主題、傳播定位,對新聞素材進行分類分層編輯,聚焦受眾群體獲取新聞信息的偏好和需求,以最佳呈現形式把新聞信息提供給廣大受眾。第三,樹立主流媒體引領思維。傳統媒體在悠久的發展歷史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受眾基礎,在廣大媒體受眾中形成了權威、主流的影響力。融媒體新聞記者編輯應當牢記自身黨媒黨刊的主流媒體身份,深挖內容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發揮新聞輿論引領職能。站在對黨忠誠、為黨和國家做好新聞事業的高度,用好互聯網傳播優勢,創新開展融媒體新聞產品的編輯工作。
當前,很多受眾在瀏覽傳統媒體作品時,不僅想要了解時政信息,而且還需要能夠發表評論的平臺,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基于此,傳統媒體記者編輯要根據受眾的實際需求,為他們開放相應的評論交流平臺,使他們能夠互動和交流,這樣能夠讓傳統媒體變得更加大眾化和社會化。在具體的傳統媒體編輯中,編輯可以在每一篇新聞的結尾設置評論版塊,并增設二維碼,使受眾能夠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到信息化的新聞評論平臺,進而針對相關新聞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這一信息平臺中,受眾之間能夠交流互動,這也能夠幫助他們了解新聞信息的中心主題。另外,傳統媒體編輯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加強與受眾的交流,使他們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比如,目前多數傳統媒體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官方賬號,通過微博號播放自己的傳統媒體作品,受眾可以在瀏覽該作品時,針對其中的新聞內容發表評論,也可以采用私信的方式與編輯進行溝通,表達對傳統媒體內容及效果的意見與建議。這種傳統媒體形式更有利于吸引受眾,對于傳統媒體的發展極為有利。
第一個鏡頭的視覺效果對受眾極為重要,如果受眾對作品的第一個鏡頭不感興趣,則可能會影響后續內容的觀看。因此,傳統媒體編輯必須找到相應的辦法,通過合理的排版,提高傳統媒體新聞的視覺效果。因此,新聞編輯必須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培養高技能,盡可能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必須有不同的想法,即從相反的角度看待問題,主要是在新聞報道產生新的想法,或找到其他人不使用的方法和表達方式。此外,還需要學習講述情感故事,提高作品的可視性。在當今通信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知識創新不僅包括找到與新媒體的最佳銜接點,而且最重要的是,確保新聞編輯模式的變革創新,使受眾真正成為自己的鐵粉。
鑒于獲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增多,記者應適應新的信息時代,不斷增強采訪和編輯能力,確保信息質量。一方面,需要提高選題能力,篩選多樣化的信息,準確表達新聞觀點,完善新聞內容。記者應利用堅實的文化基礎撰寫新聞報道,同時利用豐富的專業經驗建立一個信息庫,儲存最豐富的信息,協助編輯提取和篩選信息,以便及時準確地確定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記者應改變傳統的信息觀念,增強信息的互動性,與受訪者互動,拉近雙方的距離。在實際報道過程中,應充分深入地了解廣大受眾的需要,將媒體報道目標與選擇更可接受的報道形式相結合,同時確保客觀和真實的報道,并提高受眾的興趣。傳統媒體在權威方面具有優勢,記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客觀地呈現信息,同時納入以互動、簡單和信息可視化為重點的新的信息理念。可以建立公共新聞網和微博賬號等平臺,以獲取有關公共網站平臺的最新信息,同時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從而有助于優化和改進信息編輯方法。在當前形勢下,為了提高新聞采訪和編輯水平,不僅需要提高記者的專業水平,還需要積極學習先進思想。關于媒體本身盡管擴大了傳播媒體,但信息的真實性也受到了影響,出現了虛假信息,影響公眾輿論氣氛,甚至引發社會沖突。因此,記者應保持理性態度,雖然他們必須與時俱進,但也必須堅持客觀和真實的原則,不僅要進行現場采訪,而且要了解受眾實際的信息需要。還需要通過諸如微信和微博等媒體平臺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并通過定制信息內容來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從而充分發揮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編輯應該及時轉變自身的編輯意識,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制作出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此促進傳統媒體的發展。有關單位也要重視對傳統媒體記者編輯專業能力的培養,通過開展培訓活動,轉變其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新型媒體編輯理念,使其能夠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傳統媒體內容進行科學編輯和排版,以進一步增強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為受眾提供更好的新聞體驗,從而推動傳統媒體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