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副總編輯 江 娜:又逢新一年,隨著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內容為王”的涵義和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在推進媒體深融過程中,《農民日報》著力推進紙媒的深厚“內力”與新媒體的豐富“招式”有機結合,持續涌現“出圈”的融媒體產品。傳播形式上,我們嘗試打通傳統媒體與各新媒體賬號區隔壁壘,海報以導讀形式出現在《農民日報》頭版顯著位置,配合二維碼、微博、視頻號等多個平臺同步轉化、包裝,形成了宏大的傳播聲勢。實踐表明,融媒體立體多元傳播是優質產品“出圈”的重要基礎。只有通過多種傳播形態的聯動、互動和融合,才能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實現重大主題報道的快速傳播、廣泛傳播、立體傳播。截至目前,全報社新媒體賬號總閱讀量超1億。我們新近推出的《總書記,展信佳》,就是一個代表。以《總書記,展信佳》為藍本同步發起設置的微博話題#中國三農追光十年##與總書記嘮家常#,登上微博等多個第三方平臺要聞榜單前三,點擊流量上千萬。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報刊發行總公司鄭 波:在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下,各地傳統紙媒發行量持續下滑,過去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敲門發行”手段已經失靈。新形勢下,報紙征訂怎么辦?有痛點的地方就有機會,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市場。針對這一發行工作堵點和難點,楚天報刊發行公司充分發揮黨報集團優勢,通過搭建社區服務平臺,打造社區服務“生態鏈”。2022年以來,公司組織人員逐一拜訪社區,與社區簽訂《文化服務共建協議》,通過組織開展“送文化、送健康、送服務”進社區活動,將各種貼心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通過為社區贈送報刊展示架,提供報刊雜志等文化產品,共同締造書香社區;通過對社區工作、好人好事的宣傳,服務社區治理,共同締造社區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目前公司在武漢市已簽約共建社區165家,覆蓋不同小區600多個。
@新浪“創事記”首席作家 陳首丞:春節的主題是什么?在現今中國的城鄉背景下,春節最大的主題是鄉土和團聚。落在短視頻內容上,回歸鄉土或者表演鄉土是春節短視頻的大主題之一。兔年春節期間,短視頻更多變成了國人的回村紀實,鄉土中國取代了往日的都市繁華。這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職業主播和網紅們紛紛回村,卸下平日里精致的妝容,穿上鄉下時髦的花棉襖,與周邊村里的環境融為一體。他們或者在紅磚黃土中跳一段舞蹈,或者拉上親朋好友表演一個段子,制造既土味又新潮的節目效果。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觀看者,都在城市街景轉場變成鄉村土地的反差上樂此不疲。只要回歸春節這樣的傳統時刻,再新穎的短視頻潮流也得脫下城市的時尚外衣,轉頭穿上保暖質樸的棉衣,扮演他們從小就稔熟的二妞或鐵蛋的角色。
@人民政協報社總編輯 王相偉:人民政協報注重激發廣大委員參與新聞工作的潛能和熱情,與政協委員攜手迎接全媒體時代,將“全員媒體”的外延擴大到服務對象和受眾讀者,實現“報道委員”到“委員報道”的轉化與結合。政協報社的“報刊網端微屏”全平臺既是公共傳播媒介,也是政協委員的履職平臺。隨著新媒體新技術在履職平臺中的廣泛運用,委員履職形式更加開放,“履職即傳播”成為可能。同時,接受采訪、撰寫文章等參與新聞宣傳的行為已經被列為委員履職的重要內容,使“傳播即履職”成為常態。這些變化促使政協委員從報道對象逐漸轉化為新聞生產者,并在提供新聞素材、參與新聞生產、提高產品傳播力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重大主題報道任務中,這種懂得生產的“消費者”與熟悉消費的“生產者”角色合二為一,更能凸顯獨特優勢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