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云 孫妍(通訊作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旅游學院MTA教育中心 海南三亞 572000)
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貿易和產業造成重大影響,隨著疫情全球梯度發展和病毒不斷變異,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了短期沖擊和長期影響。疫情發生后,全球各國先后宣布“禁入令”,郵輪市場停擺,出現全球范圍的停航,郵輪業成為全球受損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行業發展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郵輪停航造成郵輪運營公司收入“雪崩式”下跌,2020年和2021年,世界上最大的郵輪公司嘉年華郵輪分別虧損約102億美元、95億美元,皇家加勒比郵輪分別虧損約58億美元、53億美元,諾唯真郵輪分別虧損約40億美元、45億美元。從整個郵輪產業鏈來看,碼 頭、旅行社、票務平臺等上下游企業也遭受經濟損失,大量郵輪從業人員因此失業。
隨著疫情給郵輪公司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郵輪復航已成為郵輪公司的迫切需求和重要議題。自2020年7月開始,地中海海域和新加坡部分郵輪開始復航。2022年5月,各國際郵輪公司紛紛實現全面復航。全球郵輪運力等關鍵指標呈現回暖跡象,《中國郵輪游船游艇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85個郵輪品牌的375艘郵輪恢復運營,復航占比達86%,整體運力恢復94%。2022年,嘉年華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諾唯真郵輪分別虧損約61億美元、22億美元、23億美元,虧損幅度收窄。
面對傳染性強和潛伏期長的新冠病毒,作為相對封閉的交通工具之一,郵輪更容易成為培養皿?!般@石公主”號和“威士特丹”號郵輪疫情事件對郵輪游客的心理造成了消極影響。部分郵輪公司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存在嚴重不足,對乘客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短期內郵輪游客對郵輪公共衛生安全持懷疑態度,對郵輪防疫措施缺乏足夠信心。經濟放緩造成收入下降和各國出入境政策限制等同時導致消費意愿急劇下降。但疫情發生三年多來,不同國家或地區民眾對新冠疫情認識逐步發生變化導致認知存在差別,不同旅游消費群體對郵輪旅游安全感知存在差異。據國際郵輪協會調查,91%的郵輪游客表示愿意再次選擇郵輪度假,比2019年增長了14%。嘉年華旗下2023年郵輪預訂量已接近2019年水平。
面對郵輪復航需求,國際海事組織(IMO)及主流船級社等組織機構先后出臺了郵輪復航指南或認證規范,在業界各方努力下,郵輪和港口衛生防疫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在初期有限制條件下的復航階段,盡管各郵輪公司聲稱復航后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更加嚴格的游客登船限制、更多頻次的全面清潔消殺措施、健康申報、檢查與監測體系等,包括美國、印度、巴西等在內的多國復航郵輪仍被傳播力極強的新一輪奧密克戎疫情波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2021年12月底將郵輪旅行警告提到最高水平第四級,建議旅行者避免乘坐郵輪,但在2022年3月又取消旅行健康提示。另外,CLIA公布數據顯示,自2021年6月下旬以來,返回美國水域郵輪在檢測率相較于陸地更高的情況下,其確診率較陸地上低33%。
海南島位于東南亞經濟圈內,毗鄰北部灣、東南亞各國,是遠航東南亞、南中國海及印度洋的必經之路,是環球郵輪航線東南亞的重要中轉站和補給點,在發展郵輪經濟方面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海南郵輪產業發展較早,是我國第一個擁有專業化郵輪港口的省份。隨著內地 沿海發達城市紛紛投入郵輪港口建設,上海、天津、廣州、廈 門、深圳等地憑借豐富的腹地客源和高端消費群體,迅速發展壯大其郵輪產業,海南郵輪旅游逐漸落后于上述城市。2008年,三亞接待郵輪量和游客量位居全國主要7個港口城 市首位,但自2014年起海南郵輪艘次和旅客人次均快速下降,與內地沿海發達城市差距越來越大。2012年末上海郵輪旅客人次是海南的2.8倍,2018年已擴大到39.8倍。2018年上海占據全國郵輪客源地市場的67%,海南僅占1.2%。2019 年海南國際郵輪到港艘次僅為4艘次,國際游客人數僅6435人次。
受疫情影響,我國郵輪市場自2020年1月26日全面停航。盡管中國在2022年底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但中國內地口岸出發的郵輪航線恢復仍需要較長時間籌備,出境郵輪游仍然需要等待。海南郵輪航線復航率先推動我國郵輪市場復蘇。2020年12月,由客滾船改裝而成的兩艘西沙郵輪“南海之夢號”和“長樂公主號”恢復了三亞至西沙的航線,“南海之夢號”成為內地首艘復航的海上觀光郵輪,重啟了我國內地郵輪市場。2021年10月1日,我國第一艘五星旗高端郵輪“招商伊敦”號順利從深圳啟航,運營7晚8天的“魅力南海之旅”航線(深圳— 三亞—深圳),開啟了國內郵輪航線的新歷史。海南郵輪復航以來,有關部門和企業落實各項防疫措施,郵輪上未發生新冠疫情。海南郵輪恢復運營有助于帶動全國郵輪經濟復蘇,對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形成郵輪產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重要促進意義。
與國際郵輪旅游行業受到疫情影響一樣,海南也同樣面臨產業發展困境,郵輪旅游產業鏈廣受波及,海南郵輪行業發展計劃執行受阻,海上游試點落地還需要時間等待。
2020年3月18日,上海世天郵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三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世天郵輪公司計劃將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的中國首艘豪華郵輪落戶三亞郵輪母港,并將郵輪投入到三亞到西沙的航線運營,但疫情打亂了公司的融資、運營等計劃。三亞國際郵輪發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從公主郵輪公司引入的豪華郵輪“憧憬”號,是海南本土郵輪企業引入的第一艘國際豪華郵輪,公司計劃以此為契機開啟海南郵輪新征程,卻因疫情的持續而中止。三亞至三沙航線于2020年12月在內地郵輪市場率先恢復運營,但在2021年8月曾因為疫情管控短暫停航,在2022年3月又因疫情影響暫停運營一段時間。
結合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平穩形勢,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在全國率先試點中資方便旗郵輪海上游創新舉措。2019年在《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海南三亞等郵輪港口海上游航線試點的意見》和《海南郵輪港口海上游航線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基礎上,海南省政府辦公廳于2021年7月12日印發《海南郵輪港口中資方便旗郵輪海上游航線試點管理辦法(試行)》,隨后海南省交通廳和中國船級社在??谕ㄟ^了中資外旗郵輪海南進行無目的地海上游防疫安全技術方案。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在2023年2月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海南郵輪港口海上游航線試點落地實施的通知》,推進航線試點工作落地實施。而早在2020年9月,星旅遠洋國際郵輪有限公司獲得海南省交通廳頒發的首張郵輪港口海上游航線試點經營許可證,并宣布旗下“鼓浪嶼”號郵輪將開啟從三亞鳳凰島碼頭出發的無目的地海上游項目,但目前該公司郵輪海上游項目開航日期尚未確定。
疫情并未徹底結束情況下,海南海上游航線試點獨具優勢,開展海上游既減少了海外病例輸入風險,又可以帶動國內旅游需求。但海南海上游要真正動起來,還需要考慮現實因素。海南本地游客消費能力不高,海上游項目如果不能吸引其他省份中高端游客參與,必將導致船票等收益難以覆蓋運營成本,運營企業難以實現持續經營。同時,海南海上游要求在經批準的水域范圍內航行,憑身份證即可上船,預計試點航線不會涉及公海領域,對于中資企業來說,免稅等船上二次收益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無目的地海上游也對郵輪體驗和郵輪產品提出了更高品質要求,現如今,有目的地的靠岸郵輪旅游仍然是主流,單純的無目的地郵輪看海模式難以吸引游客。成本收益平衡和郵輪旅游產品創新是海上游試點企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隨著跨境游逐漸恢復,我國郵輪市場將重新起航。后疫情時代,海南郵輪產業應緊緊抓住海南自貿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加快郵輪經濟發展,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充分利用自貿港重點園區發展平臺,苦練內功,以優化郵輪產業政策、提高行業硬件設施水平與標準、豐富郵輪旅游產品供給、強化安全應急保障等為主要抓手,為郵輪產業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積蓄強勁動力,推動加快郵輪旅游試驗區建設。
依托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機遇,針對郵輪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課題并結合長期以來制約郵輪產業發展的難題,省有關部門應大力推進航線、船舶、口岸、金融、物流等方面制度政策創新,以制度創新驅動引領后疫情時代海南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產業持續向好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自貿港建設取得早期收獲奠定基礎,實現海南自貿港在服務業態、服務功能等方面的創新突破,為我國郵輪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海南方案”、貢獻“海南力量”。同時,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保障已出臺創新政策落地落實,鞏固擴大自貿港建設早期成果,有關職能部門應主動靠前服務,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跟進“鼓浪嶼”號運營進展,指導試點企業做好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方案,推動盡快開啟郵輪海上游航線,為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關聯產業提供政策創新載體, 推動郵輪旅游消費提質升級擴容。
政府部門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郵輪港口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監管。地方政府要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統籌兼顧鳳凰島二期項目拆除和自由貿易港國際郵輪母港建設需求,跟蹤監測三亞鳳凰島二期項目拆除工程環境影響,避免二次污染;開展鳳凰島填海項目區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恢復生態環境。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啟動鳳凰島功能定位研究,為郵輪母港發展積極開拓空間。省政府應站在全省高度,統籌好全省郵輪港口資源,優化港口資源配置,科學規劃定位各港郵輪碼頭功能,構建郵輪港分層次布局,實現各地差異化發展,避免“貪大求洋”和重復建設;有序推進???、三亞、儋州郵輪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郵輪碼頭硬件設施水平和標準。
政府可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制定疫后郵輪旅游產業扶持政策,設立郵輪行業紓困扶持專項資金,幫助企業恢復發展。有關部門可考慮對郵輪公司根據復航航線運營航次和游客量予以補貼,對郵輪公司開展海上游項目試點等航線開辟予以前期運營補貼扶持,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發展,改善行業發展預期。同時,郵輪行業協會等組織可以開展行業自救,加強各有關企業間合作互助, 打造互利共贏的“郵輪產業命運共同體”,實現郵輪市場復蘇。
目前,郵輪復航僅限于內地和無目的地海上游。行業主管部門應抓緊利用郵輪出入境航線尚未恢復的空窗期,以及中資郵輪船隊穩步壯大的契機,鼓勵本土郵輪企業試點海上游航線運營。因海南本地缺乏充足客源,考慮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巨大客源市場優勢,郵輪公司應進一步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旅游區域合作,共同開發郵輪旅游航線,促進郵輪旅游內循環發展。借助海上游試點,郵輪公司可以考慮發展環海南島郵輪航線,研究開發海上酒店、海上漫游、海洋文化體驗、主題郵輪假日體驗等旅游產品;充分發揮海上游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靈活性的優勢,借鑒商務酒店推出“周末體驗”,利用周末開發無目的地海上游等產品;結合小長假、公司會議、企業活動等需求,開發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海上游產品。
地方政府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安全監管,為包括郵輪旅游在內的旅游行業復蘇創造安全平穩的發展環境。有關部門應研究建立郵輪游艇運營安全、旅客重大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將郵輪和港口公共衛生納入地方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有關職能部門需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積極配合海南省郵輪管控系統的建設使用,提升郵輪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郵輪公司可以利用微博、抖音等主流應用程序宣傳普及郵輪旅游文化,對郵輪旅游進行正面輿論宣傳和引導。建議地方政府允許郵輪長期停靠郵輪碼頭,游客可以登輪參觀,近距離了解郵輪各項安全設施和舉措。在郵輪停靠期間,郵輪公司可以開展郵輪+研學、郵輪+音樂節等多種方式的商業活動,還可以出租郵輪場地給影視、娛樂公司用于開展影視劇創作、開發綜藝娛樂節目等,增加關注度。同時,郵輪公司可以與官方活動主辦單位開展合作,給予郵輪場地和會場服務支持,通過在郵輪上舉辦海南自貿港郵輪游艇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等活動,擴大產業影響力,大力宣傳海南郵輪名片,進而提升海南郵輪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