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代文(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對于大部分的頸椎病患者來說,在診斷疾病時做個MRI(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是很有必要的,盡早進行MRI 檢查,有時候甚至應進行多次檢查,以便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
明確病情 頸部MRI 檢查能夠清晰地顯示出頸椎部位的情況,包括椎間盤結構、生理變化等,同時還能進一步觀察突出的椎間盤部位以及其周圍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在明確病情后,對于后續治療也有指導價值,能決定頸椎病患者是采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更能對手術治療的方式提出建議。
鑒別診斷 僅僅依靠疾病的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很容易導致誤診、漏診的情況發生,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而采取頸部MRI 檢查,不僅能夠明確病情,還能夠排除與頸椎病極為相似的疾病,避免診斷誤差。
頸椎病曾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如今已經年輕化。在頸椎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頸部MRI 檢查常被用來診斷頸椎病,經過頸部MRI 檢查下,頸椎病主要可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頸型 表現為單純椎間盤突出和輕度骨質增生。
神經根型 存在小關節增生或椎體邊緣化,并壓迫到了側方的神經根。
脊髓型有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脫出、后縱韌帶和黃韌帶骨化與肥厚、壓迫脊髓、脊髓軟化或囊變、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
交感神經型 頸椎增生刺激或壓迫,會累及腦膜返動脈、脊神經。
椎動脈型 頸椎骨質增生,會導致橫突孔直接發生刺激或變窄,從而進一步壓迫到椎動脈,導致其變窄、痙攣。
食管型 頸椎前緣發生了骨質增生,在壓迫食管之后出現了炎癥反應以及其他刺激。
頸椎病的MRI 表現
頸椎病的MRI 表現如下:(1)椎間盤突出,表現為椎間盤相應的節段硬膜囊、脊髓前緣或前側緣弧形有受壓痕跡;(2)頸椎體的后緣及關節發生了突骨,且有增生的情況;(3)后縱韌帶肥厚或骨化,表現為在任何序列上的椎體后緣的連續性或節段性的線狀低信號;(4)椎管狹窄;(5)脊髓變性,T2W1 上表現為脊髓內縱行性或局灶性的線狀高信號。
通過頸部MRI 檢查,能夠直觀反映出患者的椎間盤,并展現出對應的關系,其中軸位顯示骨刺和椎體的變化,前面和后面的縱韌帶也會發生鈣化,椎間盤也會發生病變,橫突、孔狹窄的程度對椎間盤的早期變性情況,也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在頸椎脊髓病變之后,會產生萎縮、增生以及壞死等問題,采用MRI 檢查能夠更加直觀地顯示出脊椎病各個部位的病理改變情況,為臨床頸椎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也為臨床治療和預后起到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在MRI 檢查過程中,MRI 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無痛苦、無損傷、多方位、多參數等特點,因此頸椎病采用MRI 檢查要比CT 掃描更加具備優勢,也能夠更加準確地展現出頸椎病的情況。