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望劭
1月6日,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要求,高度關注行業發展重點問題,深入研究思考,積極探索實踐,把“未來電視”發展作為重要戰略任務,打好基礎、開創未來。關于“未來電視”的探討,目前多數研究者多從技術層面探討智能技術、交互技術在電視媒體中的應用可能性及其前景。但未來媒體的概念與十年前初創的媒體融合的概念非常類似,“未來電視”需要的不僅僅是未來技術,更是未來內容、未來功能、未來觀念,才能真正發揮“未來電視”的未來價值。
“未來電視”的基礎是未來技術。當前學術界對于“未來電視”所可以應用的5G技術、云計算技術及其他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做出了一定的調研和探討,“未來電視”的技術應用是“未來電視”這一議題下發展最為前沿的領域。在迅速迭代的傳播技術面前,“未來電視”的全面智能化僅僅是時間問題。
“未來電視”的重點是未來內容。目前對于“未來電視”的內容學界探討相對較少,隨著電視的形態、功能變化,按照媒介發展的一般規律,其內容也應發生重大變革。傳播內容是傳播活動的基礎,“未來電視”要維持用戶黏性必然不能僅僅依靠技術帶來的新鮮感,而需要用高質量內容長期吸引用戶。同時,內容研發創作也是一項長期工程,廣電視聽媒體應當對此多加思考、提前布局。
“未來電視”應具有可能的公共服務功能。電視作為家庭活動的中心之一,提供的是媒介內容介入家庭生活場景的一種可能性通路。從這個意義上看,“未來電視”與公共服務結合將為“未來電視”提供全新的發展可能性,有可能打破當前小屏媒介對于當前用戶閑暇時間的壟斷,重振電視媒體的影響力。也正是如此,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同樣提出了廣電媒體要完善現代廣電公共服務的要求。
“未來電視”始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觀念指引。在新聞媒體堅持黨性原則的前提下,“未來電視”的工具、內容、功能都可能發生變化,但“黨管媒體”的方針不會發生變化,媒體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不會動搖,這是“未來電視”發展永恒不變的基礎和原則。“未來電視”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警惕一切形式的以發展、變革為借口的動搖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媒體意識形態建設陣地的行為。
“未來電視”并非真正的當代技術,而是可以預見的發展與目標。因此,目前的廣播電視媒體應當將“未來電視”的發展視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在系統布局的基礎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未來電視”真正出現之前,從內容、功能、觀念上都做好充足的準備,并逐步推動“未來電視”走向現實。這一過程中廣電媒體可以充分發揮先發優勢,進而有效提升廣電媒體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