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毅 _ 北京市豐臺區外國語學校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育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幼兒教育更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關注兒童心理品質。中小學教學逐漸從教知識轉向提能力,從知識評價轉向素養評價。但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因管理體系、學習要求存在差異,導致雙方銜接不暢,因而做好幼小銜接不僅必要而且緊迫。
幼兒園的課室多數都是活動室,學生在教室里面可以進行音樂、舞蹈、美術、科技等一系列活動。而中小學的課堂基本上是學習型課堂,學生需要靜下心來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兩者之間學習形式的差異,導致要求和習慣的不同。幼兒園大班必須要在學生的行為習慣上向小學學習方式上貼近。對于小學一年級來說,則需要在教室布置、學生要求、學習習慣、活動內容等方面做些調整,要適應“幼兒園大班”式的教學和生活。
幼兒園大班要有與小學銜接的意識,可以通過兒歌、繪畫、科學活動、項目式學習等形式向學生滲透一些學習內容,如字母歌、加法歌、詩歌等,寓教于樂,使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相關知識。一年級的教學也要做調整,要給孩子適應和成長的空間,要把更多的教學內容與音樂、美術、科學、勞動等結合起來,挖掘課程的娛樂要素。
幼兒時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尤其是兒童心理成長和思想目標發展方面。目前,有些一年級孩子表現出缺少理想目標教育的問題,在行為習慣上表現為懶散、無組織性。幼兒時期是小學的準備期,可以把少先隊入隊教育、優秀少年兒童的案例等介紹給兒童,讓他們有一個夢想,在夢想的指引下,不斷進步和成長。
如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讓家長學會在家庭中引導孩子適應小學生活,讓家長能夠在生活、學習方面指引兒童向小學生轉變,需要幼兒園和小學共同對家長進行家校融合教育。除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進行必要的管教之外,經過與家長進行溝通,每天可安排20分鐘以上的學習指導。家長約束一段時間以后,孩子在班級的習慣就會發生很明顯的變化。
總之,隨著“雙減”的落地,幼小銜接教育變得非常有必要和急迫,要引起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的高度重視。育人是一項連貫的工程,每一階段都應為下一階段做好鋪墊和準備,而不是單純地只注重或管好某一段。幼小銜接要注重實效,要在習慣、能力、思想等方面做好互補和銜接,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