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張蕾 _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
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學校開發大小微課,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資源。其中,大微課指教師錄制的微課,小微課指學生錄制的微課。
針對現有的微課零散、雜亂、重數量輕質量的現狀,學校將小學9個學科的教學內容所對應的知識點、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學生思維的提高點等整理成適合制作微課的知識點,構建較為全面的微課知識點體系。
為了確保微課的質量,制定了微課管理流程:備課-審案-錄制-初審-上傳-復審-終審-發布。備課環節,教師根據學校提供的學科教案模板,設計10分鐘的教案;審案環節,學科主任負責審核工作;錄制環節,教師相互協作,錄制微課;初審環節,學科主任對視頻進行審核,從學科的科學性、展示的效果等方面提出意見;上傳環節,通過初審的視頻由教師本人上傳到校園網上;復審環節,學科主管在網上審查視頻;終審環節,學校評委會從社會焦點、政治性、學科性等多角度進行審課,直到合格為止;最終是發布環節,通過終審后,后臺技術人員根據課時安排,適時地將微課對外發布,學生根據自己的安排自主學習。
一方面,大微課具有回看課程的功能。在課堂學習中,每一個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與認知能力是有差異的,對于不同學科的接受程度和能力也是有差異的,而微課可以給課堂上沒有聽懂或沒有掌握某個知識點的學生提供一個及時查漏補缺的平臺。
另一方面,學校研發的大微課不僅有基礎性課程,還有拓展性課程和個性課程,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選擇課程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教師發現,如果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主題進行授課,錄制小微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于是,學校指導學生研發小微課。
學生錄制小微課是一個雙向促進的過程。一方面,學生會在錄制課程之前把自己要介紹的知識研究得非常透徹,在研究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也越來越通透。另一方面,學生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會與同學討論交流,這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設計微課,從而開設不同的小微專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