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靜
2022年6月22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新時代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具體措施、重點工作任務,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工作翻開嶄新一頁、踏上新的征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重大經濟發展戰略。注冊會計師行業是我國市場監督體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要的決策支持,是社會管理創新和政府職能轉變重要的組織支撐。近年來,京津冀共同簽署《京津冀注冊會計師行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合作框架協議》),制定實施高端人才的后續培養機制,搭建三地高端人才交流平臺;聯合舉辦專業領域前沿方向高級課程研修班,鼓勵有潛力的會員或行業從業人員繼續深造;積極整合三方優質專家資源,協同建立三地共享專業技術平臺;推進“崗前基礎技能培訓”項目,探索建立行業后備人才培養新機制等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以下簡稱“注會行業”)人才工作協同推進力度,有力激發注冊會計師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取得了“1+1+1>3”的積極成效。為貫徹落實好《指導意見》的安排部署,京津冀應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從提升合作層級、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載體建設、聚焦關鍵增量、營造良好氛圍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促進新時代京津冀注會行業人才工作高質量協同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指導意見》提出,明確行業人才工作各主體的關系、職責,統籌推進行業人才各項工作,形成行業人才工作“全國一盤棋”的管理格局。目前,京津冀三地注冊會計師協會于2018年聯合制定的《合作框架協議》是京津冀協同推進注會行業人才工作的主要指導文件。相較而言,2022年5月,四川、重慶兩地則提升了合作層級,由財政廳(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實施意見》,細化了包括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在內的多項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的制定實施主體,客觀上決定了統籌協調的力度、資源整合的強度。因此,京津冀可在系統評估《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情況基礎上,積極借鑒川渝地區由業務主管部門協同推進注會行業發展和人才工作的做法,以落實《指導意見》為契機,由三地財政部門主導,聯合組織、人社、教育、統戰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京津冀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工作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統籌推進三地注會行業人才各項工作,促進注會行業人才工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協同合作,為形成注會行業人才工作“全國一盤棋”管理格局貢獻經驗樣本和智慧力量。
《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理順行業人才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加強行業人才工作的系統性和前瞻性,促進行業人才工作各環節制度持續完善、工作有機銜接。2021年7月以來,京津冀三地相繼發布實施《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均制定了促進注會行業人才工作發展的舉措。但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層面,僅有北京市和河北省制定了相關具體措施。其中:北京市提出,“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加強地區合作,著力培養和造就120名左右具有國際化視野、信息化思維,創新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復合型高端人才。”河北省提出,“積極落實《合作框架協議》行動計劃”、“通過聯合打造京津冀三地大培訓架構,實現向三地注冊會計師和非執業會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支持,幫助會員擁有并保持較高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及專業技能”等。由此可見,三地注會行業人才政策協同度和工作銜接度亟待進一步提升。
2016年2月,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京津冀三地黨委組織部聯合成立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部際協調小組。2017年7月,在部際協調小組指導下,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了《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這是我國首個跨區域的人才規劃,也是首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人才專項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健全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將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列入相關職能部門考核內容,共同商議制定區域人才政策,形成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政策體系,共同推動重大任務、重點工程落地。注冊會計師作為人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由三地財政部門聯合,探索推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部際協調小組專題聽取三地注會行業人才工作協同合作開展情況匯報,協調解決政策協同、工作銜接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推進相關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為京津冀注會行業人才工作協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支持。
《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對行業人才培訓資源的統籌,著力加強行業人才培訓載體建設,充分調動各級各類行業人才培訓載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升行業人才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京津冀已經開展了主任會計師提升領導力聯合培訓班,審計實務培訓班,高級經理、審計經理培訓班,領軍人才培訓班等聯合培養工作,并組織天津河北從業人員參與北京注協網絡繼續教育及考試輔導培訓,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然存在合作形式單一、培訓資源整合不到位、人才培養效率效益亟待提升等一系列問題。京津冀注會行業人才的素質基礎、人員結構、執業領域、客戶群體、培訓資源、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性,但也兼具很強互補性,都有各自優勢。因此,三地應在現有注會行業人才培養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載體建設,探索組建“京津冀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訓學院”,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注會行業的總體建設要求,把三地注會行業人才隊伍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研究和服務保障,系統整合《指導意見》提出的黨校培訓、繼續教育、會計師事務所培養、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培養等四個載體,從課程開發、教學模式、學員激勵以及各載體之間的分工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打造教材活頁化研發、課程模塊化定制、人才訂單化培養、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一站式注會行業人才培養新載體,真正把三地注會行業人才培養資源整合好、各自比較優勢發揮好、注會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好。
《指導意見》提出,深入開展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行業國際化人才、執業機構黨組織書記、行業代表人士、行業青年人才等培養工程,不斷完善培養工程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培養工程的效率效果,持續打造行業發展的領頭羊和生力軍,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京津冀雖然一直高度重視注會行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但從整體數量和水平看,相較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仍有較大差距,同時與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注會人才的需求相比,亦有明顯不足。“高精尖缺”人才是一個行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能夠為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因此,三地應聚焦“高精尖缺”人才關鍵增量,健全完善培養工程合作機制,持續激發優質人才引領示范效能,引領注會行業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1)細化培養方案。針對不同知識結構、層次水平、執業履歷的人才群體,分別制定進階、補短、揚長等富有問題導向的培養方案,徹底改變培養工程內容泛化、形式老化、機制固化的情況。(2)全力打造培養工程品牌。對各類培養方案進行全方位包裝,以優質的培養工程產品,吸進更多外省乃至全球的注會行業高層次人才落戶京津冀,助其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3)積極推進三地人才融合提升。積極開展主題黨日、論壇、研討會、技能比賽以及婚戀、交友等形式多樣的人才交流活動,支持三地會計師事務所之間開展聯合培養、交換培養,以共融共建促進共進共贏。
《指導意見》提出,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意見,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形成關心支持行業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目前,京津冀對人才工作面臨的問題,都有比較深入明確的分析,其中:北京市指出,“人才建設與發展要求不適應。行業吸引力下降明顯,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缺乏,青年骨干流失嚴重,人才隊伍建設形勢更加嚴峻。”天津市認為,“人才儲備欠缺”。河北省提出,“人才流失嚴重,年齡結構老化,青年骨干明顯不足”、“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尚需提升”。綜合而言,行業吸引力明顯下降、人才流失嚴重、儲備不足特別是青年骨干缺失是三地的共性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資本金融市場迅猛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在這一背景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更多高水平、國際化的注會行業人才提供會計、稅務、咨詢等多元化的高品質服務。因此,三地應進一步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提升行業魅力和人才吸引力。(1)進一步完善規范會計師事務所職業風險基金管理,使職業風險基金能夠有效覆蓋審計風險,從而提升會計師事務所風險承擔和民事賠償保障能力,解決注會人才職業恐慌和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2)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力度,突顯注會行業的社會貢獻與專業價值。(3)進一步加強行業誠信建設,聯合治理不正當低價競爭,探索建立服務定價機制,健全完善聯合監管機制。(4)推動注會行業人才納入三地人才優惠政策范疇,綜合考慮個人貢獻、職業能力等因素,確定福利保障層級。(5)深入推進事務所品牌建設,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多維度評價,并定期發布評價信息,支持會計師事務所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力度,提升行業整體的認可度、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