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楠
(承德日報社,河北 承德 067000)
新聞報道寫得好不好,標題是重要一環。新聞主題需要借助新聞標題的鮮明與時代特點進行呈現,新聞標題會讓新聞報道更精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讀者對于新聞標題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文字編輯要重點對新聞標題進行修改、推敲,再三斟酌,制作能引起讀者興趣和共鳴的優秀新聞標題,為新聞報道增色添彩。文字編輯工作包含對新聞標題的合理修改,在日常工作中要對行業和新聞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的不同狀態進行深入了解與學習,提高對新聞與社會發展的關注度。尤其在針對新聞大事件的新聞標題修改時,更要本著嚴謹、科學、準確、真實、簡約、凝練、題文一致的吸睛原則,展現新聞標題特有的提綱挈領作用,發揮文字編輯的新聞綜合能力,讓讀者透過新聞標題產生閱讀欲望,為新聞報道提升價值。
新聞標題有如人目,目清則心靈,人易接近,可交友、可共事。讀者對新聞標題的觀感是人與新聞接觸的第一印象,是讀者是否想要了解新聞報道內容的重要環節,可見新聞標題的重要性。融媒體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讀者也開始由傳統的紙媒閱讀習慣向數字報紙閱讀習慣升級。不同時代會孕育不同形式的傳播媒介,在與時代同步的前提下,文字編輯也要從工作細節處入手,深度觀察、分析、總結,通過加深對時代的了解,掌握更適用于讀者閱讀習慣的新聞標題制作方法。亮眼的新聞標題能讓讀者產生閱讀興趣,閱讀會帶來新聞傳播效應,從而體現新聞存在的意義。文字編輯還要在揭露事實與真相的同時,保持客觀的新聞傳播態度。在新聞標題編輯制作過程中,根據社會的新聞傳播需求本質進行新聞標題創作。過于主觀或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新聞標題往往會引起讀者的反感,有違傳遞信息的本質,不利于新聞傳播,容易誤導受眾。
文字編輯在新聞標題修改時,要根據新聞報道內容進行分析,找到讓讀者點進來、看下去的核心詞匯,對標題進行合理修改。當代讀者的碎片式閱讀習慣已經養成,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留出專門的時間進行新聞閱讀。如何讓新聞標題抓住大部分人的閱讀心理就顯得十分重要。用最少的時間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是一件很有樂趣和滿足感的事,也是當代讀者的閱讀期待。找焦點、痛點、熱點更能直擊讀者的內心,在讀者最想了解的新聞標題亮起來,讓讀者看進去,就是新聞標題的修改目標。
新聞標題編輯制作規范能讓文字編輯在進行標題制作時保持本質與立場,增強標題的可讀性。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要有真實性,尊重新聞事實,傳達真實信息,內外一致。不能只為吸睛而不顧新聞事實本體,進行杜撰與歪曲,破壞新聞價值。二要有精華性,能將新聞報道中的精彩部分和最具新聞價值的部分提取出來,以描述事實或概括的形式做出論斷,以事實為依據,不夸張、不片面。三要有吸睛性,引發讀者關注是目的,合理編輯制作新聞標題是過程。新聞標題既能表現文字編輯的文采,也要真實、簡潔、準確,炫技式的文采會掩蓋內容的真實感,濫用文學詞匯、典故反而忽略了新聞傳播最注重的易懂、易傳播特點。編輯制作新聞標題要以結構、語態、標點、時態、字數、句式、語言、邏輯、用詞、信息量等方面為規范框架,遵循通用結構,語態上多主動少被動。同時,注意標點的使用。標題無要求不加時間。字數要控制好,靈活運用副題。注意句式的使用,以主動語態為主。語言精練、簡單易懂,接地氣,避免使用生僻字,化復雜為簡單。邏輯性通順、主副題連貫,不能本末倒置。用詞具體,抓住事件價值中心。掌握好信息量,不做口號式、真理示、普適性標題[1]。
新聞標題要濃縮、要提煉,既是對新聞報道內容的概括,也能提升內容價值層次。好標題一定對應著好內容,為讀者帶來好的閱讀體驗。文字編輯在對新聞標題修改時,要優化新聞內容并提煉干貨,找到能吸引讀者眼球的核心,制作出與讀者心理期待相適應的新聞標題。新聞報道內容的靈魂就是標題,標題質量決定著內容的閱讀量。如果看一眼標題不能快速理解所要表達的思想,或邊看邊猜、虛而不實,必然會失去一部分讀者的關注。修改新聞標題要了解讀者的心理,站好隊、找好角度才能讓標題更亮眼。例如,標題為《某艙運用高新技術成果卓著》的新聞報道,描述的是有關空間科學領域的研究與實驗應用內容,涉及到空間站能源高新技術柔性太陽電池翼二次展開技術的突破。在內容上是世界范圍內首創科研成果,極具新聞價值。文字編輯在標題修改時,就要與內容方向性一致,在讀者瀏覽的眾多新聞標題中,一看到標題就產生閱讀興趣,達到一擊即中的效果。在合理修改后,將新聞標題改成《某艙中的世界首創“硬科技”》。科技時代的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人們關注科學板塊時會看到很多有關科研成果的新聞標題。其中,數字報紙的讀者中,如果有科學愛好者,會在網絡中看到太多類似的標題,重復性會讓新聞的可讀性降低。在修改時,可以引用網民的熟悉詞匯,更能與之產生共鳴,提高閱讀量和關注度,紙媒同樣也會吸引讀者的注意。大多數讀者對于“黑科技”這一名詞更熟悉,在標題中運用“硬科技”更能吸引讀者眼球,讓讀者好奇地想要看看是什么“硬科技”,起到了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新聞標題要讓人一看就懂,看到就想了解內容,如果標題具有普適性,則無法提升閱讀量,沉的可能性更大些。例如,《XX年的矛盾經法官的悉心調節終被化解》,這種標題更像是自媒體的風格,缺乏新聞標題的規范性。內容描述的是法官面對工作恪盡職守的專注與真誠,最終打動了申請執行人的心,幾十年的恩怨就此化解。公道自在人心,依法判決,讓申請執行人獲得了賠償,對于法官的幫助感激涕零。法官在整起案件中對雙方進行耐心勸導,付出了真誠的行動,才能讓被執行人在堅決不支付賠償款的僵局中逐漸軟化,最終徹底了結糾紛,化解了雙方的恩怨。如果將此類新聞內容以標題的形式呈現,就要有新意,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法律情節中,反而應更貼近百姓生活,從鄰里親情的角度將法治與鄰里矛盾連接起來。因此,可以將新聞標題改成《法官變身”和事佬“化解鄰里XX年恩怨》,如此則更符合新聞事件本身的真實內容。標題的接地氣會讓讀者更想了解新聞內容中的細節部分,從而帶動閱讀量的提升[2]。
新聞報道是以標題的形式來增強內容的傳播性,文字編輯在進行新聞標題修改時,首先要掌握新聞內容與標題的適應性,然后要結合新聞內容中的核心成分進行提取,要適當地跳出原有的框架限制,提高站位,高視域分析,精準直擊,增強新聞標題的帶動性。例如,標題為《借助網絡平臺彎道超車實現數字化建設》的新聞,描述的是某省在數字化政府建設中的創新舉措和實施過程,通過招商引資帶動數據融合,消除數字鴻溝,以彎道超車的方式來均衡發展。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調動地區各方面的綜合資源,重點支持部分地區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滿足治理需求。同時,也對數字化人才培養與人才庫建設更加注重,讓均衡發展成為現實。帶動地方經濟提升,實現一網統管的全局性布局。內容上是描述政府加大力度進行數字化建設,同時也在全局性上進行了幫扶機制的設置。標題要充分體現出新聞內容的核心,如果只提到數字建設而沒有提到幫扶機制,就不能準確表達新聞報道內容的事實。將新聞標題改為《數字政府精準對接幫扶機制》,在高視域的角度進行全局化表達,精準提取新聞內容中的關鍵詞匯,形成標題形式,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并產生閱讀動機,提升對事件的關注度,從而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3]。
文字編輯的文風具有個性化特點,每個人的文風都會不同。在新聞標題的修改過程中,也要結合新聞內容的風格特點,找準修改重點,去虛求實,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打磨,找到著力點,才能展現好文筆。如果在修改新聞標題時抓不住重點,詞匯不實在,新聞標題就體現不出真實性,虛而不實的標題往往會流失很多讀者,影響閱讀量。例如,《某市實現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全覆蓋》,單純從新聞標題上看不到實質性內容,與事實關聯不夠充分,標題過于表面化,表述籠統,缺乏實質性,就如同在加工工藝品過程中,只是輕描淡寫,并沒有挖掘深刻的藝術內涵一樣。該新聞描述的是有關數字經濟的內容,某市在數字經濟園區打造中創造了實際價值,并以此成為名城和示范城市。描述有關數字經濟的新聞時,在標題上更應體現數字成分,給讀者制造視覺沖擊,增強數字化概念,讓讀者在閱讀內容時,了解某市在實現數字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所經受的一系列大事件。只有在改革中經歷過各種艱難,才能知道轉型的痛點,才能更加堅定轉型的信心。某市在轉型中和轉型后的成果總結,要緊扣新聞標題,與新聞標題相符才能真正打動讀者,提升閱讀興趣。新聞標題改為《數字時代核心產業某年破XXX 萬億》則更符合讀者的獵奇心理。將在未來實現的過萬億的數字信息會更能抓住讀者的眼球,與新聞內容一致。體現了新聞標題的真實性和吸睛性,增強了新聞內容的價值感,提升了新聞標題與內容的關聯精確度。
新聞要找準修改重點,就要更加深入生活,讓讀者看到與生活有關的詞匯以及與人生、社會相關聯的標題內容。例如,新聞標題為《快遞員開始重視自身學習成長》的內容中,描述的是目前社會中網約車、外賣員、快遞員等自由職業者的就業形態以及未來發展,結合社會背景與各地區的就業形勢進行深入探討研究。讀者更加關注百姓生活中與人們息息相關的行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人員在未來面臨青春到中年轉型期將做的選擇。此類行業雖具有彈性靈活的形態特點,但也確實是目前社會各行業中流動率相對較大的行業類型。這不僅是行業痛點,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部分讀者也會認識從事此類職業的人,或讀者本身就是從業者,自然對自身的未來發展更加關注。新聞內容中提到某快遞小哥榮獲某地區高層次人才殊榮,既證明了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肯定,同時也讓年輕人自我充電的意識上有所提升。不論何時何地,競爭都無處不在,如何管理好自己,培養好自己,讓自己盡快成長,才是重點。解決問題永遠比問題本身更值得關注,新聞傳播的價值也正體現于此。正能量的信息才能帶動社會發展,文字編輯在進行新聞標題修改的過程中,不僅要讓閱讀者看到新聞內容,同時還要進行更加真實的社會解讀。新聞標題改為《自我深造不只是快遞員在“復盤青春”》則更能表現出新聞內容的核心,為社會傳遞正能量,讓讀者有所期待。“復盤”一詞不再是針對某一事件,而是針對所有社會職業者對待青春的態度,這種公平的學習和自我提升,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改變社會現狀,為各行業工作者指明前進的方向,增強生活的幸福感。讓人們擺脫青春焦慮,提升自我價值,才是新聞傳播真正的目的[4]。
文字編輯在修改標題時,要在原有基礎上讓標題更加有觸動人心的作用。挖掘內文中心,恰當潤色,讓讀者產生主動閱讀新聞內容的沖動,才能讓標題成為具有引導作用的文字。例如,在《穩經濟穩市場促金融見實效》的標題修改過程中,要結合內容描述所提到的某市的金融工作落實情況,以及在深化金融改革中所采取的具體改革措施、呈現的改革結果。結合某市上市公司情況以及整體大環境有的放矢,通過新聞標題對新聞內容進行精準詮釋與潤色。在新聞標題修改中融入金融市場環境內容,將標題改為《金種子扎根金融生態土壤引發連鎖反應》更能體現內容的核心思想,讓讀者在看到新聞標題后產生好奇心,對于金種子是什么,如何引發金融生態連鎖反應,產生想點擊閱讀的想法。新聞標題實現新聞傳播效果,才能對新聞內容進行更好的詮釋。
在對內文中心、新聞標題恰當潤色的同時,也要將內文中的核心思想進行總結。例如,《某縣水稻收割超額完成目標》的標題過于平淡,在修改時要融入一些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成分,加入一些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增強標題的吸引力。將新聞標題改為《早稻飄香顆粒歸倉再創好“豐”景》,則更能展現農業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以及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企盼[5]。
新聞標題與讀者預期相符、與內容相呼應,增強傳播效果,引領讀者的閱讀方向,才能真正體現新聞的信息傳播作用和價值。文字編輯要遵循編輯制作規范,結合自身的文風特色進行標題修改,制作能提升閱讀量的新聞標題,深入分析讀者在看到新聞時的點擊動機,緊跟社會發展,了解行業訴求,在工作中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的新聞行業的發展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