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利榮
基于2020年在線教學的經驗與不足,本文在充分考慮運動項目特點和居家鍛煉環境的基礎上,制定適切的居家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選用適合的教學手段,以結構化教學為抓手,把握單元教學的內在要求,整合空中課堂教學資源,旨在進一步提升體育在線教學的有效性,強化學科育人,帶動學生一起參與鍛煉,增強體質。為此,筆者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探索,現將做法與大家分享。
學習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居家環境中通過學練活動所達到的預期結果和標準。在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況、技能水平、體能狀況等情況下,根據居家鍛煉環境的特點,制定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性強的居家學練目標。
由于受居家環境和器材資源的影響,不少運動技能的學習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制定學習目標時,要充分考慮運動技能所能達到的學習目標,切不可隨意拔高,最終實現知識、技能與體能同步發展的目標。
在線教學時,教師雖創設了不少互動交流的情境,但由于隔屏而無法很好地做到實時監控。因此,需要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學練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學練參與度,切實改變體育在線課“只看、只聽、少練、不練”的現狀。為此,在學習目標設計時,要把學生參與度作為達成學練目標的重要指標之一,以督促教師切實關注學生參與鍛煉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城鎮學生的居家體育鍛煉場所在客廳或者房間的過道上,空間環境狹小,且器材資源匱乏。因此,居家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居家環境對教學的影響,要選擇以移動范圍比較小、個人運動項目為主的運動項目,一般以封閉式技能項目、開放式技能項目的單個或組合技術、體育理論知識、體能練習的學習內容為主。
居家鍛煉由于居家環境空間小、缺乏同伴等情況,因此要選擇易學、易練的居家技能學練內容、體能練習和健康知識內容,并簡化運動條件,便于居家鍛煉。同時,要防止技能學習的形式化、只追求體育健康知識與體能練習的兩種極端,確保居家鍛煉的技能學練內容能真正地“落地”。另外,居家體育活動可能會產生擾民現象。因此,除了要求學生在居家鍛煉時在地板上鋪好軟墊、拿器材時輕拿輕放、不要選擇在晚間進行鍛練的要求外,在教學內容選擇上,要盡量避免過多跳躍的運動項目與體能練習,以減少對鄰居的影響。
在把握單元內課時內容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遞進性的基礎上,居家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難度適當、切實可行。要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借助各種媒體和信息技術,采用“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技能+一般體能”的教學模式,在保證安全和居家練習可操作情況下進行技能教學,并可適當降低運動強度,確保在線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隔空、隔屏”學習,給教師掌握學生學練的實際情況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提高學生在沒有“監管”狀態下的鍛煉積極性,則需要通過師生互動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練情況和調動學生學練的積極性。為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通過提問、啟發、指導、激勵、評價等形式,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活動;其次是要創設學練情境,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比展示、班級挑戰賽等多樣化的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再次是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征和學生的基礎,預估學生容易出現的動作錯誤和一些疑難問題,通過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導與答疑等形式,提高指導的有效性和互動的實效性;最后要熟悉所用在線教學平臺上互動交流的功能,利用平臺互的動功能來增加互動的高效性。
比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和積極性,如何通過云端來組織學生參加比賽,如何判定比賽成績等一系列問題是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在通過搭建云端比賽平臺,組織全校、年級以及班級內的各類云端比賽,營造了良好的運動鍛煉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例如,學校舉行了各年級的“云上戰疫運動會”,項目有“超強吹風機—肺活量”班級對抗賽、2分鐘跳繩王個人賽、1分鐘仰臥起坐等,利用現場視頻直播比賽、視頻上傳等方式判定成績,并設置最佳班級團隊、在線最佳運動員、線上守則小達人等獎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提高了在線課堂的趣味性。
為避免“躺著看體育課”的體育在線教學現狀,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居家鍛煉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遵循鍛煉實效性原則,設計與學生年齡特征、有限場地資源相適應的練習形式,教學手段要安全、簡便、有效。例如,遵循“學、練、賽、評”的要求,以家庭環境條件為場景,以普通生活物品為器材,采用“學一學”“練一練”“展一展”“賽一賽”“評一評”的教學流程,在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練的實效性。還如,在居家進行新授技能時,以輔助練習、誘導性練習為主,由易到難,并重點通過學生展示、教師指導反饋的形式,逐步幫助學生掌握新技能的關鍵技術要領。
上海市教委安排了統一的教學進度表,制定了詳細的課程表,在有線電視臺進行了統一播放。學校根據自身的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基礎等實際情況采用了跟隨空中課堂教學進度教學和直播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其中以直播教學居多。在直播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前觀看、解析市級空中課堂視頻教學資源,根據本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居家學練特點進行校本化的教學設計,采用截取式、切片式、改造式等方法整合使用空中課堂視頻資源,用于輔助課堂教學,提高了空中課堂視頻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學重難點等情況,在選用空中課堂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自拍動作技術視頻、制作PPT等方法,補充了相關教學資源,為有效解決單元和課時的關鍵問題提供資源保障。如,我區體育老師共錄制了100余個教學小視頻,教學內容涉及跳繩、雙杠、各種體能練習等。另外,根據團隊運動項目的特點,在確保資源的政治性和科學性的前提上,在相關網站上下載了團隊比賽視頻、戰術運用等相關資源,以提高學生欣賞比賽的能力。
雖然居家在線教學是“隔空”教學,學生不在教師面前進行學練,但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技能與體能實際情況,有效實施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教師會設置難度不一、梯度遞進的技能與體能的學練菜單,在確保每個學生基礎性、保底性技能習得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進階性技能與體能的學練內容,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對于一些基礎特別薄弱的學生,教師要特別給予關愛和鼓勵,除了在課堂上對他們學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輔導外,還要通過課外時間進行點對點的線上輔導,幫助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動作技能要領以及發展一般體能。更要關心他們心理上的變化,通過教師的激勵、鼓舞和喚醒,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點燃他們學練的自信心,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能參與到學練中。
為了提高課后鍛煉的效果,以體育作業為抓手,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和能力,以此到達健身育人的目的。因此,為了提高作業設計與布置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使體育作業真正的“落地”,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重點考慮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作業類型的多樣性。包括了預習類、技術技能鞏固類、拓展類、體能類等作業類型。二是體育作業的選擇性。設計的作業以菜單、不同難度系數的作業形式讓學生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的體能水平和掌握技能的狀況,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作業,即作業布置要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三是課內外作業的銜接性。設計的作業要做到課內外一體化,重點體現“課內學會、課外勤練”的要求,確保課內外的有效銜接。在作業布置時,通過騰訊課堂、釘釘等平臺自帶作業布置軟件、課堂上教師PPT布置作業等形式,讓學生明確作業的具體要求。
體育作業如何輔導與反饋一直是體育學科的難點與痛點,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一是通過視頻打卡等方式進行隔空輔導與反饋,尤其是對動作技術要領的掌握、動作練習方法、錯誤動作的糾正等方面進行及時有效的輔導,確保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練方法。二是通過問卷星來了解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三是通過App軟件來檢測和了解學生技體能掌握的情況與水平,并采用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精準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反饋、改進的作用。四是通過在下一節上課前有針對性地選取典型作業進行反饋與點評,以提高課后作業輔導與反饋的實效性。
通過實踐,教師能基于課程標準及空中課堂資源設計了適合于居家體育鍛煉的教學內容,體現了結構化教學和多樣化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指導思想,注重學生的技能掌握和體能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練興趣,關注了自主健身習慣的養成,滿足了廣大學生居家健身的需求。但由于受居家活動場地、活動器材、健身安全和防止擾民等因素的制約,限制了學生健身活動的充分展開,并存在教學互動生成性問題的應對不夠積極,在線校本教研不夠深入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后續的教學實踐與研究中去不斷反思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