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王妍( 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 重慶市永川區人民醫院)
(1)溶栓治療:超早期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選方法,重組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常用溶栓藥物。(2)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防治血栓形成的常用治療方法,臨床常用的抗凝劑有口服抗凝劑和肝素兩種,其中低分子肝素鈣為新型抗凝藥,其半衰期更長,注射吸收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不良反應更少,且無須實驗室監測。(3)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羅非班等。(4)降纖治療: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尤其是高纖維蛋白血癥者可選用降纖治療。降纖藥物包括巴曲酶、降纖酶、安克洛酶、蚓激酶、蘄蛇酶等。(5)神經保護:神經保護劑可以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提高血液的載氧能力,恢復受損神經,促進神經再生,從而改善腦血液和腦代謝。(6)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表明丹參注射劑、三七總皂苷等中藥聯合西藥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有療效。(7)手術治療:在患者生理機能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機械取栓,第一時間疏通血管梗阻,對血管通道狹窄的患者也可采取介入手術搭建支架。
(1)肢體康復引導:優化病房環境,室內定期通風和消毒,病房溫度控制在25℃左右。對長時間臥床的患者應密切觀察其情緒、皮膚狀態等相關指標,并對身體出現壓瘡的概率進行評測,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引導,降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操作前應將患者病床的床墊加厚,或更換柔軟度較高的氣墊床,并對患者長期擠壓的身體部位進行按摩,引導患者規律性翻身,翻身頻率控制在1 次/1.5 小時左右。
(2)健康教育與心理指導:將有關腦梗死的臨床癥狀、病因病理、治療措施以及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點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向患者介紹。健康宣教時注意語調柔和,對患者產生疑問的地方及時耐心講解。應與患者多頻次溝通,認真聆聽患者的內心需求,通過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分析其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對存在負性情緒隱患的患者給予相應疏導。
(3)衛生質量防護:①口腔衛生。應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患者進餐后及時對患者口腔組織進行清理,其中,考慮餐后短時間內進行口腔清理極有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嘔吐、惡心等不良情況,口腔清理時間應控制在餐后1.5 小時后。②導尿管衛生。在腦梗死治療后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風險較大,嚴重的尿路感染會引起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應定期對患者的導尿管進行消毒,強化患者的膀胱反射功能,保證導尿接口處的衛生,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
(4)運動康復訓練:應指導患者進行早期關節訓練,即采用多種肢體工作以達到膝關節、肘關節等多個關節部位的反復伸展。訓練過程中動作與按摩相結合的效果更佳,例如在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的伸展訓練中,可通過按摩、揉捏等手法協助患者進行腿部伸展運動。對于部分語言產生障礙的腦梗死患者,應在治療后早期進行發聲訓練,訓練過程中可通過臉部肌肉用力來提升患者協調性。由于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差異較大,其治療后的精神狀況不一,在引導患者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運動時長,以達到運動訓練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